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5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203篇
安全科学   485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124篇
综合类   933篇
基础理论   70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60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255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841.
APEC前后北京郊区大气颗粒物变化特征及其潜在源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2014年APE(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会议前后北京郊区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和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于当年11月在北京怀柔区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教学一楼楼顶利用微量振荡天平(TEOM)、扫描电迁移率颗粒物粒径谱仪(SMPS)和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APS)对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数浓度分布进行连续在线监测;同时结合地面气象参数和HYSPLIT轨迹模式,对颗粒物的来源和传输过程进行聚类、潜在源区贡献因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结果表明,APEC期间(11月5—11日)超细粒子(PM_(0.01~1))数浓度、细粒子(PM_(0.5~2.5))数浓度和粗粒子(PM_(2.5~10))数浓度分别为(17720.1±998.7)、(30.9±3.34)和(0.12±0.01) cm~(-3),比非APEC期间(即11月1—4日和11月12—30日)分别降低了28.8%、58.6%和64.7%;APEC期间ρ(PM_(2.5))为(36.1±2.4)μg·m~(-3),比非APEC期间降低55.5%.PM_(0.5~2.5)数浓度和PM_(2.5~10)数浓度降幅远大于PM_(0.01~1)数浓度,这表明APEC期间的减排措施对于PM_(0.5~2.5)和PM_(2.5~10)的控制效果优于PM_(0.01~1),说明APEC期间对PM_(0.5~2.5)、PM_(2.5~10)数浓度进行了更有效的控制.对北京气流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发现,来自蒙古国、内蒙古、河北西北部、河北南部方向的气流轨迹对应北京郊区的PM_(0.01~1)数浓度最高,为30593 cm~(-3),来自河北西北部、北京、天津、河北南部方向的气流轨迹对应北京郊区的PM_(0.5~2.5)、PM_(2.5~10)的数浓度及ρ(PM_(2.5))均为最高,分别为190 cm~(-3)、0.65 cm~(-3)、168μg·m~(-3).综合潜在源区贡献因子分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CWT)的结果分析发现,观测期间北京PM_(0.01~1)与PM_(0.5~2.5)、PM_(2.5~10)的潜在源区存在明显的区别,其中PM_(0.01~1)数浓度的潜在源区分布区域相对较广,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部、河北西北部、河北中南部和山西东北部等地区,而PM_(0.5~2.5)和PM_(2.5~10)数浓度的潜在源区分布基本一致,而且区域相对较集中,主要分布在河北北部、山西东北部和河北中南部等地区.APEC期间与非APEC期间ρ(PM_(2.5))的源区贡献因子分析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表明,APEC期间ρ(PM_(2.5))的主要源区分布比非APEC期间相对较集中,主要位于北京当地、天津等附近地区,该地区对观测点ρ(PM_(2.5))的贡献值在24~40μg·m~(-3)之间.  相似文献   
842.
大气扩散模型是进行恶臭污染管理的有效工具,它可以评估恶臭污染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然而,由于恶臭污染的特殊性,通常使用的大气扩散模型模拟结果是小时均值浓度,不能满足恶臭污染评估对瞬时最大值的需求,所以,需要引入峰/均值因子,将扩散模型计算结果从均值浓度(如1 h均值)转换到短时间峰值浓度(如1 s峰值).通过研究国内外峰/均值因子相关文献,以及国内外恶臭标准、评估技术中峰/均值因子的相关规定,对峰/均值因子的研究理论、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进行系统地分析、总结和评述.现阶段的研究表明,峰/均值因子受大气稳定度、距离、地形、污染源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然而,由于影响峰/均值因子的因素较多,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只能在其恶臭环境影响评价导则中将峰/均值因子设置为一个或一组固定值,与实际情况不符,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结合我国的恶臭污染评价现状,建议将峰/均值因子理论引入我国,综合考虑我国的恶臭污染特点、气象特征、地形等,探讨建立适用于我国的不同地区不同污染源类型的峰/均值因子.峰/均值因子的研究可为我国恶臭污染的精准模拟、恶臭防护距离的制订、恶臭暴露-效应关系的研究提供基本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43.
文中综述了国际国内放射性污染土壤处置方法研究进展,结合中国放射性废物处置法律法规,针对中国核电站站堆型,研究分析核电站事故后去除土壤的处置方法,并建议给出了适合于中国核电站事故后去除土壤的处置策略,为中国核电站事故后污染场地的清理方法、土壤去污处理方法的选择明确方向,为修复活动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废物最小化。  相似文献   
844.
用~(32)P后标记法,HPLC及PEI·TLC同谱层析等方法对DNA-苯醌(BQ)加合物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中一个主要加合物进行了碱基定位,确证该斑点系BQ与分子DNA上的2′-脱氧-3′-磷酸胞嘧啶作用形成的加合物(dC-BQ加合物)。  相似文献   
845.
