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156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348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05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45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青藏高原东部牧区春季雪灾天气的形成及其预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青藏高原东部牧区1967~1996年30年中春季发生的成灾性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发现有45%的成灾性降雪过程与该地区的低涡天气系统有关。在归纳总结高原春季降雪天气形成的3种环流模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通常情况下高原切变线对高原低涡发生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1)高原切变线西南段区域内为上升运动区且气流的气旋性涡旋处于发展阶段,切变线东北段区域内为下沉运动区且气流的反气旋性涡旋处于发展阶段,是低涡形成的前期条件;(2)高原切变线附近的流场有利于将周围水汽聚拢,使低涡系统得到持续不断的水汽供给,其中负的水汽通量散度扰动中心位于切变线中段南侧,形成水汽汇,正的水汽通量散度扰动最大值部分位于切变线西南段南侧,是低涡水汽的主要来源。文中还给出了高原部分测站降雪量、最低气温的预报方程,可供有关预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42.
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了重要讲话,总结了抗击非典的经验和教训,部署了今后的工作。要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更加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  相似文献   
843.
煤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煤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是对煤层火灾参数指标进行超前判识及预警的根本技术手段。笔者通过概述国内外近年来有关煤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技术的主要研究成果 ,并结合其现状分析和新技术介绍 ,进一步对煤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技术的发展趋势作出了展望 ,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火灾预测预报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44.
文章从青海省森林资源现状和森林病虫害严重发生的形势入手,列举和分析了森林病虫害测报、检疫、防治三大体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从调整森防工作思路着眼,以育苗、造林、抚育环节为切入点,提出了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845.
郑祚芳  王迎春 《灾害学》2004,19(2):7-12
利用高分辨率MM5V3模式对发生在北京密云县一次引发泥石流的局地灾害性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精确的初始场信息对于高质量的预报是重要的.应用湿位涡理论分析表明,系统发展的因子包括:①中β尺度涡旋附近高低层间存在较强的风垂直切变;②层结接近中性;③低层能量锋特征较明显.这些因子的共同效应导致了中β尺度涡旋的发展.  相似文献   
846.
对华东地区1300年以来中强地震活动特征,利用强震组增益P、强震组效能R和强震组分布变异值S等三种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该区不同时段、不同震级的地震活动呈现不同的特征和分布类型; 同时用b值方法分析了目前地震活动状态;在此基础上应用泊松模型对未来地震趋势进行了概率预测.  相似文献   
847.
暴雨型地质灾害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概述了江西省暴雨型地质灾害的背景,对江西省地质灾害易发区的铅山县港东乡进行了实地考察,总结与分析了该县防御暴雨型地质灾害工作的经验、困难,提出了进一步做好防御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48.
7月13日,较强雷暴云团袭击上海,突然形成局地性龙卷风,暴风雨将嘉定区某建筑工地的一座塔吊刮倒,掀毁50余幢农舍屋顶,造成一死两伤;狂风暴雨还肇祸浦东陆家嘴,刮塌一处工地帐篷.造成一死六伤。  相似文献   
849.
强降雨对平原河网区入湖河道氮、磷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连心桥  朱广伟  杨文斌  朱梦圆  许海 《环境科学》2020,41(11):4970-4980
为定量揭示强降雨对平原河网河道氮、磷污染的影响,本文以太湖西岸大浦河和殷村港为例,基于两周年逐日高频人工监测和降雨量自动监测数据集,以及台风"利奇马"过程中的加密监测,分析了强降雨过程中河道各形态氮、磷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效应.结果发现,强降雨两年内共观察到16次(19 d),且50%发生在夏季;此外,强降水占年内总降水量的比重高达41.33%.强降雨发生之后,两条河道水体中各形态氮、磷浓度在强降雨之后有所增加,其中颗粒态磷的响应最快,一般在强降雨当天就出现峰值;而总氮峰值的出现存在2~5 d的延迟;强降雨引发的河道营养盐浓度增高持续时间短,通常1~2 d,甚至低于雨前浓度.流域面积大和河道流程长的大浦河水体氮、磷浓度对强降雨过程的响应速度较殷村港慢.河道各形态氮、磷浓度对强降雨过程的响应特征还受河道两岸局地土地利用状况的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河段比城镇污染的河段对营养盐的拦截、净化和缓冲能力弱,因此农业面源污染的河段对强降雨的响应强于城镇污染的河段;农业面源影响河段氮的增加量以颗粒态氮为主,城市面源影响河段氮的增加量以溶解态氮为主,而磷的增加全程均为颗粒态磷为主.平原河网地区强降雨带来的河道水体氮、磷浓度波动小,各形态氮、磷响应过程受局地环境背景影响大,水质总体趋于稳定.然而,由于强降雨带来的河道入湖水量占比大,因此入湖负荷也处于很高水平,加之强降雨的发生偶然性大,强降雨对平原河网地区河道入湖氮、磷负荷的突发影响很大,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850.
基于楚勐公路K64+200~K64+228路基滑坡位移观测资料,运用分形几何中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滑坡位移变化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滑坡位移的赫斯特指数H与时间相关函数C(t)随着滑坡失稳程度的加剧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研究表明:①2010年1月至7月,ZK2、ZK10和 ZK11的月均位移处于递增状态,位移的H与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