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78篇
安全科学   10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253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6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31.
从暴露于污染物蒽的鲤肝脏中提取出芳香烃受体,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最大吸收波长扫描,再通过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纯化鲤体内的芳香烃受体,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受体进行鉴定,最后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探讨芳香烃受体与蒽结合后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提取的芳香烃受体在280 nm处有特征吸收峰,测得质量浓度为27.3 mg/mL.通过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了单一组分的受体蛋白质,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10 kD.测定了芳香烃受体的红外光谱,与蒽结合后其在一定波段的谱峰发生了明显位移,表明污染物配体蒽能与芳香烃受体结合,并对其蛋白二级结构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2.
基于"2+26"城市的PM2.5浓度和气象数据,通过连续小波变换(CWT)和离散小波变换(DWT)分析PM2.5时间序列的变化,利用小波相干(WTC)和多小波相干(MWC)量化PM2.5与单个、多个气象因子在时频域中的响应关系,并结合偏小波相干(PWC)定量评估大气遥相关因子对响应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26"城市的PM2.5浓度具有中间高、外围低的空间分布特征.PM2.5突变事件主要发生于气象条件稳定的冬季,并且集中在2018年以前.256~512 d的年尺度周期特征较稳定,同时也是PM2.5时间序列的主导周期.②PM2.5与气象因子的相干性取决于时频尺度和变量组合.在所有时频尺度上,PM2.5与相对湿度、温度的相干性较强;在小、中时频尺度上,PM2.5与风速相干性较强;在大时频尺度上,PM2.5与温度的相干性较强.降水、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组合可作为解释PM2.5在所有时频尺度上变化的最佳变量组合.③时频尺度不同,大气遥相关因子对响应关系的增强/削弱作用不尽相同.在所有时频尺度上,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PM2.5与降水、温度之间响应关系的影响较大,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对PM2.5与相对湿度、风速之间响应关系的影响较大.结果可为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3.
采煤工作面的液压支架是承受顶板压力的主体结构,选择支架的主要根据是其将要承受的周期来压荷载。为预测周期来压,构建了基于小波和混沌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方法。该方法利用小波分解技术将所选的样本集数据分解成不同频率的分量,基于混沌理论对分量相空间进行重构。各重构分量分别使用LSSVM模型进行训练,其中LSSVM预测模型的参数由混沌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最后,将各LSSVM模型得到的预测分量进行小波重组得到完整的周期来压荷载预测波形。通过在重构时的计算发现,在某周期下,荷载的时序序列有一定的混沌性。与其他3种模型进行比较,基于小波和混沌优化LSSVM的预测模型得到的最终荷载波的精度更高,收敛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34.
为了探讨地震作用下动土压力沿高程和滑面的响应规律,通过大型振动台实验输入X向和Z向地震波,输入幅值逐级增大直到边坡破坏,对沿滑面和沿高程的5个土压力传感器的动土压力峰值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并利用基于小波变换的能量提取工具对加载X向和Z向的EL波进行分解,分析其在不同频带的动力响应特性,并进行了加速度峰值分析与动土压力峰值的组合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土压力沿高程和滑面都呈现非线性增加的趋势,加载X向地震波对滑面土体应力影响较为显著,而加载Z向地震波对坡顶面附近土体应力影响较为显著,且加载Z向地震波土压力沿高程放大趋势比加载X向地震波更明显;(2)输入加速度峰值0.6g时,滑体开始向下滑动,贯通破裂面的产生和动土压力峰值以及加速度峰值同时突变可作为边坡破坏的依据;(3)使用基于小波变换的能量提取工具对各频段的能量进行提取,发现第一频段的能量占比在95%以上,说明第一频段内土体响应最为剧烈,黄土边坡对地震波运动过程中高频部分具有"滤波作用",因此进行防护设计时应把这一现象作为设计的考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5.
快速准确地从灾后影像中提取出受灾区域对于灾后救援具有重要意义。鉴于现有提取方法过度依赖滑坡在影像中的光学、纹理等特征的问题,研究了一种结合独立成分分析(ICA)与最小噪声比率变换(MNF)的变化检测方法,以单一时相的影像为基础,运用基于负熵最大化的Fast-ICA算法分离出两个时相影像相互正交的独立成分,并构建对应独立成分的差异影像,最后用最小噪声比率变换实现分布于各个差异影像上变化信息的集中,应用直方图阈值法得到了最终的滑坡灾害信息。选取了滑坡灾害前后两时相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证实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6.
利用模态振型和小波变换对铁路桥墩损伤识别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数值模拟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低阶模态振型的小波变换能够对铁路桥墩的损伤进行定位,适当尺度上的低阶模态振型及模态振型差的小波变换对单一位置及多位置损伤识别均较有效,且可对损伤程度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137.
广西林地资源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多时间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小波分析方法对1980-2012年广西林地资源的波动特征和演变规律进行多时间尺度研究,并探讨在不同时间尺度下林地资源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广西林地资源变化具有3~6 a、8~14 a和23~25 a的特征时间尺度以及3 a、11 a和24 a3个主要周期,并以24 a的周期最为显著。(2)在3 a的特征时间尺度下,广西林地资源变化主要受到地区生产总值、总人口、林产品产量的正向影响;在11 a的特征时间尺度下,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受到林产品产量的正向影响以及总人口的负向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主要受到林产品产量和总人口的正向影响;在24 a的特征时间尺度下,主要受到地区生产总值和林产品产量的负向影响。(3)未来林地资源存在减少的潜在趋势下,广西应加大林地利用监管力度来稳定现有林地资源面积,通过退耕还林、宜林闲置地整治等措施适度增加林地数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互促共赢。  相似文献   
138.
采用小波变换多尺度分析,将茅山断裂带中段的重力数据分解为不同尺度的重力异常,用于研究该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小波变换多尺度分析可以将重力数据分解为不同深度的局部异常和区域异常,局部异常解释为浅部地质体引起,区域异常解释为深部地质体引起。基于此种地质解释,分析了不同深度地质体与重力异常的对应关系,并对产生异常的原因进行解释,推断出该区的主要断裂构造,并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带中段的构造形式与重力异常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9.
基于EOF的浙江省降水变化时空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浙江省17个气象站点1959年-2010年逐日降水观测数据,采用z指数方法,并运用Morlet小波分析和Kriong空间插值法对浙江省近52年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方面来看,1958年-2008年间的降水变化呈波动式下降趋势,减小趋势为0.643mm/a,年代际变化不大,年际变化幅度较大,且呈周期性变化,主周期约为12年,次周期为32年和3-4年;从空间变化方面来看,根据EOF分析,浙江省降水分布呈总体一致性,东南、西北近似对称.主体变化是由东南,东北沿海两个方向和西北向内陆递减,降水中心分布浙东南、浙东北和浙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140.
复合式相变换热技术是一项解决低温腐蚀难题的全新换热技术,通过此项技术可以深度利用锅炉烟气余热,降低了锅炉出口的烟气温度。通过采用该技术可以降低进入湿法脱硫系统内的烟气的温度,明显的减少了脱硫系统的工艺水耗量,本文主要探讨了锅炉增加复合式相变换热器后对湿法脱硫系统工艺水耗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