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575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30篇
综合类   911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40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建立云南省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简述生态补偿属性与省情的基础上提出了①云南省生态补偿的重点领域与不同类型生态补偿系统的构成;②建立云南省生态补偿机制和绿色经济制度的4项对策建议.生态补偿重点领域包括流域生态补偿、城市水源地生态补偿、水电站生态补偿、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途径径与方式.4项对策建议包括①加快生态补偿的研究与试点工作;②加快地方性(省域)生态补偿工作的法制化进程;③积极探索生态补偿的市场化建设;④开展有关绿色GDP核算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作,探索将某些环保指标纳入干部政绩考核.  相似文献   
12.
张卫东 《环境导报》2003,(22):47-47
基于自然情境的环境教育活动,是以感性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体、以运用和验证环境科学知识分析解决环境问题,形成科学的生态观为主要目的学习方式。它以教育“互动”为中介,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一种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活动,以学生自主活动和直接体验为基本方式,以培养个性、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八面来风     
《河北环境保护》2007,(7):45-46
辽宁投资70亿元治理重点区域、行业污染,安徽确立节能减排为量化刚性指标,江苏干部考核将实行生态环境指标“一票否决制”,云南重点整治滇池“绿油漆”面貌未来4年将改观。[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BP网络的结构和学习规则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指出人工神经网络在环境监测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系团总支、学生会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校园文明建设、营造高品位校园文化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加强团总支、学生会建设,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是新形势下改进和加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笔者从事学生工作的实践,着重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个方面阐述我们的工作做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室内主要污染物甲醛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环境,消除空气污染早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但人们在追求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室内污染问题,从而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甲醛是一种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害的物质.本文主要针对室内污染中最常见的污染物甲醛的特性、来源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进行了认真分析,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与学习室内污染的防治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项比较实用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罗定 《环境导报》2002,(9):36-37
教学评价具有反馈、检测、导向等多种功能。正确理解和掌握评价的目的和方法,对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重要意义。一位英国考试专家认为:“没有评价,学生的学习缺乏引导,而且也丧失了追求一定目的的意识;没有创造的紧张,生活就变得没有目的。”  相似文献   
19.
卜欣欣 《环境导报》2002,(12):38-38
环境教育,又称绿色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简言之,环境教育就是关于如何学习照顾好地球、他人和我们自己的问题。环境教育以影响人们关于环境的价值、态度和行为为目标,本质上是告诉人们环境是你自己的。这种价值观的培养目标确定了环境教育的三个核心理念,即:生态意识、生态道德和生态审美,三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20.
杨绍球 《环境导报》2003,(14):45-45
重视环境教育中的自主构建一是让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方式。儿童的天性是好动的,他们在实践中能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认识客观世界,并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检验对事物的感知是否符合事实。教育实践中,我们强调教师要充分挖掘教育过程的实践环节,实实在在让学生去“动手”实践。二是让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精神。让学生主体从形式上的参加变为实质上的参与,从中不断地“设计”、“反思”、“获得”,从螺旋上升的自我生成中提升自己,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重视环境教育中的整合学习学校环境教育涵盖着诸多学科的思想、知识,因而,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