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5篇
  免费   548篇
  国内免费   1711篇
安全科学   432篇
废物处理   52篇
环保管理   329篇
综合类   3938篇
基础理论   779篇
污染及防治   285篇
评价与监测   322篇
社会与环境   289篇
灾害及防治   348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292篇
  2022年   338篇
  2021年   409篇
  2020年   309篇
  2019年   324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83篇
  2015年   341篇
  2014年   437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338篇
  2011年   369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301.
介绍了电袋复合除尘器设计过程中烟气量的核实方法、电区与袋区分级效率的确定原则、电区与袋区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方法、滤料选取、气流分布要求等内容,对电袋复合除尘器的选择与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02.
文章针对静电式油烟净化器,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其内部流场,观察其速度场及压力场分布特性,为后续优化净化器结构做准备,同时也为设计研发出安全、高效的净化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3.
采用截留分子量为30000的聚醚砜超滤膜进行膜过滤试验,研究有机物的特性,如亲疏水性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对超滤膜通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过滤亲水性组分时膜通量明显高于过滤疏水性组分.对2种不同水源的试验表明,尽管有机物含量相同,但由于亲疏水性的比例不同,造成的膜通量下降不同.疏水性越大的原水,其膜通量下降也越大.因此,疏水性组分是造成通量下降的主要因素.试验还表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有机物并非通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有机物的分散性可能是影响通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04.
(汍)汊湖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C/ECD内标法定量测定了(汍)汉湖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OCPs).(汍)汊湖水样和表层沉积物中20种OCPs均有检出.表层沉积物上层中(0~2 cm)的OCPs明显高于下层(2~10 cm),这是(汍)汉湖具有稳定的水动力条件所致.氯丹在表层沉积物中浓度最高,与该化合物在环境中的强稳定性以及在该地区的大量使用有关.表层沉积物样品DCHsO2上层OCPs中o,p'-DDT主要成分,表明近期可能有新的DDTs,特别是含大量o,p'-DDT的三氯杀螨醇的使用.DDD/DDE则显示表层沉积物上层DDTs的降解主要处在厌氧条件下,而下层处在好氧条件下.  相似文献   
305.
孙在  黄震  王嘉松 《环境化学》2007,26(3):290-293
蜡烛燃烧产生的亚微米颗粒物(在10nm-500nm范围内),稳定燃烧排放的颗粒物呈单峰正态分布,而非稳定燃烧呈近似双峰正态分布.将现场测得的浓度数据通过气溶胶动力方程转化为排放因子.结果表明,蜡烛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在经过一段时间历程后,粒径谱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纳米级颗粒物逐渐消失,颗粒物的粒径有所增大.蜡烛在稳定燃烧环境下产生的亚微米颗粒物的数量排放因子为4.05×1012±0.73×1012个·g-1,在非稳定燃烧下的排放因子为1.49×1012±0.32×1012个·g-1.  相似文献   
306.
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污泥性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景峰  王暄  季民  卢姗  刘卫华  杨造燕 《环境科学》2007,28(5):1033-1038
采用厌氧-好氧运行方式的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GMBR),连续运行近120 d表现出良好的有机物去除及同步硝化反硝化能力.对GMBR中污泥粒径分布变化研究表明,GMBR中污泥浓度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粒径0.18~0.45 mm的小颗粒污泥及小于0.18 mm的絮状污泥的增加造成的,粒径大于0.45 mm的颗粒污泥能够基本稳定维持其颗粒形态,反应器运行末期,GMBR中颗粒污泥(粒径大于0.18 mm的污泥)含量稳定在污泥总量的60%~65%以上.污泥表面电荷量随着污泥组成形态的变化电负性逐渐增加,80 d后稳定在-0.42~-0.80 meq·g-1之间.污泥表面电荷的负电性增加主要是由小于0.45 mm的污泥造成的,其中小于0.18 mm的絮状污泥对其影响最大.并且,污泥粒径越大污泥表面负电荷量越少,两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另外,GMBR中SVI稳定在60~90 mL/g之间,并且随着污泥表面电荷负电性的增加污泥SVI值增加,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07.
近地面大气颗粒物粒度与粒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赞红 《环境科学》2007,28(9):1935-1940
选择大气颗粒物污染代表性城市石家庄市,利用挂片法采集采暖期与非采暖期大气颗粒物样品,在CIS-50粒度粒形仪上进行视频通道测试,并利用扫描电镜对颗粒表面形态进行观察,得出颗粒物粒度分布、粒形参数及形貌特征.结果显示,大气颗粒物粒度分布为连续多峰曲线形态,粒径范围为0.8~120 μm,集中于10 μm以下,粒度均值变化为4.086 0~7.622 7 μm,标准差随粒度均值增大而增大;粒形参数中形状因子均值变化为0.718 3~0.899 3,分维度均值变化为1.041 1~1.072 0.上述数据均呈现在非采暖期间小于采暖期间的特征.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大气颗粒物多为表面粗糙的块状形貌,粒度较大;团聚状次之,并呈粗、细2种团聚形态;球体颗粒粒度最小.分析认为,石家庄市近地面大气颗粒物粒度粒形变化受地面排放影响强烈,采暖期新增颗粒物粒度为5~8 μm,粒形为近圆形及圆形,呈聚合体形态;PM5数量比与近方形及正方形颗粒数量比呈较好正相关,r 为0.945 8,与近圆形及圆形颗粒数量比呈负相关,r 为-0.972 6,PM5在大气颗粒物粒度粒形变化中可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08.
为了解广州市地表水环境溶解氧情况,结合广州市2020年40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溶解氧数据,采用Origin和Excel软件统计分析了广州市中心城区、郊区和及近海区溶解氧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溶解氧空间分布特征(即水体溶解氧含量):中心城区<郊区<近海区;(2)广州市各区溶解氧主要在7月、8月和9月偏低;(3)溶解氧影响因素复杂,受温度、氨氮、上游来水和潮汐等影响。因此,为保障考核断面水质达标,广州市应重点关注第三季度、中心城区考核断面地表水环境溶解氧含量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309.
针对现有旱涝急转事件识别方法有效性未得到验证与充分讨论的问题,以珠江流域为例,基于1961-2020年的日气象与土壤墒情资料,结合游程理论,探讨旱涝识别指数SPI(标准化降水指数)、SPEI(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和SWAP(标准化加权平均降水指数)等3种指数在识别珠江流域短周期旱涝急转事件的适用性,结论如下:根据水资源二级区将珠江流域划分为10个子流域,同一子流域内气象与土壤条件相近,子流域之间降水变化趋势具有明显差异,降水空间分布异质性强;结合流域产汇流特点,前期降水影响日数为14 d时,急转发生时期降水集中性与土壤墒情同步变化最明显,可作为旱涝急转事件识别的前期降水影响因子;3种旱涝识别指数中,基于SWAP的识别方法具有识别结果有效性高、对识别结果归纳准确度最优且归纳能力强的优势,可作为结合游程理论的最优旱涝急转事件识别指数。  相似文献   
310.
台风灾害给浙江省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本文以浙江省的县域为研究单元,通过对2009-2020年台风灾害灾情数据的分析,结合降水数据、风场数据、地形数据、河网数据和统计年鉴等资料,研究了台风灾情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了台风灾情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9-2020年共有27个台风登陆或影响浙江省,其中12个超强台风造成的损失最严重,而灾害损失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浙江省东南部沿海地区。台风灾害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中,台风最大风速、三日内最大降水量和距台风中心距离对受灾人口、死亡人口、受灾农作物和直接经济损失的贡献最大。本研究可为台风灾害风险的影响因素定量化分析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