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11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99篇
安全科学   3012篇
废物处理   226篇
环保管理   2145篇
综合类   5361篇
基础理论   265篇
污染及防治   143篇
评价与监测   166篇
社会与环境   690篇
灾害及防治   145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252篇
  2021年   311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252篇
  2014年   1139篇
  2013年   756篇
  2012年   1073篇
  2011年   940篇
  2010年   676篇
  2009年   578篇
  2008年   867篇
  2007年   821篇
  2006年   655篇
  2005年   596篇
  2004年   412篇
  2003年   318篇
  2002年   336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91.
工业的发展既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又要创造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的生产与生活环境。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平顶山这一典型资源型城市工业发展的条件和现,针长期以高耗资源和粗放经 特征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其工业可持发展 途径,实现结构合理化及优化投资环境;建立资源节约型,在环境质量和资源基础上都可以长期承受的新型工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92.
293.
294.
1995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发布的《大版宣言》中,首次突出地提到了该区域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各成员还就农产品市场开放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APEC成员面临的粮食保障及相关问题差异很大,各成员采取的对策也不相同。针对这一情况,如何在正确研究APEC地区粮食保障;人口、资源、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判定各成员相关政策的走向、趋势,以制定我国相应的战略方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一、APEC成员粮食保障的概况(一)粮食保障水平不高的成员(1)韩国人均耕地0.040hm2(比1992年的0.042hm2略有下降),耕地面…  相似文献   
295.
从国土空间优化布局、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四方面构建了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出了我国31个省份2003-2012年的静态得分和动态综合得分,以各省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测算结果作为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及演化格局进行了分析。生态文明发展指数测算结果显示,各省份得分在-0.36-0.84之间,以广东省最优,西藏最差;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动态综合得分分别为0.43,0.03和-0.18,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呈现由沿海向内陆逐步递减的基本格局。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03-2012年全局Moran’s I值显著为正(取值范围在0.234-0.276之间),表明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局域空间自相关显示,超过80%的省份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其中"H-H"集聚区主要分布于东部的京津和长三角地区,"L-L"集聚区主要分布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且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原有的极化区域正在逐步削弱,地区间的差距正在不断减小。通过各地区生态文明发展趋势的收敛性分析可以看出,全国呈现平稳收敛的发展趋势,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收敛较为显著。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加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交流合作,强化区域协同发展,保证东部地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持续稳定提升,以发挥其辐射作用,带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96.
本文在分析了城市发展与人口安全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阶段,在相关研究人员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进行了汇总分析,指出了我国城市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城市发展模式粗放,发展形式单一;城镇化率内涵不足,质量不高,城市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不匹配;城市发展"大跃进"现象突出,较少关注民生等问题。以当前我国人口发展的情况为基础,分析了我国人口安全的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人口安全应该关注于:一定时期内人口要素之间以及与人口要素相关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相互协调,以利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确保国家的整体安全。构建了城市发展与人口安全互动模型,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战略基础与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297.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进程面临新转折,当前德班平台谈判将建立2020年后国际新减排制度框架。国际学术界出现"新气候经济学"的研究热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进程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能源体系的根本变革,人类社会文明形态也将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新气候经济学将探索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理念和相应的经济学理论与分析方法,寻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与减排CO2保护全球气候的双赢路径。新气候经济学不仅关注国别之间减排责任和义务的分担,更重视各国在共同目标下创造和扩展合作共赢的空间和机会,探索各国合作共赢的机制和运作方式,分享低碳发展的经验、技术和机会。同时更加关注新国际机制对各国低碳转型的激励和促进作用,使之成为各国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内在动力。实现控制温升不超过2℃目标,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都面临排放空间不足的挑战,碳排放空间成为越来越紧缺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大幅度提升碳生产率,即成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减排CO2双赢的根本途径。新气候经济学将关注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碳生产率变化的规律以及提升碳生产率的方法和手段,研究新兴发展中国家CO2排放尽早达到峰值,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和途径。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新型能源体系变革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战略选择,并已成为世界趋势,新气候经济学关注碳价对新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激励作用,关注能源体系变革对各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障能源安全与减缓气候变化的协同效应,关注碳价机制对国际技术合作与技术转移中利益扩展和共赢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社会和公众消费方式的转变是实现社会低碳转型的关键,因此,新气候经济学也关注生态文明下的财富观、福利观、消费观和生活方式的理论支撑,关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低碳化城市建设的发展理念和实施方式,关注消费方式的转变对社会发展目标、发展方式、物质生产方式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98.
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并达到较完善的阶段。在较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下,标准已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为法律法规提供技术支撑、成为市场准入、契约合同维护、贸易仲裁、合格评定、产品检验、质量体系认证等的基本依据,纵观发达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对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应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99.
在调查的基础上,对扬中市2001-2003年全市工业固废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以便对固废进行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300.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状况及宏观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近几十年来中国POPs的使用情况出发,系统分析了典型POPs物质在农产品、土壤、母乳、水体和沉积物等介质中的污染状况。分析了国际上控制POPs的动向以及中国采取的应对策略,并对中国控制POPs污染的宏观对策进行探讨。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国有关POPs的政策法规体系正逐渐与国际接轨,但还很不完善,缺乏针对性和对污染事故的责任、处罚等明确措施,控制POPs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制定行之有效的环境监管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