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40篇
安全科学   237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69篇
综合类   483篇
基础理论   105篇
污染及防治   52篇
评价与监测   65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4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针对目前云南省某煤矿排放废水中Mn~(2+)超标的问题,利用一种新型复合材料进行除锰试验.该复合材料是纳米分子筛与硅藻土经合理复配后,掺入复配絮凝荆形成的.试验中优化了不同材料的复合方式、絮凝剂的复配比例与用量.利用复配的多孔材料,对云南某煤矿含有大量悬浮物、Mn~(2+)质量浓度为5.32 mg/L的黑色废水及Mn~(2+)质量浓度为42.mg/L的红褐色废水进行了Mn~(2+)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黑色废水中Mn~(2+)去除率达到70%,出水pH值为7.9;红褐色废水中Mn~(2+)去除率达到91.0%,出水pH值为7.1.与此同时,还研究了废水中Fe~(3+)、固体悬浮物(SS)对Mn~(2+)去除效果的影响,废水中Fe~(3+)的存在使pH降低,并与Mn~(2+)产生竞争吸附,对复合材料除锰有不利影响,而SS的存在对Mn~(2+)的去除效果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纪潇晗 《环境教育》2012,(11):83-83
走进我们的校园,你会看见到处都充满着绿色的气息。一进校门,首先引入眼帘的是"绿藤"垃圾分类回收站;走上楼梯独具特色的校园"绿藤"景色便展现眼前;徜徉在校园间,有我们同学们自主创编的绿色提示语以"绿藤"心语的小卡片形式和介绍有关花草树木知识的"绿藤"知识牌,或悬挂或张贴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还有专门开辟出的展示"国际生态学校"创建工作的成果的"绿藤"文化长廊。作为学校的一名"绿色小记者",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同时,我也时时处处以一名  相似文献   
83.
三垟湿地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界面磷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物与上覆水间营养物质交换,成为导致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首要化学变迁过程.分别在三垟湿地的柑橘林(S1)、景观用地(S2)和生活用地(S3)取样,研究了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界面磷形态以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沉积物TP增加时,间隙水PO3-4和可溶性总磷(TDP)也增加.要削减磷在上覆水中的含量,控制间隙水PO3-4或TDP是一良策.(2)随着沉积物铁磷、铝磷的增加,间隙水PO3-4也增加.在三垟湿地沉积物中,铁磷和铝磷含量都可作为间隙水PO34-含量的指示.(3)S1、S2和S3的沉积物活性磷、间隙水TDP和上覆水TDP存在明显的浓度梯度,沉积物活性磷>间隙水TDP>上覆水TDP.说明在三垟湿地中,沉积物活性磷是磷释放的关键因子,而沉积物-间隙水界面则是磷释放的关键界面.  相似文献   
84.
通过在公篓矿充分采动、沉降稳定后的采空区地面施工钻孔,对采空区上覆岩层的导水性进行观察,测试和分析研究,确定导水裂隙带高与煤层采高的关系,计算公篓矿水体下采煤的最小防水安全煤岩柱尺寸,为右江河底下采煤提供可靠依据。对地层条件相似的矿山开展水体下采煤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5.
着重介绍上开门蒸压釜开门机构的结构设计及制造要点。  相似文献   
86.
再生镉柱用于水中NO^—3—N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中硝酸盐氮的测定方法较多,其中镉柱还原法具有还原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中硝酸盐氮的测定。镉柱在硝酸盐氮测定中,使用一段时间后,还原能力下降需要更换新柱。今对其进行再生处理,取得较好效果。1再生方法将镉粒倒入烧杯中用2mol...  相似文献   
87.
巯基棉富集-毛细柱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水中的甲基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巯基棉富集-毛细柱气相色谱法对水中甲基汞进行测定,具有选择性强,回收率高,灵敏度高等优点。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达到85%以上,最低可检出0.6ng/L的浓度。研究结果表明,与填充柱法相比,毛细柱法对目标物的分离效果好,且不会发生柱中毒反应,避免了用氯化汞对色谱柱进行处理的步骤。论证了用甲苯代替苯做为萃取剂的可行性,证明用甲苯代替苯对测试结果没有显著影响,使用甲苯可以避免实验人员暴露于毒性较大的苯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88.
近年来,太湖蓝藻水华问题日趋严峻,除藻技术是解决该问题最直接而有效的手段,对现有各类除藻技术进行了比较,并以"加压上浮法"应急除藻技术在苏州阳澄湖局部地区的示范工程为例,介绍了该方法的技术原理、技术实现以及在工程应用中的实际意义,为同行在水源地或特殊功能区除藻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综合比较不同土壤前处理和分析测试方法,建立了快速溶剂萃取-SPE硅胶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土壤中PAHs16种化合物的方法,并对各步骤进行了条件优化。方法检出限在0.77ug/kg~15.4ug/kg之间,基质加标回收率在63.0%~116%之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在2.23%~17.0%之间,符合美国EPA标准,是一种安全、低毒的分析方法。土壤标准参考物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离效果良好,能够满足土壤分析测试要求。本方法也适用于农产品中PAHs16的检测。  相似文献   
90.
将四乙氧基硅烷(TEOS)和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EAPTES)作为共聚前体,采用在毛细管内原位聚合的方式制备得到氨基功能化的有机-无机杂化整体柱,将其作为针式固相微萃取(SPME)介质,建立了现场分离富集环境水中As(V)的SPME方法,优化了有机-无机杂化整体柱富集As(V)的实验条件,并研究了整体柱对As(V)的吸附/洗脱性能和富集能力,实现了环境水样中As(V)的高效、快速、高选择性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