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12篇
安全科学   9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304篇
基础理论   124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为了解营养盐及Ca2+浓度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长及竞争关系的影响,以M11培养基为基础,设置了不同的营养盐水平和Ca2+浓度组,进行了2种藻的单独培养试验和混合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在单独培养试验中,2种藻在试验Ca2+浓度范围内的生长规律均为:超富营养条件>富营养条件>贫营养条件,其中铜绿微囊藻的生物量总体表现为随Ca2+浓度的升高而减少,而斜生栅藻的生物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在混合培养试验中,贫营养水平条件下,在试验Ca2+浓度范围内斜生栅藻的竞争生长能力一直强于铜绿微囊藻,而在富营养和超富营养水平条件下,低Ca2+浓度组(≤20 mg/L)铜绿微囊藻的竞争生长能力强于斜生栅藻,高Ca2+浓度组(100 mg/L)其竞争生长能力不如斜生栅藻。  相似文献   
612.
盐生植物修复海水养殖尾水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海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尾水排放量日益增加,目前已超过了陆源入海污水的排放量,并带来了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因此对养殖尾水修复变得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盐生植物修复海水养殖尾水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其修复能力及修复机理,并总结了盐生植物在净化海水养殖尾水中需关注的问题,展望了该净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13.
鱼脍兴起于先秦,盛行于汉魏至宋元,衰微于明清,其本质是生食,与中国主流饮食中的熟食相对。以结构人类学中"生"与"熟"的二元关系为分析框架,对鱼脍兴衰流变进行"生/熟"汉文化社会深层次的探析。生食的"脍不见血"曾让鱼脍无限接近熟食文化,受到古代各阶层民众的追捧。然而,生食始终难以克服"自然"和"他者"的历史局限性,如今中原地区鱼脍的祭祀和饮食功能已被弱化,鱼脍发生"中心——边缘"转移,表明"生"与"熟"从并存走向对立的结构。  相似文献   
614.
不同pH下对硝基酚(p-NP)对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的毒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研究水体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基准,考虑环境因子对污染物生物效应的影响,选取生长速率(μ),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LOEC)和半抑制浓度(EC50)为指标,研究了不同pH(7,8和9)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生长以及对对硝基酚(p-NP)毒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pH为7~9时,小球藻和斜生栅藻均可正常生长,但各自最适生长的pH不同,小球藻的最适生长pH为8,而斜生栅藻的最适生长pH为9. p-NP对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的毒性均随pH的增大而降低,pH为9时毒性最小,但p-NP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比对小球藻的大,即斜生栅藻对p-NP要比小球藻更敏感. 因此,在研究p-NP的水生态基准时,应该考虑pH的影响.   相似文献   
615.
着生藻类是河流生态系统的主要初级生产者,了解城市化对着生藻类多样性的影响对于城市河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深圳市河流为例,研究了河流着生硅藻性状及物种、功能多样性对城市干扰的响应.研究发现城区和郊区的水质状况差异显著.城区样点的NH4+-N、NO2-N、TN、TP和DOC浓度是郊区的3~20倍不等.水环境的巨大变化也导致了河流着生藻类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城区组物种丰富度、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显著高于郊区组,而功能均匀度则显著低于郊区组.并且在21个硅藻性状中,有15个性状在城区和郊区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用随机森林模型拟合着生藻类生物多样性与水质指标的关系,结果发现硅藻性状对城市化反应较其他指标更为敏感.特别是小型、可动、低共位群和运动群这4个性状指标,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解释率能达到40%~60%,而生物多样性指数构建的模型解释率只有15%~25%左右.总体来说,TP和TN是影响城市河流着生硅藻多样性的主要水质指标.在营养水平高的城市样点.个体较大、能够移动的硅藻占有主导地位;而在营养水平较低的郊区...  相似文献   
616.
