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107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中国冰川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冰川资源规模巨大,形态各异,在国内旅游市场中具有绝对的垄断性地位。然而,我国冰川旅游发展却较为缓慢,景点稀少,与冰川资源禀赋极不相符,与国外冰川旅游发展差距较大。冰川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并非由冰川旅游单体决定,往往由冰川及周边景观的组合程度大小决定。鉴于此,中国冰川旅游需要改变以往冰川观光和其他单一景点开发模式,进而向冰川、雪山、森林、草甸、湖泊、峡谷与民族文化组团式开发转变,通过冰川与其他景观的组团式开发模式,扩展其冰川旅游类型与内涵,延伸其高山带山地旅游产业链,提升我国冰川旅游产品品牌价值,以此为我国冰川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32.
为认识东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地区大气中痕量元素的组成特征和污染信息,利用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2008年10月采自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雪坑中24个样品中可溶性痕量元素Al、Ba、Co、Cr、Cu、Li、Ni、Sb、Sr、U、V、Fe、Cd、Zn和Pb的浓度进行了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痕量元素的浓度最大值和最...  相似文献   
33.
冰川和湖泊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研究其动态变化对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Landsat TM/ETM+/OLI和Sentinel 2A/2B MSI遥感影像提取青海省冰川和湖泊信息,并对其近20年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青海省冰川数量、面积和冰储量分别为3713条、3643.40 km2和259.63 km3,面积≥1 km2的湖泊数量和面积分别为231个和14374.56 km2;2000—2020年青海省冰川数量、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减少128条、464.63 km2(-0.60%/a)和29.58 km3(-0.54%/a),面积≥1 km2的湖泊数量和面积分别增加27个和2220.09 km2(0.84%/a);青海省境内冰川自西向东呈加快减少趋势,气温上升是主要影响因素;除柴达木盆地中部和北部、唐古拉山北侧等区域外,青海省大部分区域的湖泊水域面积呈增加趋势,气候暖湿化和...  相似文献   
34.
1986—2015年青藏高原哈拉湖湖泊动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泊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研究其动态变化对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哈拉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3S技术提取流域内湖泊面积、形状等信息,揭示近30年哈拉湖流域湖泊动态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86—2015年间,哈拉湖流域湖泊面积变化呈“V”型,其动态变化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波动下降阶段(1986—2001年)和波动上升阶段(2001—2015年)。其中1986—2001年湖泊面积由593.68 km2减少到584.83 km2(减少8.85 km2);2001—2015年由584.83 km2增加到614.31 km2(增加29.48 km2)。对湖泊面积变化量与冰川面积变化量及同期遥感数据阶段各气候要素相关分析发现,湖泊面积变化量与阶段降水量呈正相关,且相关显著性水平在0.01以上,进而降水量是湖泊动态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35.
冰川是自然资源重要组分。因受认知所限,当前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中尚缺乏对冰川资源的考虑。参考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案例,结合冰川水资源自身特征,构建了冰川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表明:冰川水资源的独特性使其资产负债核算与其他类型水资源存在差异;冰川水资源资产包括水量资产和水域资产,即冰川冰储量和冰川融水径流量,冰川面积和冰川融水水域面积;冰川水资源负债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冰川水资源消退和过耗、冰川融水环境损害和由此导致的冰川水资源服务衰退。青藏高原大江大河源区是冰川水资源负债区,而其负债却成为中下游的收益。应建立国家或下游为主导的水资源补偿机制,以冰川水资源流量变化为依据,统筹管理青藏高原大江大河源区流域水资源,适度对源区进行冰川水资源价值补偿。  相似文献   
36.
