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65篇 |
免费 | 488篇 |
国内免费 | 90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297篇 |
废物处理 | 77篇 |
环保管理 | 404篇 |
综合类 | 2616篇 |
基础理论 | 493篇 |
污染及防治 | 266篇 |
评价与监测 | 70篇 |
社会与环境 | 335篇 |
灾害及防治 | 5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2篇 |
2023年 | 235篇 |
2022年 | 311篇 |
2021年 | 314篇 |
2020年 | 233篇 |
2019年 | 221篇 |
2018年 | 164篇 |
2017年 | 201篇 |
2016年 | 195篇 |
2015年 | 207篇 |
2014年 | 447篇 |
2013年 | 232篇 |
2012年 | 300篇 |
2011年 | 312篇 |
2010年 | 279篇 |
2009年 | 270篇 |
2008年 | 287篇 |
2007年 | 240篇 |
2006年 | 183篇 |
2005年 | 212篇 |
2004年 | 141篇 |
2003年 | 145篇 |
2002年 | 126篇 |
2001年 | 104篇 |
2000年 | 97篇 |
1999年 | 97篇 |
1998年 | 61篇 |
1997年 | 71篇 |
1996年 | 55篇 |
1995年 | 55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561.
李乃文张丽牛莉霞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6):14-19
为探索矿工工作压力、安全注意力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深层次逻辑关系,在文献梳理和开放式访谈的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构建工作压力、安全注意力与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模型。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矿工650名,对矿工的工作压力、安全注意力和不安全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矿工工作压力的安全管理方式、无效能感、干部风格、组织支持和角色冲突均显著负向影响安全注意力,影响程度依次减弱;安全注意力的安全信息刺激显著负向影响不安全行为;工作压力通过安全注意力的自身素养和安全监管显著正向影响不安全行为。安全注意力是矿工工作压力和不安全行为的部分中介变量。有效减轻工作压力和控制安全注意力水平,可以有效干预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562.
中国古代石拱桥由于其年代久远、结构复杂、露天保存以及可靠度评估过程中参数不易确定等特点,导致传统结构稳定性分析评估方法难以准确评估古代石拱桥结构实际响应和可靠度。提出一种基于无损检测和概率的古代石拱桥结构可靠度评估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出利用无损检测技术或工程地质类比法获取石拱桥结构物理力学参数并建立数值模型;然后基于无损检测数据或《工程地质手册》,利用敏感性分析方法确定对石拱桥整体结构响应影响较大的关键参数,即第一类关键参数,并根据参数先验分布提出不同的抽样方法,生成随机样本实现贝叶斯更新过程;最后通过ANSYS软件对桥梁结构的响应进行有限元分析,并利用可靠度分析方法计算出石拱桥结构可靠度指标,并根据相关标准对石拱桥结构安全与可靠度进行评估。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隋代赵州桥(大石桥)为研究对象建立简化模型,采用本文提出的可靠度评估方法计算得到目前赵州桥的可靠度为3.42,该桥梁安全等级为二级,该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从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该方法可规避传统物理力学检测过程中对石拱桥古建筑的损害,筛选出的关键参数合理,且数据更新处理充分考虑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从而可更精确... 相似文献
563.
随着经济建设发展,石油与天然气需求量不断增加,加速开采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也越发凸显,针对油气开采过程中地质环境问题的研究则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在收集整理国内外油气开采过程中地质环境问题典型案例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地面沉降、诱发地震、地下水污染和地层结构改变是油气开采过程中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论述了油气田地质环境问题的控制因素、发生机理和致灾效应的研究成果,对现有油气田地质环境问题的监测方法、预测方法和防治措施进行了归纳,分析了现有油气田地质环境问题方面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局限性,并对油气田地质环境问题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64.
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脆弱,为了探明漓江流域喀斯特森林土壤的碳储潜力,揭示漓江流域喀斯特森林土壤有机碳(SOC)的空间分布格局,探寻各驱动因子对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驱动作用途径及贡献,为评估该区域喀斯特森林的碳循环功能提供科学依据.以漓江流域喀斯特森林土壤为对象,研究漓江不同流域段(上、中、下游)、不同深度土层的森林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相关性分析和构建分段结构方程模型,揭示漓江流域喀斯特森林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驱动因子及其作用途径,并量化了各类因子的直接或间接作用比例.结果表明,漓江流域喀斯特森林土壤整体土层较浅,土壤有机碳具有表聚性.在不同流域段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为:上游>下游>中游,易氧化有机碳(R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分布与之相一致,而微生物碳(MBC)的分布为:上游>中游>下游.各类驱动因子对流域喀斯特森林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驱动作用途径和贡献不同,其贡献按从大到小排序为:土壤理化因子>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样地海拔>样地物种多样性,总效应分别为:1.148、 0.574、 0.284和-0.013.其中,样地海拔对土壤有... 相似文献
565.
