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80篇
安全科学   127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283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6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采用小波变换多尺度分析,将茅山断裂带中段的重力数据分解为不同尺度的重力异常,用于研究该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小波变换多尺度分析可以将重力数据分解为不同深度的局部异常和区域异常,局部异常解释为浅部地质体引起,区域异常解释为深部地质体引起。基于此种地质解释,分析了不同深度地质体与重力异常的对应关系,并对产生异常的原因进行解释,推断出该区的主要断裂构造,并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带中段的构造形式与重力异常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2.
基于EOF的浙江省降水变化时空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浙江省17个气象站点1959年-2010年逐日降水观测数据,采用z指数方法,并运用Morlet小波分析和Kriong空间插值法对浙江省近52年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方面来看,1958年-2008年间的降水变化呈波动式下降趋势,减小趋势为0.643mm/a,年代际变化不大,年际变化幅度较大,且呈周期性变化,主周期约为12年,次周期为32年和3-4年;从空间变化方面来看,根据EOF分析,浙江省降水分布呈总体一致性,东南、西北近似对称.主体变化是由东南,东北沿海两个方向和西北向内陆递减,降水中心分布浙东南、浙东北和浙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163.
复合式相变换热技术是一项解决低温腐蚀难题的全新换热技术,通过此项技术可以深度利用锅炉烟气余热,降低了锅炉出口的烟气温度。通过采用该技术可以降低进入湿法脱硫系统内的烟气的温度,明显的减少了脱硫系统的工艺水耗量,本文主要探讨了锅炉增加复合式相变换热器后对湿法脱硫系统工艺水耗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4.
近60a来中国洪涝灾情变化趋势持续性和周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Hurst指数和小波分析工具对洪涝灾情的1950~2010年的变化动态作了分析,揭示了灾情序列的趋势持续性、特征时间尺度、周期特征和突变点,同时还定性地预测了洪涝灾情的未来走势。研究结果发现:1)根据Hurst指数计算结果,受灾面积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为0.9338,具有很强的正持续性。未来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因灾死亡人口数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为0.4845,具有很弱的反持续性。而房屋倒塌间数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为0.6124,具有较弱的正持续性,未来有较弱的减少趋势。2)小波分析方法具有较好时空域特性,可以描述洪涝灾害灾情变化的多尺度特征,将隐含在灾情序列中随时间变化的周期震荡显现出来,并确定灾情序列中的突变点位置,为深入探索中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复杂性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工具。3)中国洪涝灾害灾情都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不同的时间尺度表现为不同的循环交替,大尺度的周期变化嵌套着小尺度的周期变化。总体上表现为由小尺度的震荡剧烈,没有明显的规律到大尺度出现明显规律后继续增强或先升后降。4)60 a来,中国洪涝灾害受害面积总体上保持着增加的趋势。在9 a和25 a上分别存在着第1和第2主周期。中国洪涝灾害因灾死亡人口总体上保持着明显减少的趋势。在8 a和18 a上分别存在着第1和第2主周期。中国洪涝灾害倒塌房屋总数总体上保持着减少的趋势。在8 a、17 a和25 a上分别存在着第1、第2和第3主周期。  相似文献   
165.
Insights from the adverse effect of humic acid(HA) on arsenate removal with hydrous ferric oxide(HFO) coprecipitation can furthe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fate of As(V) in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The motivation of our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ompetitive adsorption mechanisms of humic acid and As(V) on HFO on the molecular scale. Multiple complementary techniques were used including macroscopic adsorption experiments,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 extended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EXAFS) spectroscopy, flow-cell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ATR-FTIR) measurement, and charge distribution multisite complexation(CDMUSIC) modeling. The As(V) removal efficiency was reduced from over 95% to about 10% with the increasing HA concentration to 25 times of As(V) mass concentration. The SERS analysis excluded the HA-As(V) complex formation. The EXAFS results indicate that As(V) formed bidentate binuclear surface complexes in the presence of HA as evidenced by an As-Fe distance of 3.26–3.31 ?. The in situ ATR-FTIR measurements show that As(V) replaces surface hydroxyl groups and forms innersphere complex. High concentrations of HA may physically block the surface sites and inhibit the As(V) access. The adsorption of As(V) and HA decreased the point of zero charge of HFO from 7.8 to 5.8 and 6.3, respectively. The CD-MUSIC model described the zeta potential curves and adsorption edges of As(V) and HA reasonably well.  相似文献   
166.
