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1篇
  免费   294篇
  国内免费   648篇
安全科学   634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435篇
综合类   2263篇
基础理论   345篇
污染及防治   67篇
评价与监测   136篇
社会与环境   695篇
灾害及防治   218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275篇
  2022年   360篇
  2021年   355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270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621.
622.
正近年来,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人口高速聚集给城市交通造成巨大压力。许多城市积极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地铁,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城市地铁区间隧道的开挖,一般多采用盾构法施工和矿山法施工。但据相关资料显示,无论采用哪种施工法施工,在北京、杭州、沈阳、广州、深圳等地铁施工中都发生过诸多事故。福州轨道交通1号线区间隧道主要采用盾构法  相似文献   
623.
由于受限空间瓦斯爆炸冲击波压力信号具有突变性和瞬态非平稳性特点,采用小波包分析进行去噪处理。选取典型的Daubechies小波包系和Symlets小波包系各小波包基对信号的重构均方根误差,并计算了原始信号与重构信号的相关系数,确定Sym8为处理瓦斯爆炸冲击波压力信号的最佳小波包基。去噪结果显示:小波包分析在降低噪声的同时,仍然保留信号突变部分的信息,能尽可能不失真得重现有效信号,受限空间瓦斯爆炸冲击波压力信号小波包去噪能够得到更可靠地结果。  相似文献   
624.
在入侵报警系统的运行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现某些系统在设计上还存在不足之处。随着系统复杂度的增加以及系统建设和验收的要求,有必要对入侵报警系统进行效能评估。对于入侵报警系统而言,入侵报警探测器的探测空间是定量分析评估系统效能的一个关键指标。本文根据被动式红外探测器的结构、工作机制和探测原理,分析、总结出被动式红外探测器的三维空间探测模型,并通过Multigen Paradigm Creator和Vega Prime软件进行仿真,直观展示了探测器的三维探测空间,符合用户的视觉习惯,满足系统效能评估定量化、可视化和可查询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625.
正住建部在2013年公布的两批1 93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涉及重点项目近2600个,资金需求总额超过万亿元。其中,智慧管理与服务类项目数量最多,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类项目的总投资额最高。在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类项目中,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较为突出;智慧建设与宜居方面,数字化城市管理、水务系统、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城乡规划、绿色建筑等是  相似文献   
626.
沈阳市经济发展演变与碳排放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城市碳排放状况,研究确保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碳减排有效措施,对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各种环境经济政策、确保环境社会协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基于热红外遥感、GIS 和大气扩散模型技术,提高了城市碳排放空间分布的模拟精度。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法(LMDI)和系统动力学(SD)模型,分析城市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耦合关系和演变态势,通过碳排放分解分析研究影响碳排放浓度变化的因素,以及城市三次产业对碳排放的生产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模拟自然发展模式和调控发展模式两种情景下城市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发展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989—2008 年期间沈阳市碳排放与人均GDP拟合曲线符合N型特征,沈阳市的年均碳排放已经跨过了转折点。经济增长是导致沈阳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1999—2010 年沈阳市第二产业碳排放的生产效应最大,三次产业的强度效应对城市碳排放都有抑制作用。2013—2020 年调控发展模式下的城市碳排放呈下降趋势。调控管理在保证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将有利于沈阳市碳排放的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627.
福建九龙江流域重金属分布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九龙江流域水体重金属污染水平,在其主要干流及支流采集27个表层水样,分析了Zn、Cu、As、Cr、Pb、Ni和Cd共7种重金属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并采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所引起的健康风险作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流域水体中Zn的平均浓度最高,为154.893μg/L;As超过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超标率为14.81%,超标区域集中位于九龙江下游及河口区.因子分析表明,As、Cr、Cu和Ni的来源主要受各种人为活动影响,Cd、Pb和Zn的来源与成土母质、地球化学作用和农业生产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健康风险评价表明,化学致癌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个人年均风险远远超过非致癌物的年风险,儿童比成人更易于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威胁.致癌物Cr和As的个人年均风险值都大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0×10-5a-1,其中Cr>As;非致癌有毒化学物质通过饮水途径所引起的健康危害的个人年均风险大小为Cu>Pb>Zn>Ni,四者风险水平在10-9~10-10a-1之间,均低于ICRP标准4~5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628.
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养分特征的空间变异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为研究区域,通过近1 000 km2的实地调查和7个典型剖面样品的采集,在主要土壤养分种类和环境因子测试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土壤养分特征的空间变异和侵蚀环境的发展态势。得如下结论:(1)研究区各养分含量都较低,土壤养分含量对环境因子的综合响应特征体现出从东北向西南增加的规律。南线西段的养分含量高于北线的养分含量;(2)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粘粒含量呈正相关,粘粒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呈正相关。西南段土壤水分含量高于东北段,在水蚀风蚀交错区的北线土壤含水量最低;(3)在水蚀风蚀交错区的中段,因严重的水土流失,呈现出土壤养分含量为全区最低;(4)整个区表现为东北段的干旱化程度和土壤粗化现象严重于西南段,而温度的上升则西南段高于东北段,侵蚀环境的演变具有东北段向南扩张和西南段向北移动的迹象。  相似文献   
629.
基于相对湿润度的干旱指数分析方法,应用中国西南1958—2012年气候资料,分析近55年中国西南春季干旱10年际时空分布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58—2012年西南春季干旱发生频率呈东北向西南递增分布特征,春季干旱发生频率80%以上区域分布于云南高原、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区域;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的部分区域几乎每年春季均会出现轻度干旱。重旱和特旱主要分布于川西高原南部、川西南山地和云南高原北部区域。西南春季轻旱、中旱和重旱以上干旱平均发生区域占研究区域总面积分别为42%~45%、16%~29%和1%~8%,春季轻旱发生面积呈波动变化,中旱和重旱发生面积呈略减少趋势。云南高原、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春季干旱强度大,但干旱强度振荡幅度小,年际波动小;川东盆地、贵州高原春季干旱强度虽然相对较小,但干旱强度振荡幅度大,年际波动大。西南春季干旱变化经历了5个明显的变化阶段,即20世纪60年代,干旱强度逐渐增强;70年代,干旱强度逐渐减弱;80年代到90年代初,干旱强度又一次加强;在90年代中期到2004年,干旱强度再次减弱。西南春季干旱指数存在显著的2~3 a和7~8 a周期振荡,春季轻旱发生面积呈波动变化,中旱和重旱发生面积呈略减少趋势。2005年后干旱指数累积距平呈负增长趋势,干旱强度逐渐增强,预计未来10年干旱强度可能将增强。  相似文献   
630.
以北京大兴区为例,利用景观格局和空间分析方法,从产业布局和区位角度分析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该区土地利用程度高,区域产业布局及距城市、村镇和道路距离等区位因素使其土地利用综合水平呈现北高南低、北部和南部区域内部重点镇高于一般镇的等级梯度分异格局。(2)设施农用地、园地和设施耕地等集约利用程度较高的农用地比例很大,集中分布在村镇和道路附近,生产便利性和成本是其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3)各类土地破碎化严重,集聚度和规模化程度低,亟需通过土地综合整治,重构村庄空间体系,充分发挥循环经济和农用地多功能性的优势,优化农业产业间及其与非农用地间的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