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6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524篇
安全科学   283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916篇
基础理论   197篇
污染及防治   210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碱解处理对剩余污泥融胞效果及厌氧消化产气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研究了碱解处理的pH值对剩余污泥的融胞效果及厌氧消化产气效果的影响.通过观测碱处理污泥上清液中的SCOD以及溶解性蛋白质,发现两者变化规律相似,其融胞效果随pH值的升高,即碱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此外随着pH值的升高,VS的去除率随之增加.当pH为11时,48h VS去除率可达将近22%.碱解处理后污泥的后续厌氧消化的特性可得到明显改善.碱解处理调节pH值分别为pH9、pH10、pH11的污泥进行厌氧消化30d总甲烷产量与未经碱解处理的污泥相比较,总甲烷产量分别提高了8%、23%、41%.其中经碱解处理至pH值为11的污泥的COD去除率为32%.  相似文献   
992.
为揭示植被覆盖度时空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以2011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划定的防风固沙类型的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为研究区域,以MODIS长时间序列的植被指数产品为数据源,采用像元二分法、一元线性趋势法以及相关分析法等,对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植被覆盖较差,其中以察哈尔右翼中旗的植被覆盖度为最高,数值在30%~60%之间;乌拉特后旗植被覆盖度为最低,处于2.31%~8.89%之间.2000-2010年研究区植被覆盖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以低等级(0~20%)和较低等级(20%~40%)为主,两等级面积占90%以上;处于高等级(60%~80%)和较高等级(80%~100%)水平的区域面积总和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0.62%.2000-2010年植被覆盖度由高等级向低等级的转化趋势明显,植被退化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3.4%,植被改善面积仅占1.63%,基本不变的区域占44.97%.相关分析显示,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与同期降水响应关系良好,大部分区域二者呈正相关;植被覆盖度与同期气温关系不明显,大部分区域二者呈负相关,说明降水是影响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993.
MBR膜污染形成机理及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膜污染问题是影响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推广使用的一大障碍.本文通过对MBR膜污染的形成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认为造成膜通透性能降低及工艺运行成本增加的主要污染因素是膜孔的堵塞和凝胶层的形成,在膜过滤过程中,采用优化选择膜组件及运行操作条件、改善污泥混合液的生化特性、确定临界污泥浓度、膜清洗等方法可减少膜孔的堵塞,抑制凝胶层的形成,有效的控制膜污染.  相似文献   
994.
为了探究gvpA基因拷贝数和gvpC基因内保守重复序列的作用,利用3株微囊藻包括铜绿微囊藻FACHB910、FACHB930以及惠氏微囊藻FACHB929为材料;测量了伪空胞长度、伪空胞直径、相对气体含量、表观压强、临界压强和细胞膨压等性状,分析了gvpA基因拷贝数目、gvpC基因内保守重复序列与这些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5.
陶辉  戚怡婷  于多  杨兰  顾颖  厉彦辉 《环境科学》2022,43(3):1455-1462
微塑料对生物膜的影响现阶段主要集中于对成熟生物膜群落组成结构变化的研究,缺乏对不同发育阶段生物膜的研究.为探究微塑料对不同发育阶段生物膜的影响,选用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变形杆菌和1 μm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暴露实验研究PS-MPs对生物膜生物量、胞外聚合物(EPS)组成和胞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  相似文献   
996.
盐度变化对厌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盐度变化对厌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影响,采用三维荧光(3D-E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技术,研究了不同盐度下升流式厌氧污泥流化床(UASB)中污泥的松散结合型胞外聚合物(LB-EPS)与紧密结合型胞外聚合物(TB-EPS)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LB-EPS和TB-EPS与污泥沉降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进水盐度由0逐渐增加至8%,厌氧污泥LB-EPS和TB-EPS含量分别由4.94和12.25 mg·g~(-1)(以VSS计)增加至41.47和43.04 mg·g~(-1)(以VSS计);LB-EPS和TB-EPS中蛋白(PN)和多糖(PS)含量的比值分别由3.2和3.8降低至1.8和2.3;污泥容积指数(SVI)与LB-EPS、TB-EPS均正相关;3D-EEM光谱显示,色氨酸蛋白和芳环蛋白荧光峰存在于不同盐度下LB-EPS和TB-EPS中,类胡敏酸荧光峰仅存在于盐度高于4%的TB-EPS中;FTIR分析表明,进水盐度的增加导致LB-EPS和TB-EPS中PS的C—O组分相对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997.