本文以区域地质为背景,对塔里木河流域山区径流水化学组分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溶质的来源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塔里木河流域出山径流水体以硅酸盐岩的碳酸化溶滤水为主,离子类型为HCO3--Ca2+型,其次为SO42--(Ca2++Mg2+)混合型.南缘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各子流域的出山径流中,TDS (溶解性总固体)和离子总量的加权平均值(权重为径流量)分别为424.02和356.20 mg/L,远高于北缘天山出山的相应值(268.43和220.04mg/L),这是因为天山山区分布大量的岩浆岩,抑制了区域水化学侵蚀强度.运用吉布斯图及因子分析等方法,确定出山径流的水质主要受硅酸盐岩的碳酸化作用控制,其中南缘昆仑山/帕米尔高原水系不仅伴有蒸发盐岩风化,还与天山阿克苏河水系一样,伴有碳酸盐岩风化.风化过程中,硫化物氧化产生的H+抑制了碳酸化风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气CO2消耗,尤其是在有煤层、铜矿等硫化物分布的迪那河、喀拉玉儿滚河和喀什葛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出山径流中除了F-和NO3-外,其他离子和总离子浓度均与冰川覆盖率和融水占径流比例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总离子浓度与冰川覆盖率之间建立的指数拟合方程,符合我国西北干旱区出山水质的特点,但受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制约,与全球尺度拟合的方程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7.
为掌握贡嘎冰川水环境中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的赋存特征,本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PLC-MS/MS)分析了贡嘎山海螺沟地区不同水样中21种PFASs的浓度水平.结果显示,11种PFASs有所检出,Σ21PFASs的浓度范围为7.09~106ng/L,平均值为30.2ng/L,主要PFASs为全氟丁酸(PFBA,131ng/L)、全氟辛酸(PFOA,37.2ng/L)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17.1ng/L).本研究中E21PFASs浓度最高点位于海拔2735m的草海子地区,为106ng/L.贡嘎海螺沟地区无直接排放源,但在降雨中检测出较高浓度的PFASs,表明海螺沟水环境中PFASs来源于大气的干湿沉降.海螺沟地区PFASs的年排放通量为0.2197t/a,其中排放通量最高的是PFOA (0.0762t/a),占总排放量的34.71%,然后依次为PFHpA (0.0317t/a)和PFBA (0.0285t/a),分别占总排放量的14.43%和12.96%.未来应对贡嘎海螺沟地区加强PFASs的监测,更加准确掌握海螺沟冰川融水排放的PFASs通量,为科学管控...  相似文献   
38.
《中国ISO14000认证》2007,(B06):0004-F0004
联合国环境署确定的2007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冰川消融,后果堪忧”。为呼应这一主题,结合我国环境保护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展示中国政府和人民减少污染物排放、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决心和行动,环保总局将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确定为“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39.
慕士塔格山和公格尔山的现代冰川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论述了慕士塔格山和公格尔山现代冰川发育的自然条件,冰川物理特征及冰川进退变化情况,对了解帕米尔东缘山区冰川资源及其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0.
20世纪期间直到80年代中期,欧洲阿尔卑斯山脉气候变化的特征是最低温度升高了大约2℃,最高温度升高较小,降水几乎没有变化趋势,日照时数普遍减少,最剧烈增温出现在40年代,接着是在80年代,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的变暖比同期发生的全球变暖具有更大的幅度,总体平均达到了1℃,个别地点达到了2℃,这些变化对冰川和冰缘带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自从上世纪中叶,即“小冰期”末以来,欧洲阿尔卑斯山脉的冰川损失了表面积的30%-40%以及原来体积的一半左右,20世纪70年代中期,估计欧洲阿尔卑斯山脉总的冰川体积大约为130km^3,但是自从1980年以来,强烈的负向物质平衡使这些留下来的冰体积又额外损失了大约10%-20%,如今阿尔卑斯山脉冰缘永久冻土的面积与冰川的面积不相上下,冻土面积必然也受到了影响,但是其长期进化却鲜为人知,利用具有20-km水平网格的区域气候模型(RCM)模拟CO2加倍情形下的高分辨率气候,得出了结果是冬季气温通常较高,冬季降水量变大变强,但是夏季却更为干旱,在这些情形下,阿尔卑斯山脉可能在数十年时间内失去大部分冰川覆被,寒冷的高海拔主冰雪地区的变暖将变得明显,并且阿尔卑斯山脉永久冻土的下降将会上升几百米,在水循环,物质坡移过程,沉积通量以及植被生长环境中将产生显著的不衡,对那些直接涉及这些变化的过程,主要的挑战将是适应调整和加速的环境演化,对某些过程,特别是径流形成和坡地稳定过程扣改进的认识将逐渐代替经验知识,鉴定未来计划的不确定性,最优先考虑的应当是适宜的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