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66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52篇
基础理论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7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1.
针对目前起重机制动下滑位移量的检测测量方法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加速度改进的检测测量方法。首先,对每个方向的加速度传感器进行标定;其次,将加速度与偏转角进行融合互补滤波降低风载荷对制动加速度的影响;然后,通过Kalman滤波的方法降低钢丝绳抖动干扰信号;最后,采用改进后的方法进行划分,在时域内再对加速度进行积分,避免直接在频域内进行傅里叶变换引起截断问题。对制动匀速下降过程中加速度瞬时变化量进行精准识别和双重积分,获得精确的制动下滑位移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作业环境中检测测量起重机制动下滑位移量的准确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相似文献   
112.
在实际的深孔位移监测中,测斜曲线的突变特征是滑动面辨识的关键依据,对于“B”型测斜曲线通常是将曲线的鼓包凸起点作为滑动面的位置,但这种方法容易受到测点布置间隔和横纵坐标观测尺度的影响,存在滑面位置定义不清晰、数值不确定的问题。为了能够有效地克服这些缺点,提升测斜曲线滑动面辨识的准确度,基于“B”型测斜曲线变化特征,研究将滑坡抽象为由“滑动体”、“滑动区间”以及“不动体”三者组成的概化模型,并对滑坡运动过程中不同深度处土体的位移速率和加速度变化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土体位移速率沿深度方向会形成多道曲线簇,且不同曲线簇分别对应各滑面所在的滑动区间及非滑动区间。此外,将位移速率转化为加速度,则土体加速度曲线具有更加显著的分簇特征,能够为准确区分滑动体和不动体的区间范围提供重要依据。进一步地,提取监测期内加速度曲线分簇特征显著的当日土体加速度并绘制散点图,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坡体不同区间的深度范围。基于当日各滑面所在滑动区间内的加速度数据,运用三次样条插值法计算该区间内的位移加速度最大值,由于滑面处的土体加速度最大,则该值对应的土体深度可作为滑面位置的计算深度。研究方法能够更加精准地确定...  相似文献   
113.
为了研究饱水作用对锁固型岩体力学性质和变形特性的影响,对干燥与饱水状态下的岩体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对岩体加载过程进行非接触式实时变形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饱水作用弱化了岩体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应变场演化特征表明饱水作用增大试件的变形量,但未改变试件的裂纹扩展路径和最终破坏模式;岩桥锁固段剪切裂纹起裂和峰值应力时伴随着应变场分异速率突增,可作为锁固型岩体滑动和失稳破坏的前兆信号,饱水作用对应变场分异速率峰值有削弱作用;通过计算预制裂隙两侧的错动位移,定量揭示岩体失稳过程中岩桥的“锁固效应”。研究结果可为涉水环境下锁固型岩体的稳定性问题和灾变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4.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在桥梁上的测点十分有限,测试数据不完备导致结构安全状态评价困难。提出一种自然纹理条件下的结构全场位移监测方法。通过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算法提取结构表面自然纹理特征点,将提取的自然纹理特征点作为结构变形前后的点源数据,通过特征点匹配建立起变形前后特征点的位置关系。进一步,建立结构变形前后自然纹理特征点相对位置变化数学模型,提出结构全场位移矢量计算理论。最后,通过试验梁对方法进行验证,获得了试验梁的全场位移监测结果。验证结果显示,结构边缘挠度最大误差 4.94%,平均误差为 2.08%, 全场位移矢量最大长度误差 0.68 mm,最大角度误差 0.76°,计算得到的全场位移矢量与结构实际变形一致。  相似文献   
115.
施工质量的变异性是造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可靠度不确定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增量变异性分析方法,考虑施工质量的随机性,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考虑各楼层的失效相关性,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体系可靠度进行计算,分析层间位移角对施工质量的灵敏性,定量地说明施工质量的变异性对框架结构的体系可靠度的影响,并基于可靠度理论对施工误差限值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误差限值建议值。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强度和结构几何尺寸的随机性对框架结构楼层层间位移角均具有较大影响,尤其是混凝土抗压强度。体系可靠度随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均值增大逐渐增大,随标准差的增大而减小。截面尺寸、箍筋间距的均值变异性对整体可靠度的影响也较明显,其次就是钢筋保护层标准差的变异。施工误差限值的建议值为:梁柱截面高度偏差限值为(-6,12)mm,箍筋间距偏差限值为(-26,26)mm,保护层厚度偏差限值为(-5.5,5.5)mm。  相似文献   
116.
应用磁异常信号监测填埋体位移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比较填埋场内部位移监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增强填埋场内目标体所产生的磁异常信号(磁通量密度,以ΔT计)观测填埋体位移的方法. 建立正演模型,研究目标体磁异常信号的理论曲线变化特征及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信号变化规律. 对ΔT实测值分析表明,填埋场环境背景值(-100~100 nT)并不会掩盖特征目标体磁异常信号的最大理论值(724.31~2 804.24 nT),确定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模拟表明,在规定目标体大小、磁化强度的条件下,当目标体埋深为1~2 m时,其水平位置定位误差≤0.02 m,竖直位置定位误差≤0.09 m,证实了磁测定位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7.
为研究在城市中心地带开挖地铁深基坑对邻近高架桥墩、复杂市政管线等周边环境的影响特征,以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城市广场站深基坑工程为例,通过对围护桩沿深度的水平位移、内支撑的轴力、坑外地下水位的变化、坑外地表沉降、周边地下管线沉降、邻近高架桥桥墩基础的沉降等进行现场监测,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监测表明:桩身水平位移曲线呈典型的"内凸型";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轴力最大,距底板最近的第四道钢支撑轴力最小;地表沉降呈现凹槽形和三角形两种沉降形态,表现出了非对称性,在坑内施作底板之后地表沉降趋于收敛;受基坑开挖影响最大的管线并不一定是距离基坑最近的,其变形量受到坑外地表沉降槽形状及最大沉降位置的影响,同时也与截面尺寸、材质、刚度等有关。高架桥桥墩基础受基坑开挖扰动较小,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18.
正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包括岩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动静压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英国杜伦大学2012年8月16日在《地质》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称,2004年至2010年间,全球范围内有32322人死于2620起山体滑坡事故中。研  相似文献   
119.
基于灰色理论和神经网络的边坡位移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边坡位移的发展受地质条件、天气环境和人类活动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变化趋势复杂,很难建立一个准确的经典数学模型对其进行全面的描述。为了得到边坡位移较准确的估计,采用多模型信息融合技术对边坡位移进行了预测。首先,将边坡这类影响因素复杂的系统看成是一个灰色系统,分别采用GM(1,1)模型、Verhulst模型和DGM(2,1)模型对位移值进行预测。其次,考虑到神经网络的高速并行计算能力和类似人类思维活动的处理机制,利用神经网络的办法对不同的灰色预测模型进行组合,生成灰色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有效地将灰色理论弱化数据序列波动性的优点和神经网络特有的非线性适用性信息处理能力相融合,通过反复训练、学习,自动调节,可以得出各模型在组合模型中的合理权重,从而输出满意的结果。通过对比发现,利用组合灰色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位移值,比单独的灰色模型预测的位移值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0.
为降低油气田区隧道施工风险,以龙泉山隧道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隧道开挖掌子面前方围岩安全厚度进行分析,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所得结论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施工使隧址区围岩应力重分布,且应力变化与围岩距掌子面距离L有关,当L≤0.75D(D为隧道净高)时,围岩处于应力释放区;当0.75D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