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19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40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方差分析在河道水质监测断面优选上的应用李坚(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苏州215004)方差分析是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均数间显著性差异的方法[1],可用来优化环境监测的点位,同时进行单个或多个项目的断面间的比较,进行敏感断面的单项调查,追踪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变...  相似文献   
22.
通过应用单因素方差设计的方法探讨经济发展规模对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显著性分析,得出了经济发展的不同规模对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影响十分显著的结论,并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建立计量模型,进一步讨论了经济发展规模对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和RBFNNs的水质评价方法   总被引:30,自引:11,他引:19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和RBFNNs的水质评价方法,其可适用于大尺度、多断面、长时间的水质评价工作,旨在补充以往相关研究工作.其主要程序为:利用方差分析对各断面多年水质监测样本进行时间与空间尺度上的显著差异性分析,识别出具有显著差异的样本,然后通过层次聚类分析把上述样本进行聚类分组,最后应用径向基神经网络对各组样本进行水质评价,并把此评价结果再分解到各断面各时段,此方法的特点为在不损失信息的前提下能大大减轻水质评价工作量,且客观可信、分辨率高,并能综合反映总体与个别特征.以辽宁省太子河为例,通过方差分析将2001~2003年6个断面的144个样本归纳为存在显著差异的74个样本,再通过聚类分析得到9个相似组,相应的水质评价结果为2.7394、4.4306、4.0994、2.777、4.2192、4.1214、4.4129、4.4259、4.4359,与传统单项指数法的结果基本一致.具体落实到各断面,结果表明,2001~2003 年间太子河大部分断面的水质处于Ⅳ类以上.  相似文献   
24.
方差分析在样品采集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样品采集质量控制过程中,用方差分析将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以数量的形式分开,从中找出引起误差的主导原因,并使用F检验来判断引起误差的因素对采样结果有无严重影响。经验证,该方法应用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25.
对数据做统计描述和方差分析的方法很多,通过电子表格Excel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方差分析,为研究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分析手段.Excel软件对于非统计专业人员的确是一个易学、易用、高效的好帮手.图7,表1,参5.  相似文献   
26.
利用US/UV/Fenton联合技术处理抗生素制药废水,选择FeSO4投加量、紫外光照射时间和超声波时间为自变量,以废水COD去除率为响应值,基于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研究了各变量及交互作用对制药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并通过对回归方程的求解和响应曲面分析得到多元二次多项式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FeSO4投加量、紫外光照射时间和超声波时间与COD去除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各影响因子显著性由高到低为超声波时间、紫外光光照时间、FeSO4投加量,FeSO4投加量与超声波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所得预测模型回归性好,预测废水最大COD去除率为75.3%,最佳条件组合为:FeSO4投加量0.01 mol/L,紫外光照射90 min,超声波120 min。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实际值与模型预测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偏差为0.58%。  相似文献   
27.
石岩水库叶绿素a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宋云龙  张金松  郭小雅  朱佳  王丽  陶益  张丽 《环境科学》2017,38(8):3302-3311
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对典型调水供水型水库石岩水库蓝藻、绿藻和硅藻叶绿素a浓度[ρ(Chla)]及相环境因子进行监测,分析了ρ(Chla)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藻类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石岩水库ρ(TChla)为9.59~123.29μg·L~(-1),平均52.03μg·L~(-1),其中蓝藻ρ(Chla)为4.54~76.30μg·L~(-1),平均为28.39μg·L~(-1);硅藻ρ(Chla)为3.16~46.09μg·L~(-1),平均为15.02μg·L~(-1);绿藻ρ(Chla)为0.77~26.21μg·L~(-1),平均为8.62μg·L~(-1).2013年4~12月上旬以及2014年5~6月优势藻为蓝藻,其他时期硅藻占优势,绿藻全年处于较低水平.石岩水库ρ(Chla)空间异质性低,整体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汛期整个库区和高温无雨期南半库区存在蓝藻水华风险.径流污染是石岩水库藻类叶绿素a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原因.相关分析和CCA分析显示:水温是3种藻类的首要影响因子,汛期径流量与蓝藻相关性极大.氮磷比与3种藻类负相关,磷是石岩水库藻类生长的限制性因子.蓝藻主要相关因子还包括TOC、TN、pH、透明度和硝酸盐氮,硅藻主要相关因子还包括硅酸盐、TOC、硝酸盐氮和COD,绿藻主要相关因子还包括TOC、COD、pH、透明度和硝酸盐氮.  相似文献   
28.
以一具有“H”型截面轴对称锻件为例,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其飞边桥部尺寸、连皮位置、连皮厚度以及连皮冲孔直径等模锻工艺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以最大变形功和坯料体积的乘积作为优化目标,通过方差分析得到了一组优化数据。  相似文献   
29.
利用大型蚤监测评价工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毒性试验愈来愈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它能更直观,综合地反映复杂水体对生种群的危害。通过大型蚤的慢性毒性试验来检验污染源废水的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30.
太湖流域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入湖河流水质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太湖流域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下水质污染特征,选取了太湖流域两类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一类是城市化进程高、人口高度密集的太湖北部重污染汇水口区域,一类是以耕地与涵养林为主导、人类活动强度相对较弱的浙西小梅港区域。选取TN、DTN、PN、NH+4 N、NO-3 N、TP、DTP、PP、CODMn等主要指标,通过区域差异和季节差异分析,以期明确太湖流域典型土地利用格局下河流水质污染特征。研究表明:(1)汇水口水质劣于小梅港水质,但两区域均有相对较高的TN污染,因此两地河流TN污染控制依然是重要内容;(2)汇水口和小梅港区域水质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格局、水循环过程、涵养林的生态功能是两区域水质差异产生的重要原因,差异指标体现在DTN、NH+4 N、TP、DTP、PP、CODMn;(3)汇水口区域水质污染特征体现出较强的点源污染特征;小梅港区域水质污染则体现出以TN、PN、TP、PP为主要污染物的面源污染特征。因此在以建设用地为主导的汇水口区域需加强点源污染控制,优化产业结构;以耕地为主导的小梅港区域则需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进而缓解太湖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