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62篇
安全科学   334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370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99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7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The N2O production in two nitrogen removal processes treating domestic wastewater was investigated in laboratory-scale aerobic-anoxic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SBRs). Results showed that N2O emission happened in the aerobic phase rather than in the anoxic phase. During the aerobic phase, the nitrogen conversion to N2O gas was 27.7% and 36.8% of NH+-N loss for conventional biologic N-removal process and short-cut biologic N-removal process. The dissolved N2O was reduced to N2 in the anoxic denitrification phase. The N2O production rat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nitrite concentration and ceased when NH+-N oxidation was terminated. Higher nitrite accumulation resulted in higher NEO emission in the short-cut nitrogen removal process. Pulse-wise addition of 20 mg NO2 -N. L- 1 gave rise to 3-fold of N2O emission in the conventional N-removal process, while little change happened with 20 mg NOS-N L-1 was added to SBR1.  相似文献   
52.
宁波市地表水重金属污染现状和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为评价中国华东沿海城市地表水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和潜在生态风险,以宁波为例,在城区地表水中采集了255个水样,检测了6种重金属(Cd、Cr、Cu、Ni、Pb和Zn)的含量水平,计算了重金属的健康风险指数和致癌风险指数.结果表明,宁波市地表水中重金属平均浓度的大小顺序为:ZnPbCrNiCdCu;有3种重金属超过国标GB 3838-2002中的Ⅴ类限值,且严重顺序为CdPbCr,电镀废水、金属加工废弃物、交通污染物、染料和涂料废物是主要污染源.70%以上的地表水存在健康风险,镇海区和海曙区风险最高,3种潜在风险最大的重金属及顺序为:CdCrPb.地表水对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致癌风险指数平均值分别达到临界值的17 600倍和24 800倍,且95%以上因Cr引起,人口密集的商业区致癌风险指数接近全市平均水平的2倍.宁波市地表水重金属污染严重,相关部门应当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3.
分析了外浮顶储罐火灾危险性及火灾类型,对目前泡沫灭火设施在外浮顶储罐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建议外浮顶储罐的泡沫灭火设施采用边缘泡沫消防系统.  相似文献   
54.
水中乙醛、丙烯醛和丙烯腈3种测定方法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研究了大体积直接进样填充柱气相色谱法、顶空-气相色谱法和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等3种测定水中乙醛、丙烯醛和丙烯腈的方法.结果表明,大体积直接进样法设备简单,但手动进样耗力费时,且灵敏度低,精密度差,直接水样分析易影响色谱柱和检测器的使用寿命;顶空法稳定性好,线性范围宽,相关性和精密度好,适合较高浓度水样的分析;吹扫捕集法操作简便,峰形好,检出限低,回收率高,适合低浓度水样的分析.顶空法和吹扫捕集法自动化程度高,均适用于大批量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55.
顶空气质联用法测定水中四乙基铅、松节油和丙烯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联用法对水中的四乙基铅、松节油和丙烯腈进行了检测分析,优化了实验参数。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7 0~0.999 9, 检出限为0.1~1.2 μg/L;方法用于饮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四乙基铅、松节油和丙烯腈的测定,并进行加标回收率实验,加标回收率为94.5%~104.4%;相对标准偏差为4.4%~9.5%。结果表明,方法能用于饮用水和废水中四乙基铅、松节油和丙烯腈的测定,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6.
螺纹车削加工是技校学生难度较高的技能训练内容,要进行多课时的训练,教师如何在学生训练中进行更高效的指导,减少物料浪费并能达到技能训练质量的要求,本文根据外圆试切的技巧提出一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螺纹车削技能的具体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57.
为了研究农药行业污染场地典型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释放能力,选取3个典型退役农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微萃取和GC-MS法检测了污染场地中典型的VOCs种类,分别采用静态箱法、动态箱法和顶空法评价了场地土壤的VOCs释放能力.结果表明,所有采样点位共识别出215种VOCs,根据出现频率和VOCs特性从中筛选出了...  相似文献   
58.
环渤海河流COD入海通量及其对渤海海域COD总量的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13年8月~2014年10月,分季节对环渤海36条入海河流进行了4次调查采样,核算其COD入海通量,并评估其对渤海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河流都受到了严重污染(COD为地表IV类),但污染最重的河流并不是COD入海通量最大的河流,COD的最大值和COD入海通量的最大值不具有一致性;环渤海河流排入渤海的CODCr的年入海通量最大(606万t),其次是酸性CODMn的入海通量(62万t),碱性CODMn最小,为53万t;环渤海河流在丰水期COD的入海通量约占全年的68%,其次是平水期(28%),枯水期最小(4%);整个渤海海域的碱性CODMn总量为239万t,其中环渤海河流输入约占25%.  相似文献   
59.
建立了测定工业废水中乙醇和异丙醇的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采用顶空进样技术,分析过程不使用有机试剂,避免了对分析人员和环境的危害.乙醇和异丙醇在3.00~ 20.0mg/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水样测定结果重现性较好,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均小于2%,乙醇加标回收率为93.6%~104.0%,异丙醇加标回收率为94.0%~ 102.0%.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能满足工业废水中乙醇和异丙醇的监测.  相似文献   
60.
宁蒙沿黄地带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分析与情景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宁蒙沿黄地带属于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快速城市化地区,研究这一典型地区的城镇用地扩展对丰富城镇用地扩展机制的理论研究和提供相应政策建议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2000-2005年城镇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力,计算城镇用地转换适宜度矩阵,结合CA-Markov模型模拟3种情景下城镇用地扩展趋势。结果表明:2000-2005年,城镇用地的主要来源是耕地,其次是草地及极少量农村居民点和工矿用地。对城镇用地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是邻域内城镇用地比重、年降水量、到2001年国道距离、到水域距离、到2001年省道距离以及到2000年土地利用中耕地、林地和草地的距离。一切照常情景下,2016年宁蒙沿黄地带城镇用地总量约997 km2,主要分布在呼和浩特市区、包头市区等主要城市边缘;规划情景下,城镇用地规模达到1 525 km2,分布格局与一切照常情景类似;生态保护情景下,城镇用地规模总量达到1 480 km2,城镇用地沿交通轴扩展呈组团分布。由此得出主要结论:大城市边缘区和交通线是城镇用地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总量控制的区域整体城镇用地规划可以优化区域整体城镇用地扩展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