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4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280篇
安全科学   345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209篇
综合类   1181篇
基础理论   193篇
污染及防治   52篇
评价与监测   70篇
社会与环境   167篇
灾害及防治   115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区域之间互动与融合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追求经济发展和硬实力增强,区域一体化的实现也同样需要构建一个好的治理体系,是为了包括软实力提升在内的整体竞争优势的凸显.这一思路对完善区域融合发展与高效合作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当前区域融合发展有代表性的“蓝黄”两区为例,探讨软实力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如何构建、提升区域软实力,以促使区域融合加速,区域合作更健康和持久.  相似文献   
992.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因建设与生产功能的需要彻底改变了工程扰动区的土地利用方式,由此导致扰动区景观组成与结构、景观过程和功能急剧和全面的变化。根据大型水利水电主体工程建设的扰动特点,客观分析了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扰动区的景观变化特征。并以工程的建设与生产功能为出发点,结合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扰动区景观建设的目标和原则、扰动区景观建设的过程与方法、扰动区景观建设的重点工程等问题开展了分析和讨论。最后结合目前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扰动区景观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事项,以求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扰动区景观的恢复与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93.
武汉市现辖13个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生态旅游风景区、1个化工区,面积8494.41km2,常住人口1002万,其中城区人口546.59万。2011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756.2亿元,挺进全国城市十强,比上年增长12.5%。  相似文献   
994.
岩溶水文系统的开放性和脆弱性,使其很容易受到人类不合理活动的深刻影响,造成水质的持续恶化。对比研究埋藏型岩溶垄脊槽谷区岩溶水质变化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可以看出,研究区水质20年来的变化以及水质的空间变异与土地利用有很大的相关性;其中集约化的农业耕作、炸石填土增加土地面积、利用落水洞排放污水和独特的微型稻田水位控制设施对岩溶地下水水质产生显著影响;这也表明人类活动已经对该区水文地球化学产生了区域性的重大影响。面对区域岩溶水质恶化的趋势,通过土地整理,保护岩溶水质是迫切需要关注的工作。  相似文献   
995.
喀斯特峰丛区复合农林系统优化与植被恢复试验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中国西南岩溶区石漠化严重,呈加剧趋势,危害很大,不但导致生态退化、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而且影响人类的生存,成为我国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喀斯特峰丛区是治理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选择广西平果县龙何屯峰丛区为示范点,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农村产业模式,生物工程、水利工程结合,提倡复合农林经营,选择优良乡土树种,模拟天然植被构建先锋植物群落,针对生境异质性的主导因子,强化岩溶山地造林与封育管理技术,开发特有适生的名特优产品,实行乔灌藤草优化配置、生态防护林体系与特色农林产品基地建设结合,经过3年的示范试验,植被覆盖率由10%提高到37%,农民人均收入增长20%。  相似文献   
996.
董文茂 《环境》2005,(7):46-47
6月10日,东江源区域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启动仪式在江西安远召开。据了解,《东江源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也将随之施行。根据《方案》内容,东江源区域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资金来源为中央、省,市、县级政府财政每年一定数额的生态环境补偿资金;另外,由国家协调建立一种流域上下游区际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这一机制提出.广东省每年从东深供水工程水费中安排1.5亿元资金,用于东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由此,生态补偿话题再次成为社会谈论热点。专家指出,从法制社会的角度讲,生态补偿应该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一种制度,而从这一角度而言,目前我国尚无作为。  相似文献   
997.
PRA和GIS在小尺度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论文借助PRA,结合实地测量和GIS,以宁夏南部山区的上黄村为例对小尺度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重建和恢复了其25年来各时期的土地利用过程,绘制了上黄试区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图,并对其土地利用的数量及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从数量上看,耕地和林地变化最为显著,年变化率分别达到了8.0%和9.2%;从空间分布变化来看,主要表现为耕地向林地、草地及园地转变。  相似文献   
998.
从水循环的角度对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进行表征 ,并在GIS技术支持下 ,对中国东北区天然水资源量可再生能力时空分异进行了系统剖析 ;并结合东北区 1986~200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 ,揭示了东北区天然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分异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1956~2001年间 ,东北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 1991.52亿m3,具有显著的时空变化特征 ;且水资源变化具有33a、11a和 4a周期 .1980~2001年间 ,东北区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呈现出下降趋势 ,下降幅度和年际间的变化强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 .水资源可再生能力与土地利用的耦合变化表明 ,需在分布式生态 水文机理剖析的基础上 ,对中国东北区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科学调整 ,以使得在人类活动剧烈干扰的环境背景下 ,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仍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  相似文献   
999.
完全一体化结构的带式污泥浓缩压滤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带式浓缩压滤机设计和以往的工程实践,从机械结构设计角度分析和对比了完全一体化带式浓缩压滤机与传统意义上的(搭接式)带式浓缩压滤机结构特点,并且提供了完全一体化带式浓缩压滤机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000.
金陵石油化工责任有限公司炼油厂管网球罐区始建于1986年 ,总储量10800m3,单罐储量最大400m3,储有液化石油气、丙稀等。当时现场仪表、控制系统操作管理较为落后 ,安全设施欠缺。炼油厂通过加强管理 ,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 ,虽多年未发生事故 ,但潜在隐患较多 ,不容忽视。1998年某市液化石油气管理所一台400m3球罐因阀门泄漏 ,造成大量液化石油气泄漏 ,并发生爆炸 ,酿成惨痛事故。事故引起了金陵石化公司炼油厂的高度重视 ,企业依据中石化《关于开展液化气罐区标准化整改的通知》、《关于印发<液化石油气球罐区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