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41篇
安全科学   144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15篇
综合类   713篇
基础理论   127篇
污染及防治   58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9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对白银矿区土壤重金属进行分析研究,分离、筛选和鉴定了受污染土壤中的可培养细菌,并考察其对土壤中重金属胁迫的耐受性。结果表明:白银矿区王岘镇尾渣堆和东大沟河沟土壤重金属污染Pb>Zn>Cu;从污染最严重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砖红色微杆菌(Microbacterium testaceum)、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和解单端孢菌素微杆菌(Microbacterium trichothecenolyticum)3种细菌,其中菌株M1(Microbacterium testaceum)对Pb、Zn、Cu、Cd的胁迫具有明显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92.
为促进自养高产油微藻的工业化应用,从青海多种生境中分离到34株产油微藻,以筛选获得产油脂最高的青3-2-2株为出发株,18S rRNA分析表明其与栅列藻属(Scenedesmus sp.)同源性达到99%以上,确定该株属于栅列藻属.研究氮源、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初始pH值等培养条件对微藻生物量及油脂含量的影响,优化培养条件为:硝酸钠为氮源,以10%(V/V)接种量接种于普通SE培养基,培养温度为25℃,初始pH 7.0,培养周期为20 d,可以获得较高的油脂产率,比优化前的产率增加了近70%.  相似文献   
93.
利用Andersen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集青岛市不同空气质量下的可培养生物气溶胶,分析了其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并利用Spearman’s相关性分析了可培养生物气溶胶浓度和空气质量指数中的颗粒物质量浓度〔ρ(PM10)、ρ(PM2.5)〕、气体污染物质量浓度〔ρ(O3)、ρ(SO2)、ρ(NO2)〕和气象参数(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可培养真菌和细菌气溶胶浓度范围分别为133~1 113和13~212 CFU/m3.真菌气溶胶浓度与ρ(SO2)、ρ(PM10)、ρ(PM2.5)均呈正相关,而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细菌气溶胶浓度与ρ(NO2)、ρ(SO2)呈负相关,而与ρ(O3)、温度呈正相关.风速对可培养生物气溶胶浓度的影响较小.以AQI(空气质量指数)中ρ(PM10)为依据,将研究时间段空气质量划分为4个空气污染等级.在不同污染等级下,真菌气溶胶均呈对数正态分布,粒径主要分布于2.1~4.7 μm.低污染时细菌气溶胶呈偏态分布(粒径>4.7 μm),高污染时粒径分布发生改变.初步推断,随着空气污染等级的升高,可培养生物(真菌+细菌)气溶胶总浓度增加,但单位颗粒物上的浓度变化较稳定.ρ(PM10)是影响可培养生物气溶胶浓度及粒径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4.
HSE是一个系统和复杂的过程,在目前体系相对完善的情况下,如何提高雇员的安全意识,积极主动执行体系各项规定是人们关注的问题。该文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影响雇员安全意识培养的三个方面,通过雇员社会认同性的实现,儿童趣味性与社会竞争性的结合以及人类认识能力巩固的周期性三个心理学研究维度进行了充分的论述,通过提高认识,将有助于增强雇员的安全意识,从而推进HSE管理。  相似文献   
95.
渤海莱州湾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无机氮的扩散通量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为了解不同条件下沉积物中有机物对水体无机氮的贡献,采用野外采样和现场培养法,在1997-05和1997-07莱州湾2个航次进行了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的实验研究,NO-3和NH+4的扩散通量分别为0.038—3.65mmol/(m2·d)和0.96—2.52mmol/(m2·d).培养结果说明充氮或充空气与加氯化汞或不加氯化汞对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无机氮的扩散通量没有明显影响.莱州湾底部营养盐的扩散通量与其它地区比较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相似文献   
96.
丹江口水库氮磷内源释放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柱状沉积物采样器在丹江口水库采集不同点位原位柱状沉积物,通过静态培养释放实验及间隙水分子扩散模型两种方法获取沉积物-水界面N和P释放速率,分析水体N和P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采样点N和P界面交换速率差异显著.静态培养条件下,5个点位NH_4~+-N和PO_4~(3-)-P释放速率分别为13. 07~24. 88 mg·(m~2·d)~(-1)和3. 06~6. 02 mg·(m~2·d)~(-1);分子扩散模型条件下,5个点位NH_4~+-N和PO_4~(3-)-P释放速率分别为2. 67~7. 25 mg·(m~2·d)~(-1)和0. 04~0. 18 mg·(m~2·d)~(-1). N和P释放速率总体呈北高南低的趋势,支流N和P最低释放速率分别是主库区最高释放速率的1. 48和1. 57倍.两种方法均表明郭家山支流N和P的释放速率最高,具有较大内源N和P释放风险.比较两种方法发现,利用Fick定律计算出的界面N和P释放速率明显小于柱样模拟方法得出的结果,N和P的R/F值分别为3. 43~4. 98和29. 67~72. 88,这表明用分子扩散模型法进行内源释放速率估算时,偏离真实情况较大,而原柱样静态模拟实验则较贴近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97.
张伟  朱珍道 《环境科技》2009,22(2):43-45
为提高炼油厂废水中氨氮化合物的去除效率.对生物曝气池活性污泥中的硝化菌群进行培养条件优化和并富集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8.0,28℃环境,150r/min振荡暗培养条件下,通过不断添加富集培养基,经过6周培养后,可使湿泥中硝化细菌的数量增加24.95倍/g,硝化速率提高2.76倍,达到了富集的目的。  相似文献   
98.
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分析了当前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本科基础知识教育欠系统和规范,知识结构的行业限制性过重,课程设置不甚合理等,这些问题对培养高素质安全科学人才及本专业自身的发展不利,笔者就合理的培养模式作了探讨,提出本科教育应有明确的目标,业务能力应有具体要求,专业知识结构应划分为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99.
采用三种不同培养基对高效复合菌进行富集培养,取培养液对微污染水进行降解试验。在好氧条件下,投加5%酵母菌培养液和2%复合菌培养液,反应92h后,污水的CODCr除率分别为60.0%和51.0%;在静置条件下,投加5%乳酸菌培养液,反应92h后,污水的CODCr去除率为61.5%。结果表明:乳酸菌培养液对微污染水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并且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00.
胡波  王晓 《环境科技》2007,20(Z2):36-38
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不断被应用于废水处理中.由于焦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类化合物的浓度比较高,生物方法更具研究价值.目前研究人员将通过筛选、培养而或基因组合技术得到的优势高效菌种应用于生物脱氮技术、曝气生物滤池以及固定微生物技术,在显著提高了水的处理效果的同时,获得了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