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7篇 |
废物处理 | 1篇 |
环保管理 | 5篇 |
综合类 | 33篇 |
基础理论 | 4篇 |
污染及防治 | 2篇 |
评价与监测 | 5篇 |
社会与环境 | 6篇 |
灾害及防治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采用《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 3840-1991)中的高斯模式作为大气污染物地面浓度基本公式,计算丹东市区内任一点位上的点源排放SO2在下风向网格交叉点上的叠加浓度.采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计算垂直于平均风向的水平横向距离和下风向距离,以丹东市采暖锅炉排放SO,为例计算多点源网格落地浓度. 相似文献
42.
43.
为获得近距离煤层群叠加开采条件下采动应力与覆岩位移场的演化特征,以潘二矿近距离煤层6,7煤层地质条件为背景,采用相似模拟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距离煤层群叠加开采形成的覆岩宏观运移形态和特征与单一煤层开采相似,叠加开采时,覆岩呈多岩层整体协调运移的规律,具有位移叠加增长效应;7煤层的开采使覆岩起到一定的垫层作用,缓和了矿山压力,使近距离煤层叠加开采时具有应力减弱效应;与开采7煤层相比,6煤层开采过程中,周期来压步距减小,来压时支架载荷减弱,动压系数相应减小,但周期来压时,存在部分岩层发生台阶式下沉的现象。基于近距离煤层群叠加开采研究结果,在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的设备选型时,选用了高额定工作阻力的液压支架,在周期来压期间,采取了一定的辅助措施,同时加强了组织管理,生产中没有发生冲击液压支架及其他动力灾害的现象。 相似文献
44.
一、传统指挥调度系统的痛点分析
为保证信息安全与应用的多样性,在指挥调度系统各层级间存在着不同的安全策略与细分业务下的各种应用系统,但一直以来两者之间因灵活性、适用性等问题存在相互冲突与矛盾,影响着实战应用的开展,尤其是在遇到突发事件超过以往的应急预案的认知时,指挥调度系统不但面临着事件处置难度显著增加的窘迫现状,同时... 相似文献
45.
引入风险场理论研究铁路危险品运输系统风险形成机理,基于系统风险因素识别,建立铁路危险品运输系统风险势函数及对应的风险场强模型,采用触发器原理分析了风险场叠加后的风险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内部风险场承受体风险势和风险场强均为代数加和叠加;外部风险场分为单一和多风险源2类,风险势均表现为代数加和叠加,风险场强叠加均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风险状态的变化直接作用于内、外风险场承受体,内部风险场承受体全部或部分崩溃,将导致铁路危险品运输系统失效,其释放的风险场能量将会对外部风险场承受体系统进行攻击,导致外部风险场承受体的部分或整体失效,进而产生风险级联效应。 相似文献
46.
47.
为便于作业人员快速、准确判断钻台上不同作业工况、不同区域的风险程度,尽可能选择更为安全的区域作业及停留,本文进行陆地钻修井平台风险分区可视化的研究。该研究根据风险矩阵原理,采用LEC危险性评价法对不同作业中存在的每种单一风险进行评估,然后将风险进行叠加,综合评估钻井平台不同分区的风险值,据此将作业区域按风险级别以不同色标进行标识,即风险区域可视化量表。结果表明:作业人员通过查看此表即可迅速知晓该工况下钻台不同区域内的风险状态,从而尽量减少在高风险区域作业和停留时间,以降低作业风险。风险叠加可视化分区的建立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将此方法进一步推广应用于其他多种风险共存的高危作业场所。 相似文献
48.
49.
流光放电氧化亚硫酸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气体放电等离子体对亚硫酸盐进行氧化,考察了各种因素对于亚硫酸盐氧化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初始浓度,喷雾流量,pH值的增加,亚硫酸盐氧化率降低;亚硫酸盐氧化率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0.
利用2012年1月~2015年12月桂林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到的地面、高空气象观测资料及大气成分观测资料,从污染物浓度、水汽、风速、大气层结、降水等几个方面初选了29个预报因子,根据这些因子与霾天气相关程度,选取相关显著的因子,分别用事件概率回归、逻辑回归、指数叠加等3种方法建立桂林霾天气的潜势预报模型。结果表明:3种潜势预报模型中Logistic无论是在回报还是预报检验中效果都最好,其中在预报检验中空报率、漏报率、TS评分、准确率分别为32. 0%、34. 5%、50. 2%、80. 3%,事件概率回归、指数叠加建立模型效果稍差,但事件概率模型漏报率只有21. 4%。整体而言,3种模型预报效果稳定,TS预报评分都在50%左右,准确率均超过74%,在实际预报中有较好地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