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7篇 |
免费 | 37篇 |
国内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00篇 |
废物处理 | 4篇 |
环保管理 | 32篇 |
综合类 | 205篇 |
基础理论 | 9篇 |
污染及防治 | 15篇 |
评价与监测 | 6篇 |
社会与环境 | 20篇 |
灾害及防治 | 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目的研究PVDF及其氟化POSS纳米复合材料在单轴拉伸载荷下的损伤行为。方法首先依据实验结果和细观力学均匀化方法,建立纯PVDF和三种不同POSS含量PVDF/POSS纳米复合材料的颗粒掺杂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在实体单元之间嵌入可破坏的内聚力单元来模拟损伤。结果模拟得到的应力-应变关系与实验结果相吻合,证明了模拟结果的可靠性。损伤破坏的初始时间表明在破坏的初期阶段,POSS对于损伤有抑制作用,并且其效果随着POSS含量的增加而增强。损伤速度和最终的损伤面积和则表明质量分数在5%以下的POSS掺杂对于PVDF的损伤有抑制作用,并且随着POSS质量分数的增加其效果不断增强。当质量分数达到8%时,POSS的掺杂反而加速了PVDF的损伤。结论 POSS掺杂影响PVDF的损伤破坏,掺杂量对PVDF损伤破坏有抑制/促进作用,这一结果有助于理解实验所得到的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32.
为考察降雨过程对径流发生的影响及其对多塘湿地进出水水质、水量的影响,基于2017年8月25日和9月6日两次降雨过程中湿地进出水水质水量长时间的变化特征,探究降雨过程中湿地水质水量变化及污染物净化特征. 结果表明:①多塘湿地进水量峰值出现的时间滞后于降雨雨强峰值及累计雨量峰值. 降雨雨强对湿地进水量影响不显著,而累计雨量影响径流的产生量,进而影响湿地进水量,造成湿地水力负荷急剧上升,最高达2.45 m3/(m2·d). 降雨过程中多塘湿地水位上升,水深加深,有效容积增大,水力停留时间延长. ②进水水质变化随降雨过程无显著规律,但进水污染物负荷量始终大于非降雨期,说明降雨期间径流污染仅采用污染物浓度洪峰控制是不充分的,特别是雨季降雨频繁的地区,应重视污染负荷对多塘湿地净化效能的影响. ③降雨期间多塘湿地对径流污染有良好的截留作用,TN、TP去除率分别为33.6%~88.7%和25.2%~78.0%. 研究显示,进水水力负荷的增加增强了湿地的扰动,导致部分单元污染物出口浓度高于进水,但由于调蓄塘-表流湿地-塘-生态浮床-稳定塘耦合工艺的梯级单元有助于湿地系统对污染物消纳截留,增强了湿地对降雨径流的截留稳定性. 相似文献
333.
334.
335.
通过构建斜坡形和阶梯形2种不同形状的河道坡边湿地,探究其对河水的净化效果,并对目前常用的河道边坡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对2种形状的河道边坡提出改造建议。结果表明:阶梯形坡边湿地对COD去除率要高于斜坡形坡边湿地,其最高去除率分别为41. 18%和29. 41%。对于TP而言,阶梯形坡边湿地去除率略大于斜坡形坡边湿地,其最高去除率分别为63%和60%。斜坡形坡边人工湿地对NH_3-N的处理效果略优于阶梯形坡边人工湿地,其最高去除率分别为85%和83%。综合而言,河道坡边湿地对COD、TP和NH_3-N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36.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非常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生物法处理难以适应其水质的变化,文章介绍了光催化氧化、催化湿式氧化、Fenton氧化、电化学氧化及相应的催化氧化、化学氧化、等离子体技术、超声波技术等高级氧化技术的机理,总结了它们应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影响因素和效果,高级氧化具有反应速度快、无二次污染、水质适用范围广、对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降解彻底等特点,但同时也受到水量和成本的限制,最后指出高级氧化技术之间的优化组合以及将其作为预处理单元与生化联合处理垃圾渗滤液应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37.
针对华南丘陵山区浅层滑坡灾害的形成机理及特征,对滑坡风险影响因素进行重点研究和筛选,提出了丘陵山区浅层滑坡灾害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及其区划方法。从浅层滑坡的发生机理出发,选用斜坡单元作为山区滑坡灾害风险区划的基本单元,并利用DEM完成单元的划分。将影响滑坡灾害形成的地形起伏度、坡度、坡向、岩土结构面特征、地层岩性、风化层厚度、开垦切坡强度、居民点切坡强度、道路切坡强度九项因子作为小流域山区滑坡灾害的危险性指标,以道路密度、建设强度和开垦强度指数作为易损性指标,建立浅层滑坡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通过风险评价模型进行风险评价和区划。 相似文献
338.
采用影响距离法和选择数法选取泄漏单元,建立设备泄漏频率失效模型,计算不同孔径的泄漏频率,计算结果和国际通用失效频率软件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提出以个体自然死亡概率为基础,确定不同防护目标的个体风险标准,社会风险作为对个人风险的补充对危险源引发重大事故风险的可接受程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339.
340.
Alyaa AlRefai James Drake Abhaya V. Kulkarni Kristin L. Connor Patrick Shannon Ants Toi David Chitayat Susan Blaser Paige T. Church Nimrah Abbasi Greg Ryan Tim Van Mieghem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9,39(1):10-15
此文以霸县凹陷文安斜坡和饶阳凹陷留楚构造为研究对象,对比了斜坡区和隆起区断裂密集带的特征及其对不同构造部位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在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和已发现油气藏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断裂密集带识别方法和分类方案,识别出文安斜坡和留楚构造的断裂密集带,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对比两种构造部位断裂密集带发育的差异性及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认为隆起区(留楚构造)相对于斜坡区(文安斜坡)断裂密集带发育数量较少,规模大,斜坡区断裂密集带主要以顺向背形断裂密集带为主,而隆起区主要以屋脊背形断裂密集带为主,隆起区油气主要分布在顺向背形断裂密集带内,斜坡区主要分布在屋脊背形断裂密集带内部及靠近生烃中心的边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