Excess phosphorus from non-point pollution sources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causing eutrophication in many lakes in China,so finding a cost-effective method to remove phosphorus from non-point pollution sources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health of the aqueous environment. Graphene was selected to support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nZVI)for phosphorus removal from synthetic rainwater runoff in this article. Compared with nZVI supported on other porous materials,graphene-supported nZVI(G-nZVI) could remove phosphorus more efficiently. The amount of nZVI in G-nZVI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removal of phosphorus by G-nZVI,and G-nZVI with 20 wt.% nZVI(20% G-nZVI)could remove phosphorus most efficiently. The nZVI was very stable and could disperse very well on graphene,as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 and Raman spectroscopy were used to elucidate the reaction process,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e-O-P was formed after phosphorus was adsorbed by G-nZVI.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X-ray diffraction(XRD) indicated that the reaction product between nZVI supported on graphene and phosphorus was Fe3(PO4)2·8H2O(Vivianite). It was confirmed that the specific reaction mechanism for the removal of phosphorus with nZVI or G-nZVI was mainly due to chemical reaction between nZVI and phosphorus.  相似文献   
167.
以1993、2000、2006和2013年4期遥感影像为主体数据源,选取山西省翼城县为实验区,利用遥感和GIS的技术手段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为了更好地体现和突出图像中的纹理特征,满足矿区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解译精度的要求,在HIS小波融合的基础上,通过选取每个像元的特征向量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将获得的主成分作为高频系数融合规则权重来对原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将结果应用于生态环境要素提取和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中。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标准差与信息熵最大,均值适中,在抑制光谱信息扭曲和提高图像清晰度等评价参数上优于其他方法;与1993年相比较,2013年高植被覆盖度区域减少了9 240.87 hm2,中度植被覆盖区域增加了14 036.44 hm2,中度、强度和极强土壤侵蚀面积分别增加了2 955.2、4 850.9和278.43 hm2;实验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由37.5上升到40.7,2013年又下降到了33.1,表明了20年间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先改善后恶化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8.
语文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读环节对于学习一篇课文来说犹如万丈高楼平地基,地基不牢,地动楼摇。但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初读教学"正在有意或无意地被弱化,出现了严重的教学缺失。近年来相关的研究也实在太少,初读教学效率低下,已经严重影响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效益。为了扶正初读教学弱化现象,构建有效初读教学课堂,在"学习资源包"概念的启发下,"初读教学策略包"应运而生,有效地整合可以进一步优化初读教学课堂。分析初读教学被弱化的现状及原因,探讨提高初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9.
成都市春季大气飘尘目标变换因子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来东 《四川环境》1995,14(3):12-15
对成都市大气飘尘(SMP〈10μm)用目标变换因子分析(TTFA)作源解析。结果表明,主要排放源及其贡献为,道路交通尘(16.8%),冶金尘(19.2%),垃圾与草木焚烧烟尘(24.8%),燃煤飞灰(54.3%),大气尘污染以煤烟为主。  相似文献   
170.
典型毒害气体的FTIR吸收光谱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技术可以对空气、生物气以及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气、废气进行实时在线监测。但是由于废气的成分复杂,红外吸收光谱互相干扰、重叠,往往难以辨认。本文用FTIR研究工业废气中主要物质的红外吸收光谱特性,确定光谱分析时废气各组分的特征红外频率。分析对象包括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气、氰化氢、氯化氢、氟化氢、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甲醛和丙稀醛十二种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