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3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29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481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85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4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汶川地震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影响评估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汶川地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也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尤其对该区域分布的大量具有国际意义的自然保护区造成严重威胁,给区域生态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本文在对受灾省份自然保护区损失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灾区自然保护区基础状况,分析比较震前和震后生态环境变化,调查地震造成的自然保护区损失情况,分析了面临的生态风险,并相应提出了自然保护区恢复重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2.
“5·12”汶川地震灾区典型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秋劲  徐亮  周春兰  于飞  刘佳 《四川环境》2009,28(5):96-98,103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带来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次生地质灾害等,给灾区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本文重点以汶川县作为典型区域,运用“3S”技术,通过对汶川县震前、震后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定量评价。分析“5·12”大地震对龙门山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期为区域灾后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3.
2008年5月20日凌晨,在地震灾区四川省绵竹市九龙镇中心小学的废墟里,抢险队员正在搜寻幸存者。5月19日下午5时许,空降兵某团、唐山抢险队、西南石油抢险队的数百名抢险队员发现地震灾  相似文献   
124.
《民防苑》2009,(5)
天灾印尼苏门答腊发生6.1级地震4月1日,印尼苏门答腊岛明古鲁省附近海域发生里氏6.1级地震,震中位于苏门答腊岛宾图汉西南227公里,震源位于海底30公里。  相似文献   
125.
5月24日,国新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安监系统抗震救灾情况。此次汶川地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主要开展了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下发了“三个紧急通知”,指导抗震救灾、安全生产和防范次生事故;二是调集了“三支队伍”,加强现场应急救援;三是建立了“三项制度”,  相似文献   
126.
金磊 《安全》2008,29(6):1-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这场突发的地震灾害不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还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建筑带来毁灭性破坏。法律框架下中国政府抗击强震迅疾有力,它们是:2006年1月公布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007年1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8年5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等法规的联合实战演练。  相似文献   
127.
我国应急体系建设与规划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湖生 《劳动保护》2008,(10):20-22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烈地震,突如其来的灾难使我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面临严峻考验。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在地震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应对措施,赢得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汶川地震的应急处置,集中检验了我国应急体系的建设成效,同时也暴露了现有应急体系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8.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运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它就像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做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它的表面震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9.
日本自然灾害不断,1923年9月1日关东大地震后,政府不仅将这一天定为全民防灾日,更把这一周定为防灾周,日后民众要参加不同规模的防灾演习,主妇还要检查和更换防灾背包里快过保质期的压缩饼干与饮料。防灾已成为每个日本人从幼年时期就不断接受的终身教育。  相似文献   
130.
王敏 《安全》2008,29(6):47-48
1 强化石化企业抗御地震的能力 1.1增强建(构)筑物抗御地震的能力 厂区内各类建(构)筑物(包括设备基础)的初建、改建和扩建,必须将抗震设计纳入建设的设计、施工和验收中,使之达到本地区抗震等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