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9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163篇
安全科学   438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82篇
综合类   706篇
基础理论   141篇
污染及防治   73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176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31.
以1,4-二氯苯(1,4-DCB)处理后,角毛藻Chaetoceros mulleri的生长状况,藻体细胞的形态改变,及角毛藻中对1,4-DCB的富集能力,来检测1,4-DCB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1,4-DCB对角毛藻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该效应表现出一定的质量浓度和时间依赖性;1,4-DCB处理后,角毛藻细胞能明显富集1,4-DCB,该富集能力与环境中1,4-DCB的质量浓度有关;而且角毛藻藻细胞形态受到1,4-DCB的损伤.这表明1,4-DCB污染后能在角毛藻细胞内富集并对其产生细胞毒害效应,且受有机物污染后藻类作为饵料的价值降低.  相似文献   
932.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3种灌木群落土壤有机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分别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3种灌木群落土壤有机层(OL)与表层土壤(表土,TS)的基本物理与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有机层干物质现存量为乔灌丛(5 478.96 kg hm2)>藤刺灌丛(4538.99 kg hm2)>灌丛(3 665.37 kg hm2);有机层与表土含水量分别为乔灌丛>藤刺灌丛>灌丛、乔灌丛>灌丛>藤刺灌丛.(2)总有机碳(TOC)、全氮(TN)在有机层中的含量基本为未分解层>分解层,全磷(TP)、全钾(TK)则相反;有机层的TN、TP释放回归速率主要受到凋落物质量的限制,而环境因素的影响相对次要;P素的回归周期最长,是养分归还的限制因素.(3)有机层中的TN贮量依演替阶段从低到高而降低,TP与TK贮量群落间相差不大,但表土与有机层中的养分库格局规律并不一致,在表土中层各养分无素贮量基本上均以乔灌丛最高,即随着群落的正向演替,养分在土壤中的累积基本呈增加的趋势.图1表3参25  相似文献   
933.
采用AM1方法计算了环境致癌物1,3-丁二烯(BD)的代谢产物1,2-环氧-3,4-丁烯(EB)和1,2,3,4-二环氧丁烷(DEB)与DNA腺嘌呤和胞嘧啶烷化反应过程速率控制步骤的活化能,以及DEB在DNA大沟侧与不同序列DNA片断生成烷化股间横向交联产物的结构和能量.结论认为:用烷化反应的难易程度难以解释DEB的致突性比EB约大100倍的实验事实;强致突的DEB可与碱基发生2次烷化反应,生成DNA交联产物;而EB则不能交联,这可能为2者基因毒性差异巨大的分子机制;同时DEB在DNA大沟侧可与多种不同的DNA序列发生股间横向交联,对比在小沟侧只与2种序列交联,此发生股间横交联几率的差异合理地解释了DEB致突的碱基选择性  相似文献   
934.
桫椤群落内主要乔木种群的种间联结性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相邻格子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X2检验、联结系数(AC)和种间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指标,分析了福建省永定桫椤群落内主要乔木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除少数种对外,绝大多数种群间的联结性不显著;在联结性显著的种对中,下述7个种对之间有较高的正联结性朴树-野鸦椿、青冈-黄瑞木、青冈-油柿、翻白叶树-拉氏栲、黄瑞木-油柿、青冈-香叶树和木-盐肤木.就桫椤种群而言,桫椤与猴欢喜、水团花之间有一定的正联结,与广东润楠、黄瑞木、柳叶山茶、朴树和野鸦椿有较紧密的负联结.图3参11  相似文献   
935.
长白山暗针叶林建群种竞争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根据野外调查数据,利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定量地研究了长白山暗针叶内主要建群种(以鱼鳞云杉为例)的种内、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暗针叶林中鱼鳞云杉种内竞争强度随着林木径级的增大而迅速减小,也就是说,在暗叶叶林内,鱼鳞云杉种群由于自然调节的作用,随着林木径级的增大,林木因自然稀疏过程导致部分个体死亡,加大了株间距离,因此对光、温、水等生态条件及资源的竞争强度降低,暗针叶林内鱼鳞云杉种内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鱼鳞云杉-鱼鳞云杉>鱼鳞云杉-臭冷杉>鱼鳞云杉-红松>鱼鳞云杉-长白落叶松>鱼鳞云杉-岳桦>鱼鳞云杉-杂木,鱼鳞云杉种内种间竞争强度可用幂函数关系CI=AD-B(其中CI为竞争强度:D为对象木胸径;A、B为参数)表示,并可模拟和预测鱼鳞云杉种内种间竞争强度,从预测结果中发现:当鱼鳞云杉胸径达到35cm后,竞争强度变得小,且变化幅度不大,说明此时该生态系统已基本上达到稳定状态,这可为暗叶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即在鱼鳞云杉胸径达到35cm之间辅以必要的人工管理措施,以期使得该生态系统尽快达到稳定状态,图2表4参10  相似文献   
936.
暗针叶林采伐迹地几种人工混交群落乔木层结构及动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四川西部暗针叶林采伐迹地几种人工混交群落乔木层结构及动态的研究结果如下:云杉的胸径DBH是青杵的1.5-2.0倍、川西云杉的1.1倍、  相似文献   
937.
为提高史前洪水研究的可信度,结合研究区现代洪水沉积特征的野外调查以及考古遗址高程与历史异常高水位的相关分析等,运用历史洪水资料考证的方法,对长江上游玉溪剖面约6 567~6 489 aBP沉积的超过1.5m厚淤砂层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该古洪水沉积现象的真实可靠性、发生规模、特征以及可能的驱动或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上游玉溪约6 567~6 489 aBP形成的古洪水层反映了长江上游中全新世在约78 a的短暂时间里至少出现过5次以上的异常大洪水,所留下15 m厚的洪水沉积物是可能的。研究区中全新世地层记录、历史文献记载所反映异常洪水的重现年数,与ENSO变化周期非常接近或基本吻合的特征,表明长江上游自中全新世以来其异常大洪水的频发现象,可能与ENSO变化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938.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令,以下简称“493号令”)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各地安监局也都在加紧制定与之配套的地方行政法规及实施细则。为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以“493号令”为主要内容的研讨活动层出不穷,目的只有一个,制订完善可行的地方行政法规。  相似文献   
939.
高危作业预警计算机系统设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高危作业有害因素的预防控制水平进行动态评估和预警,在对现有的安全预警系统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根据高危作业的特点,给出了高危作业预警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40.
根据固定床颗粒层内气流含尘浓度的连续方程、颗粒层过滤规律和新型颗粒层的过滤特点,建立了固定床颗粒层过滤过程和新型颗粒层过滤性能的宏观数学模型;根据颗粒层的过滤机理和实际灰尘颗粒粒径的分布状态,在实验的基础上,修正了过滤速度对颗粒层过滤效率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对过滤效率方程式、床层压降方程式中的特征参数进行了回归,得到了具体过滤介质的颗粒层宏观过滤数学模型。模型表明新型颗粒层过滤过程是一个不随过滤时间变化的准稳态过程,只与过滤介质特性和循环清灰周期有关,模型计算值能准确地反映颗粒层的过滤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