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59篇
安全科学   52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370篇
基础理论   69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50篇
灾害及防治   7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养分流失是造成喀斯特坡耕地土地生产力下降和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室内模拟降雨,结合模拟喀斯特坡耕地地表、地下二元水文结构,探索在不同降雨强度(30、50、70和90 mm·h-1)和坡度(5°、10°、15°、20°和25°)下喀斯特地区坡耕地土壤氮、磷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在30 mm·h-1降雨强度条件下,喀斯特坡耕地产生的径流主要为地下孔(裂)隙径流.随径流从地下孔(裂)隙向下漏失的全氮和全磷流失通量分别为43.36~95.88 mg·m-2·h-1和2.24~6.45 mg·m-2·h-1.当降雨强度≥50 mm·h-1时,地表产生径流,在径流的驱动作用下,全氮和全磷从地表发生流失.降雨强度在50~90 mm·h-1时,随径流从地表流失的全氮和全磷养分流失通量分别为35.86~201.04 mg·m-2·h-1和2.26~16.80 mg·m...  相似文献   
122.
降雨过程中红壤团聚体粒径变化对溅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揭示团聚体粒径动态变化对溅蚀的影响,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第四纪粘土、泥质页岩发育红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酒精预湿润后的2~5 mm团聚体在降雨过程中粒径动态变化及溅蚀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60 mm/h雨强下,团聚体受雨滴机械打击破碎主要发生在降雨的最初阶段,团聚体>0.25 mm百分含量(P>0.25)及平均重量直径(M)均随降雨时间(T)增加呈幂函数减小,溅蚀率(Dr)随降雨时间(T)增加呈幂函数增加,而溅蚀率(Dr)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减小呈幂函数增大。为揭示不同土样在降雨溅蚀过程中溅蚀率的变化规律,利用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参数-机械破碎指数(R)及降雨时间(T),建立了不同团聚体稳定性土样溅蚀率随降雨时间变化的经验方程,且方程可决系数较高(R2=0.82),揭示出团聚体稳定性越好,其破碎过程越缓慢,溅蚀率越小。研究结果为红壤区土壤侵蚀的防治及侵蚀机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3.
124.
用模型和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近地面降雨过程中SO_2和颗粒物洗入对雨水pH值的影响。探讨了几个主要因素与雨水最终pH值的关系,并对我国六个城市大气颗粒物的缓冲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5.
应用ICP-MS测定了从1998年10月至1999年9月共12个月的北京西北郊降尘中稀土元素的浓度,同时测定了从1999年4月至6月间8次降雨中的稀土元素的浓度,对降尘和降雨中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降尘和降雨中稀土元素的分布与我国土壤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基本一致,说明降尘和降雨中的稀土元素主要来源于地表土壤。  相似文献   
126.
平原井灌区土壤水库调蓄能力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干旱少雨,北方井灌地区农田地下水位普遍下降,由此使得农田土壤的蓄水能力发生变化。论文根据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在北京市东南郊水资源试验区取得的试验资料,以0~3m土层作为土壤水库的界定深度,分析其对降雨的调蓄能力;经计算,1991~1995年间,春末夏初雨季前,土壤水库的有效调节能力,多年平均值为137.4mm(0~2m)和188.8mm(0~3m)。分析表明,0~3m层土壤有很好的蓄雨调节能力,雨季平均有近85%的降水量滞蓄在3m土层内,其余蒸腾、蒸发散失或补给地下水。研究认为,在田间采取一定的拦蓄水措施,即使遇到10年一遇24小时p=200mm这样的大暴雨,是可以做到农田地表不产流或少产流,从而最大限度地拦蓄汛期降水,增加土壤水资源量的。  相似文献   
127.
Al3+对酒石酸还原Cr(Ⅵ)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土壤环境中有机物有效快速还原Cr(Ⅵ)的作用机理,通过批式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土壤中普遍存在的Al3 对酒石酸还原Cr(Ⅵ)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l3 对酒石酸还原Cr(Ⅵ)有催化作用,且pH越低,Al3 的催化作用越明显;然而,当pH达4.5时,其催化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前期试验结果指出,Al3 对只含有1个α-OH有机酸(如柠檬酸和乳酸)和只具有2个羧基的有机酸(如草酸和琥珀酸)还原Cr(Ⅵ)没有任何影响.因此,可得出Al3 的催化效应跟酒石酸分子中的2个α-OH与Al3 发生作用有关.在Al3 作用下,过量酒石酸对Cr(Ⅵ)还原反应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128.
城市降雨径流污染已经成为非点源污染的一个新亮点,随着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点源治理力度的加大,城市降雨径流污染问题将越来越突出.文章系统阐述了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过程、污染类型及来源、污染物特征,对各种具体的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进行了总结,并着重介绍了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最佳管理措施,还提出了实施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治理的具体对策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9.
合流制排水系统降雨径流污染物特征及初期冲刷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逢乐  赵磊 《生态环境》2007,16(6):1627-1632
合流制排水系统降雨期间高污染溢流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对水体质量有明显影响,其径流污染物输出特征和初期冲刷效应受排水区类型、面积、降雨特性等多种因素影响。为此,选取昆明市典型合流制排水系统明通河流域不同类型集水区进行降雨径流监测,研究合流制排水系统降雨径流污染物输出特征及初期冲刷效应。结果表明:合流制排水系统初期合流污水污染物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后期,不同污染物输出特征、形态差别较大,溶解态氮是N污染物的主要赋存形态,而P污染物主要以颗粒态形态存在。管道沉积物是合流污水重要的污染来源。年内次降雨污染物平均质量浓度以雨季初期降雨最高,中期降雨质量浓度最低,雨季后期质量浓度较中期略有上升。不同类型集水区N、P质量浓度排序为:居民区>城市综合型>综合型>城郊结合型。降雨量是影响初期冲刷效应的关键因素,雨量大的降雨初期冲刷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30.
高速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及其污染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路面降雨径流污染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从高速公路路面雨水径流中污染物成分及其影响因素、径流污染迁移模型和径流污染物对受纳水体水质的影响等方面,对路面降雨径流污染特征进行了综述,并从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比较了目前高速公路路面降雨径流污染治理措施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希望为有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