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构建“生产-生活-生态”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三角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黄河上游地区三生功能状态、趋势以及耦合协调性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1998—2017年黄河上游地区三生功能均显著上升,其中生产、生活功能的增长速率略高于生态功能;其相互作用随着时间从极低水平缓慢发展,先后经历了低水平和中等水平,最终发展到高等水平;耦合协调水平由低水平向中等水平波浪式发展,其中陕西省耦合协调水平相对较高,但距离高度协调还存在一定差距。在黄河上游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应根据三生功能耦合特征及影响因素,制定差异化策略,从而解决生产、生态功能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617.
斜生栅藻对低浓度无机磷去除和生长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分析了低磷浓度培养条件对斜生栅藻生长情况的影响,以及斜生栅藻对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斜生栅藻在初始细胞浓度为1×105个/mL时,可以在22h内将初始浓度0.02~0.10mg/L的磷全部去除.在初始磷浓度0.02~0.10mg/L范围内,随磷浓度的增加藻体的生长速度增加,且最大生物量也明显增大.研究发现磷浓度对斜生栅藻的形态有重要影响,在外源磷充足的条件下,斜生栅藻多为四聚体,但随着磷浓度的逐渐下降,藻细胞从四聚体,分离为二聚体,最后以单聚体为主要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618.
通过对松花江哈尔滨江段着生藻类的调查,重点研究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投入使用后,该江段着生藻类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该工程投入使用后,哈尔滨江段的着生藻类种类增加8个属、密度增加10.8倍,水体呈现出蓝绿藻比例升高、污染指数下降等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19.
为研究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中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及其产电效率,在厌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中构建了MFC,并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增加了MFC构建可以使装置的COD去除率从87.67%提高到96.19%,总氮和悬浮物去除率也有一定提高,分别从61.6%和84.6%提高到64.7%和87.9%,但对氨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影响不明显。稳定期,当外接500 Ω电阻时,装置中MFC的输出电压可达到0.33~0.51 V,总产电功率和库仑效率分别为169.13~192.12 mW/m3和2.50%。微生物分析表明,装置中构建MFC可以提高整个装置中与产电和有机物去除相关的微生物(Trichococcus)、好氧区的脱氮微生物(Dokdonella和Rhodobacter)和除磷微生物(norank_f__Caldilineaceae和Anaerolineaceae)等的相对丰度,从而提高装置的污水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620.
利用城市污水培养能源微藻可以实现水质净化和生物质生产的耦合,备受关注。生物质生产效率较低是限制其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混合培养是提高微藻生物质产率的一种潜在方法。为筛选出城市二级出水条件下合适的能源微藻混合藻种,考察了二级出水条件下3株高含油脂藻种栅藻LX1(Scenedesmussp. LX1)、椭圆小球藻YJ1(Chlorella ellipsoidea YJ1)和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slis)单一藻种和两两混合培养时的生长特性,比较了各微藻单一藻种及两两混合培养时的生长特性参数及生物质产量。研究结果表明,3种微藻的两两混合组合均能在二级出水条件下正常生长,各微藻干物质量浓度在第10天左右均能达到100 mg·L^-1左右。与栅藻LX1和椭圆小球藻YJ1相比,雨生红球藻在两两混合培养条件下表现出更高的藻细胞干物质量浓度增长趋势。3种微藻的内禀生长速率均显著高于各自的单一培养,栅藻 LX1和雨生红球藻混合培养时分别达到最高内禀增长速率(分别为1.36 d^-1、0.97 d^-1)。栅藻LX1与雨生红球藻混合培养时比生长速率分别为0.59 d^-1和0.42 d^-1,分别比栅藻LX1和雨生红球藻的单一藻种培养提高了36%、9.0%。与单一藻种相比,混合培养促进了微藻的生物质产量,栅藻LX1和雨生红球藻混合藻种的生物质产量(277 mg·L^-1)分别比栅藻LX1、雨生红球藻的单一藻种培养提高了64%和42%。栅藻LX1与雨生红球藻藻种组合具备作为二级出水条件下能源微藻培养合适混合藻种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