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146篇
基础理论   75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52篇
灾害及防治   17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01.
近500年京津冀地区最严重的干旱和社会对干旱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确定了京津冀地区近500年米最严重的干旱时段。讨论了社会对干旱的响应。说明了干旱已是制约该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02.
刘永恩  张世熔  胡超  林晓利 《四川环境》2007,26(1):14-20,50
根据野外调查的数据分析,对流沙河流域干旱河谷不同生态恢复程度下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调查样方中分布的植物共33科61属66种。在林地中,共有植物24科41属45种。但是不同恢复程度中的物种组成有显著差异:Ⅰ级恢复程度中有11科17属17种,Ⅱ级恢复程度中有13科21属21种,Ⅲ级恢复程度中有18科27属31种;主要物种为松科、蔷薇科、马桑科、禾本科、菊科植物;物种丰富度依次为Ⅲ级〉Ⅱ级〉Ⅰ级;生物量的变化特点为对照(0.31t/hm^2)〈Ⅰ级(5.66t/hm^2)〈Ⅱ级(200.29t/hm^2)〈Ⅲ组(307.06t/hm^2)。在园地中,共有植物19科37属37种;物种丰富度变化不明显,梨树始终在样方中占主导;生物量的变化:Ⅲ级(217.67t/hm^2)〉Ⅱ级(72.60t/hm^2)〉Ⅰ级(39.71t/hm^2)〉对照(0.21t/hm^2);果树产量变化Ⅰ组(31t/hm^2)〈Ⅱ组(54t/hm^2)〈Ⅲ级(195t/hm^2)。  相似文献   
503.
干旱是具有一定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双重特性的气候异常事件,为客观反映干旱事件的综合影响及演变特征,借鉴“时间-面积”函数的概念,基于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建立了气象干旱评估指标和模式,对干旱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系统的量化表征和可视化表达,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进行了应用检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指标方法能够客观识别和反映出历史典型干旱事件及其强度,对干旱时空分布细节特征的诊断直观具体,对干旱过程起止时间、发展速度、烈度、强度的诊断准确合理。该方法操作简便且物理意义清晰,对省市级、流域及国家级干旱监测评估业务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4.
石漠化地区植被对干旱敏感性的遥感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南石漠化地区是国家重点治理的生态脆弱区域,该区尽管年降雨量大,但由于独特的水文特征,植被也常因缺水生长受到抑制。本文利用2000至2004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辐射计(MODIS)250 m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植被生长的指标参数,分析了石漠化地区植被对春旱、夏旱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干旱发生后,石漠化地区NDVI降低明显,而非石漠化地区植被受到的影响很小。春旱发生后,生长初期NDVI比其它年份减少约12%,生长期开始的时间与春季降雨量有重要关系;夏旱发生后,生长后期NDVI减小约16%,但夏旱对植被的影响具有一个月的滞后。这说明石漠化使生态系统抗旱能力减弱,更易受气候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5.
特别数字     
《环境工作通讯》2012,(5):67-67
干旱致云南400万人饮水困难直接损失达125亿截至目前,三年连旱使云南省15个州市近780万人受灾,近400万人饮用水困难,九大高原湖泊水量减少近3亿立方米。截至4月下旬,除滇西北、滇东北和滇东南的边缘地区外,云南大部分地区均出现气象干旱。去年汛末至今,云南全省河道平均来水量较常年偏少五成,已有368条中小河流断流,500座小型水库干涸;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明显下降,部分地区旱情严重。三年持续干旱给云南造成严重损失。云南省因干旱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25亿元。  相似文献   
506.
吉林省东部山区干旱时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吉林省东部山区13个气象站点1958—2009年逐月降水量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作为干旱评价因子,对吉林省东部山区干旱程度及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在时间上,吉林省东部山区干旱具有持续性的特点,干旱出现的频率在增加。在空间上,发生轻旱的空间分布面积最广,安图县、和龙市、延吉市、龙井市、图们市、梅河口市、通化县和集安市的东南部这些地区轻旱、中旱、重旱的程度均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507.
本文以中国北方克氏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以涡度相关法为主要技术手段,利用克氏针茅草原观测站2008年碳通量观测数据,探讨了干旱对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呼吸(Reco)、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和生态系统净碳交换(NEE)的影响。研究发现:干旱是克氏针茅草原2008年Reco、GPP和NEE的限制因子。1)在半小时尺度和日尺度上,Reco均随干旱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呈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Reco最大值出现在降雨过后的7月3日,为3.58gCm^-2d^-1;2)温度适宜时,半小时尺度和日尺度上的GPP均随土壤含水量(SWC)的减小而降低,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GPP最大值出现在7月4日,其值为7.89gCm^-2d^-1;3)在干旱的影响下,NEE随SWC的减小呈减弱趋势,在半小时尺度和日尺度上同样呈现正相关关系,在水分不足时,NEE明显减小,降雨前10天NEE平均值为-0.33gCm^-2d^-1,降水后10天增大为-2.21gCm^-2d^-1,后20天为-2.46gCm^-2d^-1,之后随SWC的降低,NEE开始减小,最后降至一0.12gCm^-2d^-1。干旱通过影响Reco、GPP和NEE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碳循环,是2008年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508.
岷江干旱河谷甜樱桃发展优势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特有的生态环境条件适宜发展优质特色水果.甜樱桃作为该区域新兴特色水果之一,近5年来发展面积已超过了400hm2.甜樱桃的引种和规模化栽培表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发展优质、高产甜樱桃具有独特的优势.总结了岷江干旱河谷栽培甜樱桃的成熟技术和管理措施,探讨了发展甜樱桃的巨大潜力,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汶川地震灾害农业产业的恢复重建和结构调整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09.
辽西北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干旱灾害风险阈值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辽宁省西北6个市为研究区,选取玉米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播种期、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成熟期几个重要的生长阶段,综合气象与气候学、自然地理学、灾害科学、作物生态学和自然灾害风险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充分考虑影响玉米干旱灾害动态风险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基础上,利用AHP、加权综合评价法、自然灾害指数法建立了玉米干旱灾害动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通过选取典型干旱案例年,运用最优分割理论在综合考虑玉米产量损失的基础上确定了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干旱灾害风险阈值,并用于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干旱灾害风险值与玉米因旱减产损失的相关分析中。结果表明:辽西北地区玉米因旱减产损失与苗期干旱灾害风险值相关系数最大,玉米受苗期干旱灾害影响最严重;在灌浆成熟期相关性也较显著,受其影响也较大,这与辽西北地区春旱发生频率最高,伏旱时常发生的事实相符合。  相似文献   
510.
新疆极端降水概率分布特征的时空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新疆地区53个雨量站1957-2009年日降水资料,根据研究需要,定义了8个极端降水指标。运用K-S法确定降水指标最适概率分布函数,确定10年一遇极端降水量值;在此基础上,采用Copula非参数估计方法,通过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法确定两降水指标联合分布函数,系统分析1980年以后极端降水单变量极值及降水极值二维联合概率分布特征变化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新疆有湿润化趋势,北疆湿润化趋势比南疆显著;②从降水天数和极端降水天数角度来看,新疆极端强弱降水同时出现的概率减小,从极端降水雨量和强度来看新疆中部、南疆西部、北疆东部及北部极端强弱降水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减小,而天山西部与南疆北部的可能性增加;③1980年后新疆地区发生涝的概率增大,发生旱的概率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