用~(32)P后标记方法,对一组22例接触苯乙烯的工人和8例未接触苯乙烯(空白)的工人进行测试,其静脉血中的淋巴细胞有4例(高浓度,大于40ppm)发现DNA-环氧苯乙烯加合物;而另外接触高浓度苯乙烯、低浓度苯乙烯和空白试样中,均未发现。在已测出的4例中,加合物形成水平为0.07—3.38加合物/10~7正常核酸,DNA的总损伤水平为5—9加合物/10~7正常核酸。 用小牛胸腺DNA、四种脱氧核苷3′-单磷酸分别与环氧苯乙烯进行体外反应,然后用~(32)P后标记法测定产物中的DNA加合物,初步确证有六种加合物及其衍生物存在,修饰位置是鸟苷碱基。并确证了其中三种加合物的化学结构,另外几种加合物的结构有待进一步鉴定。 ~(32)P后标记法测DNA加合物,灵敏度高达1加合物/10~(10)正常核酸,近于人体二倍体细胞基因水平(1.2×10~(10)碱基)。  相似文献   
846.
^32P后标记方法测DNA加合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32)P后标记的方法测DNA和环氧苯乙烯体外反应的加合物,是将小牛胸腺DNA和环氧苯乙烯仿照体内条件进行体外反应,反应产物在核酸内切酶及外切酶的存在下,水解成2’-脱氧核糖核苷3’-单磷酸(dNmP).这种水解后的3’-单磷酸在T_4多核激酶的存在下,使γ~(32)P ATP上的放射磷与核苷的磷进行交换反应,生成2’-脱氧核苷-3’,5’-二磷酸(dNDP).被标记的3’,5’-二磷酸及加合物,通过ODS薄层色谱板及PEI纤维阴离子交换色谱板进行适当的分离分辨分析,使DNA加合物从正常的核酸分子中分离出来.用自显影加上空白对照确定加合物的指纹图,最后用液体闪烁计数要定量分析DNA加合物的量。 用这种方法测DNA和环氧苯乙烯体外反应加合物,在自显影指纹图上发现5种多余的斑点,初步确定是DNA的5种加合物或加合物的衍生物.它们的修饰点是鸟嘌呤上的N-7,N-2,O~6位,修饰量在本实验的条件下是1加合物/10~4—6正常核酸.同时用这种方法测动物活细胞和环氧苯乙烯修饰反应产物,发现有DNA加合物存在.在职业接触苯乙烯工人静脉血中也发现有DNA-环氧苯乙烯的加合物,测定结果其样品指纹图与体外反应DNA指纹图类似. ~(32)P后标记方法是灵敏的,最高可侧到1加合物/10~(10)—11正常核酸,这已接近二倍体细胞的基因水平,是当今测DNA加合物方法中最  相似文献   
847.
用^32P后标记方法测定典型有毒污染物的DNA加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淑芬  尹秀琴 《环境化学》1996,15(4):320-331
^32P后标记方法测定生物样品里的有毒污染物-DNA加合物的过程是用小球菌核酸酶和脾核酸酶将DNA及加合物酶解成为2‘-脱氧核苷3’-单磷酸,以它为底物,在T4多核到激酶的催化下,与γ^32PATP进行文笔磷的转移反应,形成带放射磷的2‘-脱氧核苷3’,5‘-二磷酸酯ODS-TLC吸附薄层板和PEI-TLC阴离子交换薄层板将标记过的带放射磷的^*3’,5‘-二磷酸酯分离分辨,然后用自显影技术制成加  相似文献   
848.
以探讨对围手术期患者访视,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为目的.通过对1 860例大中型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访视,随机调查其中276例,以了解访视效果的方法得到术中配合满意及能配合253例,术后精神状态、体温、伤口愈合、皮肤等良好,未发现体位性损伤、泌尿系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前后访视满意率为98%的结果.从而得出术前术后访视可以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减轻焦虑心理,加强护患关系,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使病人以最佳的身心状态对待手术结论.表2,参3.  相似文献   
849.
^32P后标记法测DNA加合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刘淑芬  蒋湘宁 《环境化学》1994,13(3):272-278
^32P后标记方法测DNA-致癌物的加合物过程是用小球菌核酸酶和脾核酸酶将DNA及加合物酶解成2′-脱氧核苷3′-单磷酸(3′-dNmP+3′-dxmP),以它为底物,用T4多核苷酸激酶催化,使γ^32PATP的放射^32P转移反应到底物上,形成2′-脱氧核苷3′5′.dNDP+3′5′*dxDP),用ODS-TLC和PEI-TLC结合将标记过的二磷酸分离分辨,用自显影制成加合物的指纹图,液闪计数  相似文献   
850.
构建限制性条件下微生物群体生长模型时的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Logistic生长模型在表征营养限制性生长条件下微生物群体生长时,遇到了种种困难.该模型未能明确给出微生物群体生长的“延迟期”和“代时”两个重要生长动力学参数,也忽视了方程中参数“r”应为平均生长速率,且不具有内禀生长率性质等诸多生物学特点.采用E.coli ATCC31343,37℃液体摇瓶培养下获得的实验数据,证实了Logistic模型存在的上述局限性.通过对E.coli以葡萄糖和山梨醇共作碳源时,表现出的“二峰生长”曲线与用Logistic方程拟合结果的比较,表明适合度分析(goodness—fit test)不能作为模型是否适合的唯一判据.并对构建微生物群体生长模型的策略进行了讨论.图5参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