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3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85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第三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府行为 政府是国家的行政领导机构,是国家政权的代表和具体执行部门。它负责制定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与计划,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它对内以行政管理的方式对地方和下级部门进行管理和约束,同时对广大公众进行宣传教育:对外代表国家与其他国家及国际组织进行国际交往。  相似文献   
72.
法律体系,通常是指由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规范体系,就是指由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建设、资源保护等环境保护法律规范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73.
大量研究表明,人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人为因素也是导致许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分析事故致因理论,轨迹交叉论揭示,通过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或避免二者运动轨迹交叉,均可避免事故的发生;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也指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释放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人的违章包含在人为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中,故采取管理手段,减少人的违章行为,可直接有效地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74.
夏永红 《绿叶》2014,(2):67-77
从唯物论的理解看,生态文明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条件下,逐渐确立起来的以公社式的小型化和民主化的生产单位为社会肌体、以社会化小生产为经济模式的自治社会主义社会,在这一新的社会形态中,人类重又扎根于地方性的劳作之中,在生态化的技术的调节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在此意义上,生态文明不是别的,它正是建成后的社会主义社会本身。  相似文献   
75.
以办公楼火灾事故为场景,着重对人员疏散运动时间进行优化,主要考虑缩短应急疏散过程中的人员反应时间及疏散运动时间,通过选择图论理论对疏散最短路径进行优选,对壅滞时间的优化则选用排队论理论,提出了防止人群排队壅滞的安全判据,构建了一个基于图论与排队论的疏散优化模型。以某办公楼建筑为例进行疏散模拟,研究了其在火灾场景下的出口宽度,疏散通道长度,分支入口数、宽度以及人员移动速度等对疏散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立的基于图论与排队论的疏散模型,对于合理设计疏散路线和优化建筑物的出口和通道结构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
论循环经济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在全球悄然兴起,循环经济作用机制等理论问题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焦点。本文从循环经济的内在本质、经济本质以及社会基础等方面,初步探讨了循环经济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7.
针对维修机构中由于维修资源的有限性造成的排队现象进行研究,建立了一种有限服务者多种类顾客的维修排队模型,研究了一种求解维修机构中每种故障件数量的方法。通过此方法,可以计算任意时刻排队系统中每种故障件的数量,然后根据维修机构中故障件的种类和数量,判断是否应该在该时刻将某种装备进行停机维修,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停机损失,最后通过与仿真结果比较,验证了模型与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8.
伴随工业文明的发展,探究日益恶化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成为学术界激烈争论的议题,从人口规模与技术水平的单因素争论拓展到文化背景、政府类型和消费观念等多因素论的讨论,在横向上从宏观社会到微观个体层次的解释,最终形成经典的环境影响的IPAT模型,试图解释环境问题产生的复杂社会动力机制。本文通过国内外学者对IPAT模型的实证研究以及理论探讨梳理发现:模型中的因变量环境影响I以及自变量人口数量P、富裕程度A和技术水平T的内涵、完备性以及分析单位的适用性等方面备受争议。为了克服变量的局限,首先通过分解IPAT模型中T变量,进一步拓展模型中可能被忽略的对环境影响的多重因素;同时为了避免模型中不同因素对环境影响的同比例线性变化的局限性,将IPAT模型转化为非线性的STIRPAT随机模型,使各变量值随观察值的变化而变化;其次为了克服研究中忽视个体对环境影响差异性的不足,以"双重转换"理论为基础分析少数特权群体对环境造成不成比例的影响;最后面对分析单位以及分析情景的差异性与复杂性,基于"世界体系论"视角突破特定区域时空以国家间互动关系为分析单位对全球环境退化展开讨论。研究表明,IPAT模型的发展演变表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逐渐从悲观的"零和"冲突走向协调发展的路径,有利于探索更加有效的举措应对全球复杂而严峻的环境问题,同时对新常态下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9.
用工程数学数理统计中的抽样论研究城市环境噪声监测优化布点,探讨以较少的监测点的测试数据反映整个城区的噪声水平,从而推动环境噪声监测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0.
海洋生态补偿能够通过修复海洋环境落实海洋污染破坏的责任.目前我国正致力于构建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海洋公平正义,从海洋流动性、立体性、多主体和主体差异性这三个特征出发,同时根据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结合海洋的特征限定生态补偿概念,得出海洋生态补偿的正义具备风险、公正和平等三大原则并认为我国在资金和主体上体现了风险原则的限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