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35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川中丘陵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乐至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中丘区是四川省粮食经济作物的主产区,土壤肥沃、耕地少、土地利用复杂。以乐至县为例,探讨了该县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2.
四川坡耕地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沟稻垄杂耕作法是在同一坡地空间实行垄沟植稻,垄上(埂)种植红苕、玉米和豆类等杂粮的一种水土保持耕作方法。据在川中遂宁等地试验、示范、推广,沟稻垄杂耕作法可使坡耕地水份流失量减少96.03%、泥沙流失量减少98.77%;杂粮保产外,每亩坡地可增收稻谷11 1.3kg。本文介绍了沟稻垄杂耕作效益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3.
本文研究了川滇黔接壤地区的生态系统特征及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在区域人口贡荷大,经济落后,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严重等综合因子的作用下,已使区域生态系统变得十分脆弱,指出了区域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做好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4.
为探究秦王川盆地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分布及污染情况,测定了研究区51个表层土壤样品的8种重金属(Cr、Zn、Cu、As、Pb、Mn、Ni、Cd)总量和pH值;采用多元统计、地质统计方法和GIS技术对重金属的来源、空间变异结构和分布进行了研究,利用污染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Zn、Ni含量均值大于当地背景值,其余重金属含量均值都低于背景值;Cd属于强变异,其余均为中等变异,Zn、Cr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其余均服从正态分布;Cr、Cu、As、Pb、Mn主要为成土母质等自然来源,Cd、Ni主要来源于工业、交通污染,Zn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Zn、As、Ni、Cd的空间分布呈岛状,Cu、Mn呈带状分布,Cr、Pb呈岛状和带状分布相结合的特点;污染指数评价结果为Cr、Cu、Pb处在警戒线,As、Mn、Ni属于轻度污染,Cd为中度污染,Zn为重度污染;模糊综合评判得出1个土样为轻度污染,2个为警戒程度,其余为安全;土壤质量标准是反映土壤质量的依据,总体看,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良好,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65.
浙东、闽北陈蔡群和建瓯群所构成的浙东隆起带,东延过东海后,与西南日本黑濑川构造带的寺野、肥后变质岩类连接,属“华夏—日本南方大陆”的北部残留地块,是受控于江山-绍兴-御荷(?)古断裂带而抬升暴露的.  相似文献   
66.
基于对20世纪以来川滇地区M≥6.7级以上大地震年份与月亮白赤交角的两个极值的变化周期18.6年的关系,建立了1个预测模型,用于对未来川滇地区地震的发生时间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以来川滇地区的39个M≥6.7级强震与月亮白赤交角的两个极值的变化周期18.6年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分析,认为川滇地区未来19年内有可能发生4次M≥6.7级地震的危险,另一方面,2012~2017年有强烈的地震灾害信号,并且未来几次M≥6.7地震可能发生在2014/2015/2019/2027年。  相似文献   
67.
川中丘陵县域土壤氮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根据四川仁寿县555个表层土壤样点数据,采用地统计学和回归分析方法,对该区土壤全氮和碱解氮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不同因素对其空间变异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氮(TN)含量在0.34~2.57 g·kg-1之间,平均值为1.12 g·kg-1,处于中等水平;碱解氮(AN)含量在25.86~184.17 mg·kg-1范围内,平均值为74.35 mg·kg-1,处于较缺乏水平.土壤TN和AN的块金效应分别为0.608和0.790,TN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受结构因素与随机因素共同影响,而AN则主要受随机因素影响.空间上,TN和碱解氮均表现出北高南低趋势.成土母质可独立解释6.3%和1.0%的TN和AN空间变异;土壤类型对研究区TN和AN的空间变异的独立解释能力分别在26.5%~36.1%和27.7%~28.7%之间;地形条件对TN、AN空间变异的独立解释能力分别为5.5%、6.1%;土地利用方式对TN、AN空间变异的独立解释能力分别为37.7%、40.0%.土地利用方式对氮素空间变异的独立解释能力最高,是引起研究区土壤氮素空间变异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8.
通过边坡防护林和轮作措施的区组对比分析,研究川中丘陵区典型的边坡防护林——柏木林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有边坡防护林的2种农田(油菜-玉米轮作和玉米单作)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明显高于无防护林同类农田。有防护林的农田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呈与防护林距离减小而下降的变化趋势;而无防护林农田内,不同距离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无显著差异。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防护林对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轮作措施仅对浅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总体上看,柏木防护林能增加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但同时对近距离农作物存在一定的胁迫作用,应该对纯柏木防护林的结构和组成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69.
目前,小城镇污水处理是中国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通过介绍人工湿地的概念、类型、机理.并结合永川市某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果得出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在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中具有投资低、操作简单和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组合工艺对CODCr、BOO5、SS、NH3-N、TP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对CODCr、BOD5、SS的去除率均在90%左右,对NH3-N、T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3%和72%,表明人工湿地对N、P的去除效果较其他处理工艺要为显著。该人工湿地出水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一级A类标准。  相似文献   
70.
通过浙西球川耕地土壤的调查与分析,对表层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表层土壤硒含量均值为0. 43 mg/kg。不同地层分布区土壤硒含量差异较大,荷塘组碳质页岩、硅质岩分布区土壤硒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 59 mg/kg),寿昌组凝灰岩分布区土壤硒含量最低(平均值为0. 32 mg/kg),地质背景(岩石分布)对土壤硒含量及分布起控制作用。旱地土壤硒含量平均值高于水田。土壤硒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p H关系不密切。球川地区土壤硒主要来自自然背景(成土母质),外源输入影响较小,该区富硒土壤具有可持续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