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38篇
  免费   731篇
  国内免费   2879篇
安全科学   296篇
废物处理   127篇
环保管理   578篇
综合类   6304篇
基础理论   2623篇
污染及防治   782篇
评价与监测   611篇
社会与环境   181篇
灾害及防治   46篇
  2024年   159篇
  2023年   478篇
  2022年   516篇
  2021年   643篇
  2020年   443篇
  2019年   483篇
  2018年   315篇
  2017年   343篇
  2016年   472篇
  2015年   477篇
  2014年   736篇
  2013年   505篇
  2012年   527篇
  2011年   541篇
  2010年   462篇
  2009年   514篇
  2008年   521篇
  2007年   427篇
  2006年   349篇
  2005年   294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43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为探讨原始和铁改性生物质炭对污染土壤中砷(As)和铅(Pb)生物有效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利用As-Pb复合污染水稻土进行水稻盆栽试验,分别在土壤中施加3%(质量分数)的原始法国梧桐枝条炭(法桐炭)、铁改性法国梧桐枝条炭(Fe-法桐炭)、原始猪炭(猪炭)、铁改性猪炭(Fe-猪炭).试验结束后测定土壤pH、有机碳等理化性质、土壤养分有效性、土壤有效态As和Pb、稻谷中As和Pb的含量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Fe-法桐炭对土壤中As的钝化效果较好,降幅为39%;施用猪炭对土壤中Pb的钝化效果较好,降幅为19%;Fe-法桐炭的施用使稻谷中As含量降低了80%.施用两种原始生物质炭后,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Chao1、Shannon)和OTUs总数均显著)增加(p<0.05),但相较于原始生物质炭,施用铁改性生物质炭均提高了土壤中优势菌群的相对丰度,且两种铁改性生物质炭处理土壤中的优势菌属为Actinobacteria_unclassified、Gaiellales_unclassified和Nocardioides.冗余分析表明,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土壤pH和有效态As关系密切.因此,施用生物质炭可以通过改变土壤pH和降低As胁迫等性质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综上所述,经过铁改性处理的法桐炭更适用于As污染土壤修复,而原始猪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Pb污染土壤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362.
为研究海拔变化和退化过程中高寒草甸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海拔活动斑块、非活动斑块、恢复斑块和高寒草甸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利用冗余分析对细菌多样性和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发现,3种类型斑块中主要的土壤细菌门均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细菌优势属为RB 41 、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RB 41 和慢生根瘤菌属相对丰度随海拔升高而下降,随斑块演替而增加,但3种类型退化斑块相对丰度均显著低于高寒草甸(P<0.05).退化斑块土壤碳固定功能的细菌丰度,大于健康高寒草甸.不同斑块的细菌Chao1指数和物种数显著高于高寒草甸(P<0.05).冗余分析发现,生物结皮盖度和全氮是海拔4013 m处细菌优势门的主要影响因子;生物量、全氮和pH对高海拔4224 m细菌优势门影响较大.生物量和全钾显著影响海拔4013 m的细菌属分布,海拔4224 m地区莎草科盖度和速效氮为细菌优势属的主要影响因子.生物结皮和pH对细菌多样性影响较大.不同海拔地区细菌的影响因子发生着较大变化,在研究细菌多样性变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高寒草地退化的影响,还应考虑海拔高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3.
南方丘陵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来源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9,他引:1  
王玉  辛存林  于奭  薛红蕾  曾鹏  孙平安  刘凡 《环境科学》2022,43(9):4756-4766
为了探究南方丘陵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状况,选择南方某省丘陵区作为研究区,利用2017年采集的60个点位的土壤样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评估As、Cd、Cr、Cu、Hg、Ni、Pb和Zn这8种重金属含量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并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解析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有超标,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研究区呈现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3%、8%和2%,无污染和轻微污染的样点占27%,因此基本处于轻度污染;②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土壤重金属RI为39.58~224.15,低等和中等生态风险的样点所占的比例为73.33%和25%,而重度生态风险的样点所占比例为1.67%,该样点生态风险程度虽然最高,但重金属含量低于该省土壤元素背景值;③通过PMF模型得到6个污染源:自然源、农业活动源、铜矿采选和交通运输组成的混合源、工业活动源、交通源和生活垃圾排放源,贡献率依次为24.8%、17.7%、17.7%、17.6%、12.0%和10.2%.  相似文献   
364.
