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9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200篇
安全科学   86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24篇
综合类   1080篇
基础理论   389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47篇
社会与环境   154篇
灾害及防治   8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41.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量交换、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研究生态补水对永定河两岸植被覆盖度的变化的影响,基于Landsat-8卫星影像数据,利用影像图差值比较法、皮尔逊相关系数、残差分析等方法对永定河生态补水前后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4—2020年永定河两岸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格局,植被覆盖度变化呈现优化趋势,改善区域面积大于退化区域面积。(3)植被覆盖度与年气温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17,与年降水量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15。植被覆盖度总体上与气温呈负相关,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但具有显著性(P<0.05)的面积分别仅占23.03%和16.26%。(4)生态补水前,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主要是负面影响,而在生态补水后,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逐渐向好,发挥正面影响的面积占比63.04%。2014—2020年期间人类活动变化的趋势向促进植被覆盖度增长的方向发展。(5)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于植被覆盖度改善和轻改善区域相对贡献在60%以上的面积占比分别为16.98%和68.09%,人类活动对于植被覆...  相似文献   
542.
543.
544.
公路桥梁作为交通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活动的顺畅运行至关重要。然而,桥梁在遭受火灾等灾害时,其结构完整性和功能性往往受到威胁。本研究分析了火灾对桥梁结构材料的热学影响和结构完整性的潜在损害,重点关注钢材和混凝土在高温下的性能变化。详细讨论了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如声波检测和红外热成像以及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在桥梁安全评估中的应用。探讨了损伤评估模型,特别是计算模拟在理解火灾影响方面的作用。在加固与修复策略方面,本文着重于材料选择、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强调了在实施过程中的安全和环境考量,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45.
油田企业作业地域分布辽阔,面对的自然灾害种类多、风险高,洪水灾害是对油田企业的生产设施和作业现场影响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且其引发的次生灾害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文章梳理总结了油田企业常见的洪水灾害类型和灾害特征,并结合油田企业实际情况,从重要生产设施和重要作业场所入手,研究如何做好洪水灾害防控、开展灾害应对处置,提出企业防洪应急工作要求,以在灾后尽快恢复作业和生产。  相似文献   
546.
利用太原市主城区2000年、2010年和2019年3期Landsat影像反演出地表温度,用均值-标准差法将地表温度划分为6个等级得到相应的太原市主城区热岛区分布图并对其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原主城区的热岛面积呈先减弱后增强的态势;热岛区与建设用地扩展范围在空间上较为吻合,为沿平川地带向南发展;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度呈显著线性负相关,植被覆盖度每增加0.1,地表温度下降约0.8℃左右;建设用地的地表均温最高,是城市热岛效应加剧的主要因素,植被覆盖区及水体的地表均温较低,有利于缓解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547.
本文通过遥感技术,从土地利用/覆盖、植被覆盖和生态功能三个方面对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2000-2020年间的生态环境状况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1)土地利用与覆盖类型中林地、水域湿地、建设用地、耕地面积呈增加趋势,未利用地(沙地)和草地(灌丛草地)面积呈减少趋势.(2)植被覆盖度较低,植被覆盖指数均值为15,绝大...  相似文献   
548.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多重因素影响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洪湖湿地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依据多年监测结果,分析了洪湖湿地植物多样性和植被现状,认为湖滨带过度开发、江湖阻隔、旱涝频发、水体富营养化、入侵种泛滥等可能是影响洪湖湿地植物多样性保护的突出问题,就此提出了"退垸还湿"恢复滨岸带湿地、实施水系连通和水资源优化调控、改善水质和积极控制入侵种等对策建议.同时认为,长江中下游河湖水网的自然水文联系是维持区域水生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应注重域内河湖湿地恢复、提高流域内大小河湖湿地的植物多样性、恢复自然水文过程和水系联系、形成多样性保护的河湖网,才能为流域湿地植物多样性维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49.
嘉陵江是长江水系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支流,近年来嘉陵江流域出现严重水土流失,在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和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下植被覆盖发生了明显变化,研究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未来趋势和影响因素,可为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参考依据.基于MODIS-NDVI时序数据和地面气象数据,借助3S技术和线性趋势分析、Hurst指数、变异系数等方法多角度分析了嘉陵江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未来趋势,并结合Mann-Kendall(M-K)检验与偏相关系数研究气候因子对植被覆盖的影响.结果 表明:(1)近20年来嘉陵江流域植被覆盖总体呈上升趋势,增加速率为2.9%/10a,且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差异,表现为上中游偏高,下游偏低;(2)嘉陵江流域植被覆盖呈增加趋势和减少趋势的面积分别占88.68%和11.32%,具体表现为陇南陕南地区及中下游东部地区显著增加,流域西北部与南部各市县城区减少;(3)流域北部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的波动性强于南部地区,中东部地区波动最小.(4)嘉陵江流域植被覆盖变化反向持续性较强,植被变化呈持续退化趋势的主要在碌曲县南部与流域南部各市县城区,呈持续改善趋势的主要在广元市剑阁县与苍溪县,其余区域呈由退化到改善的趋势;(5)气温对嘉陵江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最大,且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均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相似文献   
550.
植被覆盖度是描述区域内植被修复和生长的重要因子,定量研究了FAST项目实施前后植被覆盖度变化时空特征,并利用景观格局对该区的植被覆盖度进行分析.基于Landsat TM/OLI影像反演FAST电磁波宁静区2008~2018年5期植被覆盖度数据,利用Fragstats 4.2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结果 表明:(1)2008~2018年,林地的增长趋势明显,该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呈现明显的时空差异特征,植被覆盖类型上,2008年集中在中、低植被覆盖度,2018年多为中高、高植被覆盖度.(2)从植被覆盖度的转移情况可以看出,植被覆盖度增加的面积远大于退化的面积,增长趋势显著.核心区2010~2016年的植被覆盖度增长面积为48.01 km2,退化面积仅为16.19 km2,实际表现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森林面积增加.(3)FAST电磁波宁静区林地面积的增加对植被覆盖度具有正向影响,同时在景观格局上表现为植被覆盖度的斑块密度和斑块数量呈下降趋势,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连通性增强,景观格局趋于稳定,聚集度上升,说明有效的林地保护措施对该地区的景观格局影响很大,稳定的景观格局对台址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为该地区不同范围的植被保护力度提供遥感监测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