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5篇
安全科学   80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459篇
综合类   1096篇
基础理论   156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417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2 毫秒
281.
我国国土资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简要论述了国土资源安全的基本内涵及其在国家经济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我国国土资源安全面临的种种挑战,提出了保障国土资源安全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82.
长江流域土地资源情势及其发展战略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地资源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重要,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制约因素。本文着重对长江流域土地资源情势进行分析,指出该流域的特点是:土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占有量少;土地资源态势优劣并存;土地资源形势喜忧相伴。同时提出如下几个战略对策:1.实行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走节约型农业发展道路;2.增加农业投资,改土治水,集约经营;3.统一规划,优势互补,联合协作,共同发展;4.完善土地法制建设,健全土地资源预测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283.
张冰 《防灾博览》2004,(5):10-11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近年来部分地区不按客观规律盲目建设投资、圈地扩地,占用大量农田,使得耕地急剧减少,农民无地可耕。  相似文献   
284.
根据国际上对于荒漠化概念的新说明以及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所资助的《中国荒漠化 (土地退化 )防治研究》课题报告中确定的荒漠化定义 ,荒漠化概念的内涵包括 :1)以土地退化为本质 ;2 )与人类活动相关联 ;3)以荒漠化景观为标志 ;4 )以脆弱生态环境为背景。因此我国的荒漠化类型除了风蚀作用形成的沙质荒漠化外 ,还有水蚀作用形成的土质荒漠化和石质荒漠化 ;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区域除北方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以外 ,也包括南方湿润地区的红壤丘陵区和石质山区。其中属于水蚀荒漠化和土质荒漠化的红色荒漠化就是指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在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背景下 ,以流水侵蚀为主导作用而形成、以地表出现劣地为标志的严重土地退化。鉴于我国南方红色荒漠化现象在我国现实存在中的客观性、在全球变化中的特殊性以及在理论概念上的模糊性 ,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85.
作为解决区域贫困问题的有效手段,开展土地整治对区域可持续脱贫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针对土地整治对可持续脱贫的支撑程度,基于“强—弱可持续”理论,以乌蒙山连片特困区为研究区,构建土地整治脱贫机制解析框架,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土地整治支撑脱贫的假设并验证,结果显示:(1)土地整治工程对区域脱贫产生直接效益的总效应值为0.72,贡献于间接效益的总效应值为0.42,表明土地整治可直接支撑区域脱贫的直接效益,但对区域发展的间接效益贡献度尚显不足。(2)直接效益对间接效益的影响总效应值为0.96,土地整治为脱贫带来的直接效益对区域发展的间接效益贡献度较大。(3)土地整治各要素对资源初期改善度及直接、间接效益的贡献率具有差异性。新增耕地和土地平整为资源初期改善带来的贡献度较大,土地流转和机械化程度对直接效益的贡献度较大,企业收入和税收对间接效益的贡献度较大。为提升土地整治对区域的脱贫作用,应加强直接效益的巩固以促进间接效益的强可持续,研究为土地整治效益的挖掘与发挥提供参考,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86.
从惠州市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入手,分析其在土地资源利用上存在的耕地面积锐减、土地资源承载力下降、耕地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严重以及土壤和农作物被污染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87.
中国盐碱地面积为3630万hm2,土地盐碱化是农业生态环境退化的重大问题之一。土地盐碱化治理和预防对中国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农业生态系统退化防治、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未来食物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简要评述了我国土地盐碱化的历史及发展趋势以及土地盐碱化可能造成的土地面积、生产力和经济损失;在对土地盐碱化发生和发展的技术和社会经济原因,以及现有技术、管理、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系统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土地盐碱化防治的区域战略、技术政策、管理政策、法律法规及经济激励手段。  相似文献   
288.
黑河流域土地退化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善忠  王涛  封建民 《生态环境》2003,12(4):427-430
黑河流域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干旱区。人类不合理利用水资源造成的土地退化,已成为黑河流域一个非常严重的生态问题。土地荒漠化是该流域最典型和最严重的土地退化形式。对该流域土地退化的空间分布、特点、退化面积等方面还没有较为详细的研究,因此探讨这个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文章通过最新的遥感影像资料(2000年),在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调查,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初步分析了黑河流域土地退化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黑河流域土地退化主要有5种类型,即:水土流失、干旱化、植被退化、盐渍化和沙漠化。土地退化面积达29971.91km^2,占整个流域面积的23.06%;其中,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祁连山的南部山区,面积为5747.68km^2,占整个流域土地退化面积的19.18%,主要是由于过度开垦和放牧造成的;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造成水资源在时空上的重新分配而导致的干旱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山前部分冲、洪积平原的河流沿岸附近,其面积为1369.96km^2,占整个流域土地退化面积的4.57%;盐渍化土地是该流域土地退化的主要类型之一,面积为10591.82km^2,占整个流域土地退化面积的35.34%,分布在流域的低地、冲积扇的边缘等位置,主要是由于干旱的气候条件造成的;沙化土地,包括流动沙丘(地),是研究区土地退化面积最大的类型,为10771.97km^2,占整个流域土地退化面积的35.94%,这其中也包括历史时期形成的沙漠和现代形成的大部分沙地;植被退化土地面积为1490.48km^2,只占整个流域土地退化面积的4.97%。通过分析可知,黑河流域土地退化严重,特别是在下游地区。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尤其是对该流域内有限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导致该地区土地生态系统脆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89.
为了探索城市生活污水中N、P去除,在实验室内采用混合土为介质,以均匀设计原理为指导,进行模拟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对城市生活污水中N、P的去除。研究不同介质配比,淹水时间,湿干比3种因素组合对污水处理的最优运行模式。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选取混合土为介质及以上3个参数是可行的;通过回归统计得出最优模型。  相似文献   
290.
松嫩平原西部不同土地覆被水盐动态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晓军  李取生 《生态环境》2005,14(3):399-404
通过对6种土地覆被2003年6~10月水盐时空动态进行分析,对比不同土地覆被水盐动态变化差异,结果发现:采样期内,不同土地覆被(碱斑地除外)0-120cm剖面含水量均出现明显峰值,大豆地和羊草草地在7月底出现峰值,玉米地和向日葵地在8月初,退化草地则在8月底才达到,比羊草草地滞后了一个月。除羊草草地外,其他土地覆被剖面含水量变化呈W型,只是波动幅度各不相同。采样期内,羊草草地剖面含水量的相对变率最大,为74%,其他依次为退化草地、大豆地、向日葵地、玉米地,碱斑地最低,仅为6.4%。相对于农田土地覆被,在0~40cm,羊草草地、退化草地和碱斑地随盐渍化程度的加重,含盐量剖面变异逐渐减小,而农田的三种土地覆被之间变异比较接近。整个采样期,向日葵地储盐量随时间的变化呈下降趋势,其他土地覆被波动变化一致,都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过程,但波动幅度不同,且羊草草地在7月7日出现上升,其他4种土地覆被在9月8日开始出现滞后于含水量的变化。相对于采样初期,不同土地覆被含盐量的相对变率均为负值,农田的下降幅度大,草地次之,碱斑地最小。协方差分析表明:95%置信度下,土地覆被、土壤剖面和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含盐量的影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