胜利油田油井开采时间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胜利油田不同开采时间的油井,研究石油开采对土壤线虫的影响.试验共鉴定出土壤线虫18科39属,其中食细菌线虫23属、食真菌线虫2属、植物寄生线虫9属、杂食/捕食线虫5属.食细菌类线虫数量所占比例最大,达56.36%,其次为食植物类、杂食/捕食类和食真菌类线虫.优势类群为盆咽属(Panagrolaimus)、头叶属(Cephalobus)、真头叶属(Eucephalobus).石油开采时间影响土壤线虫数量与植食性线虫数量,同时还影响线虫群落植物寄生线虫成熟指数(PPI),与开采时间显著相关的线虫有13个属.受石油开采干扰土壤的线虫主要是c-p 1和c-p 2类群.油井开采时间与土壤中w(总石油烃)的相关性不显著,土壤中w(总石油烃)影响线虫成熟指数(MI),而盘旋属(Rotylenchus)数量受石油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65.
选取2.5 km×2.5 km网格布点法,在皖江经济带A、B、C三地分别采集土壤样品35个、34个、106个,利用ICP-AES分析测定Cd含量特征,运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三地土壤Cd污染状况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A、B、C三地土壤的Cd含量的算术平均值分别为0.40 mg?kg -1、0.66 mg?kg -1、0.84 mg?kg -1,均高于江淮流域Cd含量土壤背景值;(2)三地土壤pH在5.06~7.58之间,整体上处于酸性和弱碱性之间,pH小于7.0的样品167个,占比95.43%;(3)研究区三个地块土壤Cd污染特征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低污染区在空间上呈带状分布,高污染区在空间上呈岛状分布,污染区分布面积C地>B地>A地。(4)三地土壤环境均受重金属Cd污染的影响,存在生态安全风险,风险大小为C地>B地>A地,风险程度均为潜在生态风险高于地累积生态风险高于单项污染生态风险。本区域土壤农业安全利用需要加以重视并进行分类管控。  相似文献   
366.
不同类型土壤中As(Ⅴ)解吸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As(Ⅴ)在土壤中的解吸行为及不同类型试剂(NaOH、NaCl、NaHCO3、柠檬酸、草酸及磷酸盐缓冲液)对所吸附砷的解吸效果,对As(Ⅴ)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解吸热力学和动力学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aOH和磷酸盐缓冲液对几种土壤吸附砷的解吸效果较好,解吸率分别在47.3%~73.0%和35.4%~66.6%...  相似文献   
367.
ICP-AES法测定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样品经预处理后,采用微波溶样消解法提取农田土壤中的有效态铜、锌元素,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在最佳测定条件下利用标准曲线法,完成对土壤中有效态铜、锌元素的测定.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线性范围大,结果精密度高、准确度好,可以满足农田土壤样品中有效铜、锌元素的测定需要.  相似文献   
368.
巢湖周边地区表层土壤总氮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网格分区法在巢湖周边地区设置了60个采样单元,采取表层土样分析了总氮(TN)、有机质(OM)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表层土壤w(TN)平均值为1 027 mg/kg,变化范围253 mg/kg~2 273 mg/kg,变异系数为46.3%;w(OM)平均值为1.95%,变化范围0.291%~5.48%,变异系数为49.3%。(2)表层土壤w(TN)、w(OM)高浓度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柘皋河、兆河区域,低浓度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的派河、南淝河—店埠河区域。(3)巢湖周边地区土壤总氮、有机质空间分布与区域内入湖河流、巢湖水质、巢湖沉积物污染空间分布不一致。  相似文献   
369.
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new humic acids isolated from Yakouren forest (YHA) and Sahara (Tamenrasset: THA) soils (Algeria) and commercial humic acid (PFHA) on polyaniline emeraldine base (PEB) were studied at pH 6.6. Also the adsorption of heavy metals such as Cd2+, Zn2+ and Ni2+ on humic acid-polyaniline systems (HA-PEB) was investigated at the same conditions. HA-PEB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infrared spectrometry and cavity microelectrode. In addition, batch adsorption and cavity microelectrode were used in the adsorption study of Cd2+, Zn2+ and Ni2+ on HA-PEB. To develop biocaptors of polluting metals using a cavity microelectrode modified by HA-PEB systems, the adsorption kinetic and adsorption capacity were investigated. The SEM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resence of humic acid affected the PEB surface and caused the formation of a granular morphology.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ies (qmax) of PFHA, THA and YHA determined by adsorption isotherms were 91.31, 132.1 and 151.0 mg/g, respectively. Batch adsorp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qmax of Cd2+, Zn2+ and Ni2+ on HA-PEB followed the order: THA-PEB > YHA-PEB > PFHA-PEB. The voltammograms obtained with HA-PEB modified cavity microelectrode showed the appearance of new redox couples reflecting the adsorption of HA on PEB. Metal-humic acid-polyaniline voltammogram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ppearance of oxidation-reduction couples or reduction wave corresponding to metal. Finally, the result may be exploited to develop a biocaptor based on the cavity microelectrode amended by THA-PEB and YHA-PEB.  相似文献   
370.
The impact of petroleum on archaeal community in salinealkali soils was investigated, which will expand the knowledge of the archaeal population involved in the natural attenuation of hydrocarbons in extreme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