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5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568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37篇
综合类   672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189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4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我国调整和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2月、2001年7月,国务院分别下发了《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0]42号)和《关于同意辽宁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国函[2001]79号),这标志着我国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正式开始;2004年5月,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同意吉林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  相似文献   
102.
近年我国对农民养老实行社会保障已进入试验和探索阶段。江苏省苏州市作为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已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低水平、广覆盖、有保障、“一个体系、两种办法”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下,农村各类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将从事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3.
利用信息扩散模式对安徽及华东地区地震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汪雪泉  李罡风 《灾害学》2004,19(3):30-33,38
本文利用信息扩散模式,分别从年地震频次和年最大震级两个方面对安徽及华东地区的地震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安徽地区ML≥3.0地震,年频次4次以上,约两年一遇;年发生ML≥3.9地震,则3年可能遇一次.而华东地区ML≥4.0地震,年频次4次以上,大约3年一遇;年发生ML≥4.9的地震,则可能2年遇一次.  相似文献   
104.
任隽  袁志祥  冯希杰  范增节 《灾害学》2004,19(Z1):53-56
2003年4月24日陕西省石泉县红卫乡一带发生ML4.9级地震.这次地震对石泉、汉阴等县建筑物特别是农村建筑物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本文统计了不同类型的房屋建筑破坏情况,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5.
《安全与健康》2005,(9):37-39
一、前言 人口、资源、环境和灾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四个基本因素,也是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四大基本问题.消除灾害,控制灾害,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6.
每年的9月1日是日本的防灾日,这是按1961年颁布的日本灾害对策基本法规定的,它是为了纪念1923年9月1日关东大地震所特别设立的,几十年来日本利用9月1日的防灾教育活动,从未中断过.今年的9月1日,日本全国各地开展了共有约107万人参加的防灾演习,模拟在日本近海等区域发生地震的情况,并进行了应急求援训练.如假设在关东地区上午7时10分发生里氏7.3级地震,其震源在东京湾,波及东京都及周边地区,同时在静冈地区还模拟了震源在骏河湾的东海地震,并发布了海啸预警.  相似文献   
107.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生产中发生事故,除了可能导致生命的毁灭、家庭的破碎、财产的损失外,还可能带来一系列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做好安全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抓安全工作最基本的、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落实责任,那么,这个“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应如何划分?往哪里落?具体各部分由谁来承担?这些问题尚需讨论,统一认识。然后才能真正实现各负其责、各尽所能、齐抓共管。否则,就可能出现“共同责任”谁都不负责、“谁抓都不越位”谁都不抓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8.
李守广 《灾害学》2005,20(2):120-120
地震前兆观测及对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是地震预报的基础,这就要求观测资料必须真实可靠.显而易见,观测资料能否真实可靠地反映地壳内部结构构造的变化,则主要取决于对观测点和观测项目的选取及观测方法及观测设备的设计.本文主要探讨了对汉中一个泉眼集气装置的设计及设计原理,设计该装置是为数字化观测氡、汞而准备的.  相似文献   
109.
基于面积统计的震后烈度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了较为典型的历史震例,并将这些震例的等震线图数字化.利用这些等震线图数据,直接统计出地震参数和震后不同烈度面积之间的关系,并将该关系和烈度衰减几何模型结合起来,反演震后烈度的具体分布形状,以进行震后烈度分布的预测.  相似文献   
110.
鹤岗煤矿开采诱发地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鹤岗煤矿开采诱发地震的生成环境、活动与破坏特征及震源机制进行了分析,提出鹤岗矿震的孕育和发生受到人为采掘因素和区内构造应力场的双重作用。在特定的构造物理条件和地球动力学环境下,深部采矿使井下断裂构造从稳定状态逐渐活动或蠕动,致使局部活化。矿震具有震源浅、对地表破坏强的特点。震源机制表现出断层的运动方式有走滑断层,也有正断层和逆断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