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71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45篇
基础理论   1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为提升乡镇应急能力,以韧性理论基础,参考相关法律标准建立乡镇应急能力评价体系,从响应、监控、预测、学习4个阶段对乡镇应急能力进行评价。首先,用德尔菲法(DELPHI)进行指标筛选;然后,用实验室决策法(DEMATEL)确定因果关系,并与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得到综合权重,进一步得出韧性度;最后,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明确指标间的层级关系,并以M乡镇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可确定原因指标和结果指标,多级递阶结构划分为4个层级结构,但M乡镇对预警能力和救援处置能力重视程度不足,两项能力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82.
183.
为精准提高化工园区面对不确定性因素的抵御力、恢复力和适应力,以某化工园区为例,构建韧性评估模型。首先,基于公共安全三角形理论,构建以灾害扰动因子危险度、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为准则的评估体系;然后,通过模糊区间打分与CRITIC法主客观结合赋予指标权重,并引入秩和比法(RSR)对加权后的指标要素分档排序处理,探究园区在抵抗灾害冲击时的韧性薄弱点;最后,根据秩和比分档结果划分总体韧性等级。结果表明:案例中,该化工园区整体韧性水平为3档,韧性水平较高,安全状态良好。文中构建的模型具有较好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准确性,有助于提高化工园区韧性水平,加强化工园区防灾减灾建设。  相似文献   
184.
为探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不同时期飞行员工作倦怠状况,以及职业韧性对工作倦怠的影响机制,以新冠疫情为例,采用职业韧性量表、工作嵌入量表和工作倦怠量表,分别于疫情防控期及防控政策放开后,先后2次对国内7家航空公司飞行员开展问卷调查,并使用Process宏程序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在疫情防控期,近34.5%的飞行员表现出轻度、中度工作倦怠,在疫情防控政策放开后,飞行员倦怠水平降低,倦怠检出率为27.5%,且基本为轻度倦怠;在前后2个时期中,职业韧性与工作倦怠及其3个维度均显著负相关,职业韧性对工作倦怠有显著负向影响;工作嵌入在职业韧性与工作倦怠及其情绪衰竭、去人性化等维度间均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工作嵌入在飞行员职业韧性和工作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比先后为31.58%、36.67%。提高飞行员职业韧性水平及工作嵌入度,可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飞行员工作倦怠问题。  相似文献   
185.
识别韧性重要路段有助于通过局部路段改造措施提升路网的整体韧性水平。将路网韧性评估模型集成至扩展傅里叶振幅灵敏度检验方法(Extended Fourier Amplitude Sensitivity Test, EFAST),提出了一个通用的路段韧性重要度评估框架。路网的韧性水平取决于各路段抵御、吸收故障及从故障中恢复的能力。该框架能够分离各路段的上述韧性能力对路网韧性的影响,据此评价各路段基于不同韧性能力的重要程度。算例试验表明:路段韧性能力的波动能够显著改变路网的韧性水平,各路段不同韧性能力对此变化的影响具有非均衡性;韧性能力的影响力随修复进程发生变化,忽视其交互效应可能低估路段的重要程度。基于识别结果的路段改造措施被证实能够更高效地提升路网的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186.
为有效提升我国基层社区对风险的动态适应能力,引入社区韧性概念,研究社区韧性的建构模型与实践路径。首先,通过政策文本分析及田野调查,探讨我国社区韧性建设的三向度困境;然后,构建社区韧性建设的金字塔模型;最后,提出提升社区韧性的实践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社区韧性建设存在政策引导力不足、建设目标模糊、建设意识缺乏的三向度困境;我国社区韧性建设可以围绕空间韧性、设施韧性、技术韧性、制度韧性、组织韧性和文化韧性6个维度开展实践。社区韧性提升的实践路径包括完善政策体系,加强资源投入;制定清晰目标,增强建设意识;设计评估体系,以评促建。  相似文献   
187.
为探究地铁站抗涝韧性因子之间的关系,提升地铁站的抗涝韧性,系统分析地铁站抗涝韧性影响因子间的重要程度及层级关系。以近年我国发生的地铁站内涝灾害事故案例为基础,基于韧性的概念,结合技术-组织-社会-经济(Technical-Organizational-Social-Economic, TOSE)模型识别地铁站抗涝韧性影响因素,通过Delphi法确定22个影响因素;采用矩阵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研究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计算不同因素的重要程度,将因素聚集为强驱动集、弱驱动集;利用偏序规则,将对抗解释结构模型法(Adversarial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method, AISM)与DEMATEL联系,构建地铁站抗涝韧性影响因素的多级递阶层次模型,分析韧性影响因素间的综合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地铁站抗涝韧性影响因素分为直接、过渡与根源3类因素;水位监测与预警技术智能化、防洪专项应急预案完善度、应急响应速度、车站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排水...  相似文献   
188.
董伟  杨玲  康铭洋 《安全》2023,(4):30-35
为提高城市稳定性、减少内涝灾害损失,依托安全科学和韧性理论,结合城市内涝灾害形成机理,从安全韧性角度建立评估指标,采用熵权—正态云法构建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以河南省郑州市“7.20”暴雨为例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市道路铺装面积占比过大,植被覆盖率小,风险评估处于高风险等级;该市在鲁棒性、迅速性、冗余性及智慧性4方面均处于较高风险,发生内涝综合风险为Ⅲ级,即较高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对于城市安全治理及应对未来内涝灾害的发展规划有着良好的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89.
城市暴雨洪涝灾害是目前我国城市最突出的自然灾害。在韧性城市理念的基础上,从抵抗力、适应力和恢复力3大属性及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4个维度建立洪涝灾害下城市韧性评估指标体系。为定量评估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和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的组合赋权法,运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the Ideal Solution, TOPSIS)构建城市韧性评估模型。以西安市为例,对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和雁塔区6个区域韧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抵抗力属性和生态环境维度是影响城市韧性水平的最主要因素;灞桥区韧性水平等级为Ⅲ级,新城区和未央区韧性水平等级为Ⅱ级,碑林区、莲湖区和雁塔区为Ⅰ级。评估结果可为提升城市韧性、降低洪涝灾害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0.
为减轻管制空域因遭受极端天气、设备故障等特殊事件而出现的大面积失效对航班的影响,研究了不同事件中,不同恢复策略对管制空域韧性的改变。通过复杂网络理论对管制空域进行建模,结合级联失效理论的负载-容量模型与公共交通领域的韧性评价指标,提出一种适用于评价扇区网络的级联失效-恢复过程。依据节点的特征参数设定扳机节点并触发级联失效过程,对扇区网络分别以度优先和介数优先2种策略进行恢复模拟。以西南地区的管制扇区为研究对象展开仿真试验,结果显示:在面对中心扇区失效时,度优先恢复策略下的容量损失更小,效率损失更低;繁忙扇区失效时,2种恢复策略各有优劣。扇区网络采取度优先的恢复策略有更好的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