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2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64篇
安全科学   244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448篇
综合类   1565篇
基础理论   202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42篇
社会与环境   195篇
灾害及防治   290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李志青 《绿叶》2011,(5):103-108
2011年3月9日,欧盟发布《低碳发展路线图》,其中规定到2050年将降低碳排放水平80%(1990年基础上),为此制定的与应对气候变化及低碳发展的年度预算为3750亿美  相似文献   
142.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明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方兴未艾。我国作为一个能耗大国,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低碳经济,努力建立起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能源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43.
机动车驾驶是一种特殊职业,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必须时刻铭记责任重于泰山,才能确保运输安全、道路畅通,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除了法制意识、道德品质、心理素质、驾驶技能,一个优秀的驾驶员还要对行车目的地及其途经区域的天气、道路情况及其他交通活动特性有所了解,即所谓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求人和",才能增强防患意识,更为有效地保证交通安全。本文将对驾驶员对道路气候条件、道路状态、流量及交通活动参与者的知识对行车安全方面的影响展开论述,揭示气象、地理和人文知识对安全行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4.
手脚干裂,在医学上称之为手足皲裂,是冬季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特别是职业司机,由于经常出车在外,手脚干裂现象极其严重。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人体皮肤上有许多皮脂腺,经常分泌油脂,保持皮肤滋润、光滑、柔嫩,使皮肤保持一定的弹性。而手掌、脚掌处却没有皮脂腺,不能分泌油脂,皮肤缺乏脂肪的滋润,手掌、脚掌的角质层较厚,缺乏弹性,因而很容易干燥、粗糙、裂口。除了上面这些生理上的原因外,手  相似文献   
145.
对中美实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研究,分别从实施GHS的框架体系、实施GHS的时间节点、GHS的危险类别、符合GHS要求的SDS和标签四个角度,对中美实施GHS的政策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得出我国目前实施GHS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各方利益难以协调,缺乏实施GHS的综合性法律法规,实施GHS缓冲期的设置存在问题,“积木原则”尚未合理运用.结合美国实施GHS的做法,为我国实施GHS提出四方面建议,即推动我国GHS配套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编制实施GHS的指南文件,灵活合理利用“积木原则”,关注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6.
《现代职业安全》2012,(12):107-107
欧盟委员会宣布,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已与其国际合作伙伴就在全球推广乘用车行驶安全新技术规范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147.
中国森林凋落叶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中国森林凋落叶养分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数据库,分析养分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与主要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对预测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收集已报道的中国森林凋落叶氮(N)、磷(P)浓度及其相关变量,探讨地理因素(纬度,LAT)、气候因素(年平均气温,MAT和年平均降水量,MAP)和叶特性(常绿与落叶、阔叶与针叶)对中国森林凋落叶N、P和N/P的影响.结果显示,N浓度和N/P随LAT的升高而降低,P浓度随LAT的升高而升高;N浓度和N/P随MAT和MAP的升高而升高,而P浓度随MAT和MAP的升高而降低;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N浓度差异不显著,落叶树种P浓度比常绿树种高53%,而N/P比常绿树种低57%;相反,阔叶树种N浓度比针叶树种的高37%,而P浓度和N/P在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综上,中国森林凋落叶N、P及N/P受环境因素和叶特性综合影响,特别是气候因素对凋落叶P浓度和N/P的影响尤为显著,这为预测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森林物质循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8.
农田土壤呼吸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气CO2浓度急剧升高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是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随着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全球碳循环研究已经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之一.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试验技术先后经历了人工气候室、开顶式气室、FACE技术(Free Air carbon dioxjde eariclament)阶段,FACE技术因其无限接近自然条件而成为研究大气CO2浓度增加对整个生态系统影响的最理想试验平台.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对大气CO2浓度增加的响应是预测和评价农田系统乃至整个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周转和碳收支的重要前提与基础.文章根据现有研究成果.阐述了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的试验技术,比较了农田土壤呼吸的测定方法,总结了以FACE研究成果为主的高CO2浓度条件下农田土壤呼吸、不同地下来源贡献及环境因子影响,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田土壤呼吸和碳固定及全球碳循环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9.
基于辽宁省56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利用Kira的温暖指数(WI)、寒冷指数(CI)和徐文铎的湿度指数(HI)分析辽宁省近40年(1967-2006年)气候-植被指标的时空变异。结果表明,就辽宁省区域平均值而言,WI指数呈升高趋势,每10年增加幅度为2.47℃·月,CI指数呈下降趋势,每10年下降幅度为2.31℃·月,HI总体呈下降趋势,波动较WI和CI明显,从气候—植被指数变化趋势看,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oldet Zuccarini、长白落叶松Larixolgensis等不利,而对油松Pinu stabulaeformis Carr、栓皮栎Quercus vari abilis Blume等树种有利。空间变化特征表现为,温暖指数界限呈向西北移动的趋势,表明暖温带落叶阔叶疏林带的适宜面积增加,而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的适宜面积减小;HI指数减小并且向东移,表明随着指数带的北移和东移缩小限制了原有针叶树种的生长,而对栎树Phytophthora ramorum等阔叶树种有利。  相似文献   
150.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国际重要湿地。全球气温上升、极端气候频繁使得鄱阳湖的生态环境面临严峻考验,2011年鄱阳湖流域遭受百年罕见的春夏连旱,温家宝总理亲自到鄱阳湖视察旱情指导抗旱。如何更快更好地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修复鄱阳湖湿地生态,使鄱阳湖永为“一湖清水”,成为一个世人关注的重大课题。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成功主办了“鄱阳湖国际高端讲坛——鄱阳湖的保护与区域发展”研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