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4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66篇
安全科学   243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63篇
综合类   611篇
基础理论   84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64篇
灾害及防治   12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非饱和土壤渗透系数空间不确定性对溶质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气带渗透系数的不确定性是影响非饱和带溶质运移的主要因素。应用贝叶斯方法对非饱和土壤渗透系数进行前处理,使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其空间不确定性,并通过HYDRUS-1D模型对溶质运移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包气带渗透系数的空间不确定性对溶质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包气带渗透性的不确定性使得溶质浓度分布呈现明显的不确定性,包气带内不同点的浓度值相差很大。与忽略包气带土性参数空间不确定性的模拟结果相对比,考虑包气带渗透系数不确定性的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更加接近,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根据模拟结果,对实际工作中进行地下水数值模拟时溶质初始浓度输入值的确定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2.
在北京地区某加油站开展的前期石油类污染物自然衰减现场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本次试验得到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变化趋势及O2、CO2含量沿土壤深度分布和前期试验结果呈现相同的规律,说明基于自然衰减法设计实施的加油站现场试验检测分析结果可靠,试验方法具有合理性、可操作性及可重复性.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对前期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氧平衡和碳平衡计算对加油站土壤内的自然衰减方式进行评价,验证了该加油站地下土壤中实际发生的微生物降解既有需氧降解也有厌氧降解;(2)利用有机物的一级衰减模型对该污染现场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降解速率和半衰期进行计算表明,2次试验计算得到的石油类污染物的半衰期基本一致,该污染现场石油类污染物的半衰期为50 d左右;(3)在此基础上,对该加油站包气带土壤的自然衰减能力和环境质量进行评价,2次试验结果均表明该污染现场在自然衰减的作用下已经不存在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73.
研究了兼性厌氧菌群不同接种量(1%(体积分数,下同)、5%、10%、20%、50%)下对太湖湖滨带底泥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果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接种兼性厌氧菌群能显著提高总有机碳(TOC)、TN的降解率且降解率高,但是TP的降解率波动较大。补充实验证明接种菌液中大量的有机碳、氮源会引起样品中初始浓度升高,建议在使用接种菌液前进行3次无菌水冲洗。综合考虑接种兼性厌氧菌群对湖滨带底泥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果,确定其最佳接种量为10%。另外,接种兼性厌氧菌群后其菌群数量和菌活性都有显著提高而严格好氧菌、严格厌氧菌数量均无显著变化;第0天,微生物在接种量为10%时菌活性电子传递体系(ETS)最高。  相似文献   
74.
油气田开采中后期,油气井作业频繁,修井工作量大。为提高采收率,延长开采周期,不伤害地层,且能保持油气井产能增产等,可使用带压作业技术。  相似文献   
75.
简要分析了合肥市城乡边缘带土地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如农业用地和非农业用地矛盾突出,耕地资源迅速减少,土地浪费和污染现象严重等。针对合肥市城乡边缘带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集约利用土地,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明确土地权属,综合整治环境污染;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加强土地执法监督;控制人口流量,严格保护耕地;科学制定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期望以此促进合肥市城乡边缘带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6.
退化河流滨岸带生态系统修复及其评价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也是修复生态学、流域生态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河流滨岸带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必须建立在掌握滨岸带结构及其生态功能的基础上。河流滨岸带生态系统退化成因和驱动机制研究是进行滨岸带生态修复工作的前提;生态系统修复是滨岸带研究的重点和关键,必须遵循自然法则,以修复生态功能为最终目标;河流滨岸带生态系统的修复过程和效果应该建立适宜的评价方法和管理策略来确定。加强河流滨岸带退化机制的理论研究及3S技术的应用,从景观和流域尺度开展滨岸带生态修复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着重进行平原河网地区河流滨岸带生态修复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等将是中国今后相关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7.
对包气带阻滞污染物能力的研究,对保护地下水脆弱性具有重要意义.将传统DRASTIC方法结合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指标赋以新的权重,并依托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对河南省土壤包气带阻滞污染物的能力进行评价,得到了河南省包气带阻滞能力分区图.结果表明,针对现状所进行的包气带阻滞污染物能力的评价对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78.
介绍了湖滨带的定义、分区、生态特征、服务功能以及研究概况,简述了专刊论文所依托的巢湖湖滨带修复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目标  相似文献   
79.
针对巢湖湖滨带水生植物消失的问题,提出浅水区自组织生态修复技术框架,并开展工程示范。该技术框架依据湖泊水生植被恢复的环境条件需求,针对不同区域湖滨带情况,提出合理的修复目标,进而集成系列工程措施,改善湖滨带环境并恢复水生植被。根据该技术框架实施中试工程,恢复湖滨带水生植被面积5万m2,使水生植物多样性增加70%,植被盖度由30%提高到60%。该技术为巢湖湖滨带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0.
钱新 《防灾博览》2012,(4):56-59
70年代以后,美国的工程师和规划师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城市扩张对于暴雨径流量的影响,以及传统排水工程方法的局限性,并基于此认识逐渐发展出行之有效的城市发展策略、土地利用模式和排水工程设计方法,使得暴雨管理的综合效率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