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40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也是相关信息的采集过程,信息采集的准确与否、全面与否,决定清洁生产审核的成效大小.本文在阐明审核过程中信息采集的必要性的同时,建设性地提出审核过程中信息采集的内容与途径,从而为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科学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台风对太湖微囊藻群体大小及在水体中分布的影响,于2013年7月12—16日台风苏力经过太湖期间,测定并分析了风速、总氮、总磷、微囊藻群体大小和Chl-a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台风过程中水体中总氮和总磷浓度分别从1.33 mg·L-1和0.07 mg·L-1提高到2.70 mg·L-1和0.23 mg·L-1,48 h内微囊藻群体平均大小从32.80 μm增加到69.43 μm。此外,水体中Chl-a浓度与风速显著正相关(r=0.472,P -1)。研究表明,强风浪扰动(如台风)能够引起水体中氮磷浓度的提高,改变微囊藻在水体中的分布,并且能够促进微囊藻群体的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3.
开展水生昆虫生长过程研究对掌握研究区域水生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和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可为构建和完善研究区域河流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提供科学参考。于2017年逐月对香溪河库湾入库支流(螃蟹溪)中的一种水生昆虫——麦氏花翅蜉(Baetiella macani)的种群进行了研究,基于大小频率法、幼虫期有效积温条件进行了生活史性状分析和验证。结果显示:麦氏花翅蜉为三化性昆虫,包含一个冬季世代和两个夏季世代。冬季世代幼虫的发育历期为3~4个月,所需有效积温为1 286 ℃;夏季世代幼虫的发育历期为1~2个月,所需有效积温为757 ℃。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国地区水生昆虫的生活史性状信息,并首次呈现了花翅蜉属的生活史特征。  相似文献   
4.
生物与化学表面活性剂对多氯联苯的协同增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满英  刘有势  施周 《生态环境》2008,17(2):466-470
采用室内序批试验比较研究了单一的生物/非离子化学表面活性剂(SAA)与生物-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对商业用多氯联苯(PCBs)Aroclor1242的增溶作用.结果表明,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RL)对Aroclor1242的增溶作用要高于三种非离子SAA,三种非离子SAA对Aroclor1242的增溶作用顺序为POE(6)>POE(10)>Brij35,与其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呈负相关;鼠李糖脂与非离子SAA对Aroclor1242的增溶存在协同效应,混合表面活性剂溶液中Aroclor1242的摩尔增溶比(MSR)、胶束相/水相间的分配系数(Kmc)均大于对应的单一表面活性剂,其协同增溶作用顺序为RL-Brij35>RL-POE(10)>RL-POE(6),协同增溶作用的大小与其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采伐林窗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初期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解人为采伐活动形成的林窗对马尾松低效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以39 a生的马尾松人工林7 种不同大小林窗(G1:100 m2、G2:225 m2、G3:400 m2、G4:625 m2、G5:900m2、G6:1 225 m2、G7:1 600 m2)以及林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林窗中央和林窗边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磷(MBP)的季节变化。结果显示:①林窗大小显著影响了林窗内各位置土壤MBC和MBP,对MBN影响不显著;MBN与MBC变化趋势相同,均随林窗增大呈先升后降的单峰型变化,但MBN变化幅度较小,MBP仅在林窗中央具有单峰型变化。MBC、MBN和MBP分别在面积为400~900 m2、225~625 m2和625~900 m2的林窗较高。总体来看,中型林窗更有利于微生物生物量的增值。②季节变化对土壤MBC、MBN、MBP均有极显著影响,MBC为夏高春低,MBN夏高冬低;MBP的变化较复杂,秋季相对较高。③林窗中央与边缘间MBC、MBN、MBP差异不显著,但MBC、MBN显著高于林下。说明较之马尾松纯林,林窗内土壤微生物活性有较大提高。④土壤温度对MBC、MBN有显著影响,土壤含水量对MBN、MBP有显著影响,土壤温度和水分是林窗形成后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6.
铬离子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自然光照条件,在不同铬离子质量浓度下,对5种藻类的生长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5种藻类在不同的光波长下,其吸收光谱存在两个最强的吸收区: 420~440 nm的蓝紫光部分和660 nm 的红光部分;在不同铬离子质量浓度0~20.63 mg·L-1范围内,5种藻类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耐受性也尽不相同,经过分析和比较后得出5种藻类对铬的耐受性大小顺序为:微囊藻(Microcystis)>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细长聚球藻(Synechococcus elongatus)>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e).  相似文献   
7.
基于RBF神经网络模型的砂土液化震陷预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海城地震、唐山地震和日本新漏地震中建筑物地基的液化震陷实测资料为基础,地震动方面选取地震烈度,,上部结构特征方面选取基底压力P、基础类型r、宽深比BD。和建筑物的长高比L/H,地基土方面选取土的相对密度Dr、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Da、地下水位dw,共8个影响建筑物地基震陷的主要因素作为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参数,地基震陷量与液化土层的深度之比SD作为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出,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建立建筑物地基的液化震陷预估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建立了因素影响趋势线,通过对该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运行和检验,得到了各因素对砂土液化引起的地基震陷量大小的若干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
对于水生昆虫及其它生物而言,大小是一个重要的功能性状,但是头宽的测量特别耗时和受人为因素影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图像分析技术(一种快速测量大小的策略)可获得传统方式难以获得的大小参数,明确这些大小参数与头宽的关系,对推动这些参数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两种个体大小差异较大的蜉蝣(梧州蜉和光滑细蜉)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头宽与基于数字图像获得的面积,周长,最小矩形的长和宽,最适合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和粒径等个体大小参数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数字图像采用改进后的描述仪扫描获取;图像分析基于ImageJ软件完成;基于二元直线回归和多元直线回归分析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各种层次的回归分析结果均表明:基于图像分析获得的两种蜉蝣所有个体大小参数均与头宽大小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中面积的相关性最高.并且面积与其它大小参数相关性也极其显著,对个体大小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研究结果为推动数字图像分析技术应用在水生昆虫及其它生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中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4个岷江柏种群的球果和种子形态特征及其地理空间差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我国四川和甘肃地区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岷江柏(Cupressus chenggiana S.Y.Hu)的4个地理种群球果和种子的形态特征,分析了不同生境条件下岷江柏的地理差异.结果表明:岷江柏球果呈椭球形,长(l)为1.5~2.5cm,宽(6)为1.5~2.0cm,重(m)为1.5~4.5g,球果鳞片数为8~11片,球果内种子粒数为40~70粒.在调查的4个岷江柏种群中,小金县种群的球果最大、球果内种子数最多,马尔康县种群和金川县种群的球果重量、球果内种子数居中,理县种群的球果最小、球果内种子数最少.讨论认为,4个种群球果和种子大小特征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种群球果和种子的形态差异与岷江柏的种群遗传特征、气候特征和生境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图3表7参25  相似文献   
10.
冯锐  玉霞 《防灾博览》2003,(3):28-29
一条谚语三句话,看人看房看地下。房倒屋塌有七度,四度有感十遭难。 这条谚语本是专业人员的口诀,讲清了地震烈度中三个最重要的分级关系。 众所周知,评定地震自身能量大小时,用震级来度量;而欲评定一次地震的破坏程度和影响效应时,就要用烈度这个量了。烈度是以宏观破坏现象为判据的,分为若干等级,并制定了相应的判别标准,称为烈度表。一般情况下,震中区的烈度最大(烈度异常区除外),向外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