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7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267篇
安全科学   623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293篇
综合类   1488篇
基础理论   336篇
污染及防治   84篇
评价与监测   126篇
社会与环境   193篇
灾害及防治   350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气候条件变化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棉纤维品质试验的结果分析表明,其长度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不明显,而比强度和麦克隆值则明显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从变异值分析,受气候影响大小顺序是:比强度〉发克隆值〉长度。影响比强度的气候因子主要是日均温、累积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影响麦克隆值的气候因子主要是日均温和累积降水量或夜均温、累积降水量。并确定影响比强度的日均温最低临界值为24.5℃,最适值为26.1℃,铃期累积降水量的最高临界值为109.9mm,最适值为44.6mm,栩对湿度的最高临界值为77.7%,最适值为67.9%。麦克隆值适宜范围的日均温为20.5~24.8℃,累积降水量为108.2~308.2mm。长度适宜范围的最低温度为14.7~20.8℃,相对湿度为84.7%~89.5%。这些因子和指标的确定为建立棉纤维品质的定量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2.
张贤 《安全》2006,27(6):44-45
今年9至10月份,本市共发生火灾859起,死2人,伤7人,直接财产损失105万余元.与去年同比,除火灾死人持平外,其余三项指标均是下降的,其中火灾次数减少100起,下降10.4%,伤人减少5人,下降41.7%,直接财产损失减少27万元,下降20.5%.  相似文献   
113.
在新年首次安全生产视频会议上,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表示,2006年要把亿元GDP死亡率、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死亡率等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考核指标.这是一个旨在遏制生产事故,保障职工生命安全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14.
从3月10日下午举行的全省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会议上获悉,2005年,福建省煤矿共发生各类死亡事故77起,死亡95人,同比事故起数减少了6起,下降7.23%,死亡人数减少5人,下降5%.全省煤产量1530万吨,百万吨死亡率6.21,比控制指标低0.43.  相似文献   
115.
高原铁路机车乘务人员生理选拔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高原铁路机车乘务员生理选拔指标,确定生理指标鉴定标准值,选择西宁铁路分局西格段机车司机500人进行指标体系鉴定试验。其结果表明:西格段机车司机总体合格率为31.6%,年龄、行车线路高度差对合格率有较大影响;确认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氧饱和度、血糖、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蛋白和尿红细胞为较敏感的高原低氧生理代偿指标;可作为生理适应性筛检指标。提出选拔青藏铁路机车乘务员应采用基础体检、高原适应性体检二级结构模型;制定了高原机车乘务员体检鉴定医学标准、测试方法、合格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16.
根据在役装置安全评价的两类目的,分析现有在役化工装置安全评价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在役化工装置安全评价的一个新思路和新模式;给出了基于新模式的安全评价程序,并对该评价程序各个步骤及采用的评价方法组合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其关键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模式既能查找出装置中存在的具体安全隐患,也能给出装置总的安全评价结论。同时指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应成为安全管理的一项标准化、基础性工作。该评价模式的思路不仅适用于在役化工装置的安全评价,也适用于其他系统安全现状评价,是对进一步完善当前安全现状评价工作的一个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茂名分公司化工事业部(简称茂名乙烯)连续4年实现“三零三率”的安全生产目标和“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污染事故为零。的环保指标;乙烯装置自1999年2月8日首次大检修开车至2005年9月安全长周期运行79个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们是如何做的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8.
《现代职业安全》2006,(4):66-67
前不久,国家安监总局发布的事故“死亡指标”引发了争议,对此国家安监总局有关负责人郑重澄清:下“死亡指标”事实上是为了少死人!这是一个控制性指标,不能超过,越小越好。下指标不是要死亡多少人,而是不能超过和突破这个数。“死亡指标”何以能引起公众的强烈反应,怎样评价它?我们编排了这组文章,有褒有贬,只是希望读者能客观、理智地看待这一“新生事物”,管理者能从中发现问题,避免所述情况的出现,真正地用好这一指标,达到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9.
一年多前,当国家安监总局对各省市提出安全生产指标控制监管策略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各方反响颇为激烈。一年多过去了,围绕指标的各种数据早已出来。为此,本刊记者专门走访了中国地质大学罗云教授,请他来为大家做一个解读。实际上,罗教授与中国地质大学的裴晶晶、蔡娇,正是《2005省市事故控制指标完成状况综合排序》(以下简称《综合排序》)的排序者。  相似文献   
120.
笔者认为用下达"死亡指标"来评价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安全工作的好坏,达到控制死亡人数目标的管理方法,是在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安全状况恶劣的情况下,采取的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