为定量化揭示重庆市种植业结构变化对化肥投入和环境代价的影响,制定科学合理减肥策略,基于重庆中等生产力水平下农作物化肥定额标准和大样本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差值法和生命周期法,评价分析重庆种植业化肥的减施潜力及其环境效益.结果表明:(1)自重庆直辖(1997年)以来,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小麦、豆类和薯类)播种面积占比下降21%,而水果和蔬菜播种面积占比增加20%.(2)蔬菜(37%)和柑橘(17%)生产系统消耗了近55%的化肥总量,而水稻、玉米和薯类则分别消耗了11%、12%和12%.(3)依2000~2019年化肥总消费量的变化趋势分析“,十四五”期间重庆化肥消费量预计将降至8.6×105 t.定额标准全部实现后,总减肥量可达1.69×105 t,减肥潜力为18.6%,其中,水稻、玉米、柑橘和蔬菜的减肥潜力(减肥量)分别为0.3%(2.9×102 t)、 12%(1.45×104 t)、 21%(3.65×104 t)和30%(1.18×105 t).另一方... 相似文献
566.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制备以纳米零价铁(nZVI)为核,SiO2为壳层的nZVI@SiO2核壳复合材料,通过SEM、TEM、XRD和BET对材料进行表征,并对nZVI@SiO2活化过硫酸盐(PDS)去除氯苯(MCB)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ZVI@SiO2-1材料为均匀的核壳结构;比表面积达到了212.67 m2·g-1,壳层厚度为7 nm左右,Fe含量达到了38.92%.在MCB初始浓度为20 mg·L-1、温度(20±2)℃、nZVI@SiO2-1投加量为0.5 g·L-1、PDS投加量为3 mmol·L-1条件下MCB去除率为83.81%.低浓度HA和Cl-对nZVI@SiO2-1/PDS体系去除MCB呈促进作用.而HCO3 相似文献
567.
制备了HNTs@CeO2-Au@Co3O4核壳中空管状复合催化剂,用于还原降解水体中对硝基苯酚(4-NP)和染料(MB,MO)污染物.采用TEM,SEM,EDS,XRD,N2吸脱附,XPS等方法对催化剂微观结构和物化特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eO2和Co3O4作为内外活性层较好地分散固载Au纳米颗粒,通过界面反应构筑于埃洛石纳米管中,形成CeO2/Co3O4叠层结构封装埃洛石载金核壳复合催化剂(HNTs@CeO2-Au@Co3O4).该催化剂分别在3.5,8和3min内可还原去除96%以上的4-NP,MB和MO污染物,其相应的一级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0.856,0.370,1.337min-1)和转换频率(10.99,1.90,2.80min-1)均明显优于HN... 相似文献
568.
为探究磁性载体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系统对不同浓度纳米ZnO胁迫的响应,构建2组MBBR开展纳米ZnO胁迫实验,通过对比普通与磁性载体MBBR中COD、NH4+-N去除性能、生物膜形貌、微生物群落及功能基因,分析磁性载体对纳米ZnO胁迫下MBBR中污染物去除性能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5,10mg/L)纳米ZnO对COD、NH4+-N去除无显著影响;高浓度(30,50mg/L)纳米ZnO胁迫后,磁性载体MBBR的NH4+-N去除率分别降低10.57%和12.91%,低于普通载体的14.48%和16.94%.相比于NH4+-N,纳米ZnO胁迫对COD去除影响较小.此外,高浓度(30,50mg/L)纳米ZnO胁迫导致更多纳米ZnO颗粒团聚并吸附于磁性载体生物膜表面,继而改变了生物膜群落结构.在10mg/L的纳米ZnO胁迫下,磁性与普通载体生物膜中微单胞菌属(Micropruina)的相对丰度均有所提... 相似文献
569.
570.
低氧环境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8月在调查中发现长江口以南浙江沿岸存在一个明显的低氧区,本文在此基础上对低氧区内外的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种类组成及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对低氧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低氧区内是底栖动物生物量和丰度的高值区;CLUSTER和MDS标序把底栖动物分为了两个生物群落组群,一个组群属于低氧环境下的组群,近一步用ANOSIM检验发现,这两个组群差异显著(R=0.347,P=0.75%);低氧区内的多样性指数(H′=1.71)小于低氧区外的相应值(H′=2.53)。说明了低氧环境已经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丰度、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