pH值对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分子结构和表面特征影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郑蕾  田禹  孙德智 《环境科学》2007,28(7):1507-1511
为明确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对污水污泥性质的影响机制,通过改变pH值,考察了市政废水和饮料废水2种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组分变化,采用红外光谱对比分析了pH值对EPS分子结构的影响,并通过胶体滴定测定其表面电荷,最终结合活性污泥提取EPS前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从宏观上佐证了表面特性和分子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强酸条件下(pH 3),可提取EPS比中性条件下时下降50%,其中多糖下降约30%,蛋白质下降约65%~70%;在强碱条件下(pH 11),可提取EPS比pH 7时升高20%~30%,其中多糖升高约15%,蛋白质升高20%~50%.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羟基在强酸强碱条件下均发生了变化,羧酸、多聚糖、酚类和蛋白质肽键在强酸条件下(pH 3)消失;胶体滴定结果表明,2种污泥提取EPS表面负电荷随pH上升而下降;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相对于碱性条件下,酸性条件使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细胞更易于破碎.pH值可改变活性污泥EPS组分、浓度以及其中基团组成,从而改变EPS表面特性,最终导致污泥状态改变.  相似文献   
998.
袁冬琴  王毅力 《环境科学》2012,33(10):3522-3528
针对活性污泥的胞外聚合物(EPS),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CER)法和离心/超声波法对总EPS和分层EPS(由外至内依次为slime,LB-EPS,TB-EPS)分别进行提取,测定EPS中多糖(PS)、蛋白质(PN)和DNA的含量,并对各EPS溶液的理化特性随溶液条件的变化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EPS的化学组分(PS、PN和DNA)在TB-EPS层中含量最高,其亲水性组分的含量高于疏水性组分,但PN的疏水比高于PS.各层EPS中PS/PN的值对其Zeta电位和等电点有重要的影响.其中,PS/PN越高,各层EPS的Zeta电位越小,分层EPS的等电点越高.各种EPS溶液pH的增加导致其Zeta电位基本呈下降趋势,对应的等电点分别为pH总EPS=2.9、pHslime=2.2、pHLB-EPS=2.3、pHTB-EPS=1.3.离子强度的增加可以导致EPS溶液的电导率呈直线上升,对应的Zeta电位却迅速增加然后趋于稳定,但并未出现电位逆转现象.此外,升高温度(<40℃)可以降低各种EPS溶液的表观黏度,并在40~60℃之间时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99.
Pseudomonas otitidis WL-13, which has a high capacity to decolorize triphenylmethane dyes, was isolated from activated sludge obtained from a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of a dyeing industry. This strain exhibited a remarkable color-removal capability when tested against several triphenylmethane dyes under both shaking and static conditions at high concentrations of dyes. More than 95% of Malachite Green and Brilliant Green was removed within 12 h at 500 μmol/L dye concentration under shaking conditions. Cry...  相似文献   
1000.
在济宁城区采集近地表大气降尘及不同污染端元样品,系统分析了大气降尘和污染端元元素含量特征,并对降尘空间分布及污染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燃煤、汽车尾气、交通、建筑等不同污染端元中元素含量差别明显,燃煤尘中As、Cd、Cu、F、Pb、S、Se等元素含量高于其他端元尘,且明显高于降尘,对环境影响最大,而建筑尘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济宁市近地表大气尘中Cd、Pb、Se、Zn、Hg、CaO受到不同程度人为活动影响,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Cd、Pb、Se、Zn主要来源于企业燃煤,贡献率26.32%,这些元素高含量区与燃煤污染源空间分布相吻合;CaO与交通扬尘产生的二次污染有关,贡献率10.06%,Hg主要源于汽车尾气排放,贡献率8.12%;而降尘中As、Cr、F、Ni基本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影响,主要来源于土壤粉尘的沉降(自然源),贡献率30%,这4种污染源是济宁市大气降尘的主要来源.自然来源的As、Cr、F、Ni具有较小的富集系数,且相关性较好;而受人类活动影响的Cd、Pb、Se、Hg等元素具有较大富集系数或变异系数,在空间分布上与污染源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