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8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9篇 |
环保管理 | 32篇 |
综合类 | 101篇 |
基础理论 | 16篇 |
污染及防治 | 6篇 |
评价与监测 | 2篇 |
社会与环境 | 31篇 |
灾害及防治 | 2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淠河流域降水时空变率大,深入分析不同强度等级降水的特征和变化,对于全面揭示研究区气候变化、合理有效利用水资源、防治洪旱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淠河流域12个气象站1958~2012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年、季不同级别降水量(频次)的变化特点,以及主汛期(5~9月)连续3d最大降水量的概率分布。结果表明,淠河流域小雨量(频次)四季分布比较均匀,级别越高,降水频次越少,分布越集中,夏季暴雨多发。淠河流域年总降水量增加趋势不显著,总降水频次则显著减少。夏季各级别降水量(频次)均呈增加趋势,其中暴雨增加最显著,冬季总降水频次无明显趋势变化,小雨、中雨量增加显著,春、秋季总降水频次和小雨频次的减少趋势极其显著。淠河流域暴雨量、暴雨频次均在1968年发生增多突变,小雨频次在1975年有极显著减少突变,年总降水量有增多突变,总降水频次则有减少突变。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研究区主汛期连续3d极端强降水出现概率加大,不同重现期极值增大,洪涝灾害风险加剧。 相似文献
112.
113.
长江中游致洪暴雨天气气候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从建国以来长江中游地区发生的所有暴雨事件中选出四个典型年,并从这些典型年的暴雨个例中得出暴雨和大暴雨和大暴雨的分布范围和暴雨特征,由此而造成的特大洪水情况,以及洪涝灾害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最后应用天气归纳方法分析了暴雨的大尺度环流背景。 相似文献
114.
115.
武汉20世纪90年代暴雨异常的物理环境变化背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武汉1951-2000年50年暴雨日数资料,应用Mann-Kendall统计方法对暴雨邓列进行年限突变检验。揭示出武汉暴雨在1979年发生突变,20世纪80年代后暴雨出现频数明显上升,强度增大,90年代达到最大,同时指出武汉20世纪90年代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异常的显著特征,着重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阻塞高压,太平洋海温等重要物理环境因子的突变出发,探讨造成20世纪90年代武汉暴雨异常的物理变化背景,结果表明,在武汉暴雨异常多的90年代与暴雨异常少的70年代,所对应的大气,海洋环境背景显著不同,90年代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是处于几十年中正异常最大的阶段,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南,偏强,西伸脊点偏西,东亚中高纬度环流异常,维持稳定的阻塞高压形势,赤道东太平洋海温(SST)出现最大正距平,为近50年来的异常增温时期,厄尔尼诺(ENSO)事件发生频繁。 相似文献
116.
117.
<正>肆虐的狂风,瓢泼的大雨,无情地侵袭了通化县的大部分地区,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很多企业被迫停产。通化县安监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做好受灾非煤矿山企业的技术服务工作,力所能及地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8月15日至16日,通化地区普降暴雨,多个乡镇受灾严重,尤其是通化恒邦矿业有限公司、通化县双龄铁矿两家非煤矿山企业受灾最为严重,企业被迫全面停产。 相似文献
118.
某年8月12日,希腊女游客在司马台长城烽火台不幸被雷击中身亡。雷电到底是什么?在雷电发生的时候,怎样保证自己的安全?安全贴士雷电是积雨云强烈发展阶段时产生的闪电打雷现象。它是云层之间、云地之间、云与空气之间的电位差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的放电。它常伴有大风、暴雨以致冰雹和龙卷,是一种局部的但却 相似文献
119.
为了加强对黑龙江省暴雨中尺度系统的认识,有利于暴雨灾害的预报和防御,对2005年7月28-29日发生在小兴安岭的暴洪中尺度系统,从大尺度环流形势、环流演变特征、云图和雷达回波上观测到的中尺度云团的发生发展、水汽来源、产生的热力和动力条件等几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分析表明:暴雨中尺度系统是在高空槽和新生东北低涡的环境中诱发出来的;卫星和雷达图像也观测到了中-β尺度和中-α尺度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MCC)的发生发展;中尺度系统的水汽通道主要有两支:西南气流和偏东气流;中层冷空气的推动、风场垂直和水平切变及地形强迫抬升是这次暴洪过程中尺度系统的动力因子和触发条件。 相似文献
120.
2004年几次台风暴雨Q矢量诊断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非地转ω方程说明了Q矢量散度的物理意义,并通过计算2004年对浙江省造成重大影响的几个主要台风影响过程中的Q矢量散度场,分析比较了Q矢量散度场在不同等压面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台风、暴雨的关系,指出低层等压面上Q矢量散度场的演变对台风暴雨预报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