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9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700篇
安全科学   813篇
废物处理   301篇
环保管理   494篇
综合类   2809篇
基础理论   492篇
污染及防治   272篇
评价与监测   57篇
社会与环境   93篇
灾害及防治   186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418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399篇
  2007年   393篇
  2006年   356篇
  2005年   294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循环流化床锅炉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论述循环流化床锅炉对环境保护的特殊贡献。阐述了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循环流化床锅炉工作原理及主要特点 ;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机理 ;循环流化床锅炉降低 NOX排放的机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92.
铝、铁共聚作用的化学特征及晶貌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通过对铝,铁水解共聚物的合成制备及其水解共聚合过程电位滴定的研究,并通过扫描电镜对其共聚物样品的晶貌观测,nAl/nFe的点能谱及结构组成的红外光谱测定,对铝铁共聚作用的化学特征及其晶形貌象,共聚作用进行了研究及讨论,为深入研究铝无机共聚溶液体系化学形态组成及其絮凝剂的提供了的基础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3.
94.
李法山 《环境工程》1991,9(3):10-11
本文叙述了工业锅炉排出的灰渣水,经浓缩池的浓缩和过滤机的过滤,实现固液分离的过程。论述了将处理后的灰渣水用于水膜除尘器除尘和消除泥浆池内的沉淀层,进行循环利用的情况,显示了水的重复利用给企业带来的效益。  相似文献   
95.
纤维过滤的静电增强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伟东 《环境科技》1993,13(1):33-37
  相似文献   
96.
97.
下行流人工湿地去除生活污水中氮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下行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分析了系统对TP,TN的处理效果,并将有无植物2种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下行流人工湿地对N,P都有很高的去除率;进水中TN,TP的浓度变化对出水中N,P含量影响不大,系统对N,P有一定的抗冲击能力;植物在污染物去除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运用生物循环理论建立多元生物污水处理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活性污泥法为主流工艺的现代污水处理技术,存在着工程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管理复杂等缺点,按照生物循环基本理论要示是不完善的。多元生物污水处理是按照食物链代谢规律,运有生物循环理论,设计成微生物-植物-水生动物3个处理单元。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微生物人良料在第1单元被套氧微生物消化降解成CO2,H2O,NH^ 4,CH^-4等,除CH4作为生物能源可回收利用外,其它物质是植物的营养物质,在第2单元藻类等多种植物吸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植物细胞,并释放氧气,在第1单元和第2单元增殖的细胞和藻类成为水生动物的食料,在第3单元被浮游动物和鱼类捕食,转化成动物蛋白,污水中的有机物在3个单元组成的生态净化系统中,被多样生物逐级利用,最终转化成植物细胞和动物蛋白,使污水得到净化,达到三级处理水平,不产生二次污 ,是一种安全的,对环境友好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在国外被誉为21世纪的新科技。该污水净化系统,按照生物循环基本理论进行工艺设计,通过生态平衡自我调控,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管理简便等优点,适合我国国情,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适有于小城镇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99.
马超营断裂带及其北侧熊耳群火山岩的变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熊耳山南坡的马超营断裂带及其北侧熊耳群火山岩的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和热液变质作用的特点.火山岩的变质作用及其强度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不均匀性,一般在断裂带内发育且强度大,断裂带北侧变质程度低、强度小;马超营断裂带对区内熊耳群火山岩的变质作用特征起着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变质作用具有多次叠加、改造的特征,一般区域变质作用较早较普遍,动力变质和热液变质作用偏晚和较局限,每次大的构造运动都伴随着后两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0.
从动力地质作用原理探讨沙漠化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规模沙漠化从岩石记录中可以追溯到中生代中期,第四纪以来南北两半球各存在一条中纬度沙漠带,中国的沙漠化是这个全球沙漠化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沙漠化是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受内、外动力地质作用联合控制的地质事件。是岩石圈与大气圈、生物圈及水圈强烈作用在地壳表层形成的一种特殊地质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与演化是漫长的和具有周期性的,不会因为局部的条件变化而发生整体意义上的突变。人类活动是局部的,在整个地球沙漠化进程中只是起到一个加速剂的作用。沙漠化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即物理风化与沙源积聚阶段、风沙作用阶段和沙漠化阶段。沙漠期后沙丘沙经过固化生草、胶结成岩阶段后即形成风成砂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