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4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11篇
安全科学   87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25篇
综合类   1090篇
基础理论   392篇
污染及防治   60篇
评价与监测   47篇
社会与环境   155篇
灾害及防治   8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河流生态缓冲带(后称“缓冲带”)对改善河流水环境、控制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等具有重要作用。如何确定缓冲带的宽度并对其进行合理构建,已成为学者与管理部门关注的热点之一。以浙江省湖州市平原河网型河流大钱港(溇港)为例,基于VFSMOD模型计算和地形坡度、水体流向、土地利用状况、降水条件、土壤类型等现状条件,确定了农田型河段、村落型河段、林草型河段的缓冲带宽度;针对城镇型河段,结合城市河道蓝线,确定了缓冲带的宽度。结果表明,大钱港干流左右岸缓冲带长度共约16.1 km,面积共约0.408 km2;同时,采用GIS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实现了缓冲带的可视化表达。结合农业农村面源污染负荷空间分析,筛选出高污染入河负荷区中的唐家浒自然村汊港段,并提出了缓冲带修复方案,以期为其他缓冲带划定与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2.
以农业面源污染阻控为目标的河流生态缓冲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流生态缓冲带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国家已将河流生态缓冲带的构建与维护作为控制流域面源污染的关键措施。针对河流生态缓冲带的农业面源污染阻控功能,梳理了河流生态缓冲带的研究进展。基于河流生态缓冲带类型的划定,重点总结了河岸植被缓冲带的阻控机制及影响阻控效果的主要因素、氮磷削减途径和缓冲带生态构建模式,并就植被缓冲带对污染物的削减机理及量化方法、缓冲带的设计理念与构建模式、缓冲带的长期效果评估和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我国河流生态缓冲带的科学划定、生态构建以及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3.
844.
为了解汶川地震后滑坡体的植被恢复状况及驱动因子,于2012年8-9月在都江堰市四川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地震滑坡体上的植物物种组成、生长状况及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共调查了127个10 m×10 m样方;并利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了影响滑坡体自然植被恢复的关键因子.结果显示:(1)滑坡体生长的维管植物有38科67属75种,以菊科(13种)和蔷薇科(7种)物种最为丰富,其余科的种类都较少;(2)物种生活型方面,草本植物种类最多,有47种,占总数的62.67%;其次为木本植物,有25种(包括灌木19种,小乔木6种);藤本植物仅3种;(3)滑坡体植被类型主要为灌丛及灌草丛,进一步可划分为10个群系,主要以灌丛为主,川莓(Rubus setchuenensis)和光滑悬钩子(R.tsangii)为主要的建群种,在滑坡体上常构成单优势片层或混合生长形成共优种;(4)植被总盖度大于30%的样方占62.99%,最高达85%;植被平均高度超过1 m的样方占60.63%,最高达2.5 m;植物物种数超过5种的样方占84.25%,最多的有17种;(5)广义线性模型结果表明,坡度、样方位置、距林缘最近距离以及地表砾石盖度为影响滑坡体自然植被恢复的关键因子:坡度越大,灌木盖度越低,植物物种数也越少(B0,P0.001);砾石盖度越高,植被总盖度、灌木盖度和植被平均高度都越低,植物物种数也越少(B0,P0.05);距林缘最近距离越远,植被总盖度和平均高度都越高(B0,P0.05);残留植被盖度越高,灌木层的盖度也越高(B0,P0.05);位于滑坡体下部样方的植被总盖度显著高于中部和上部(B0,P0.01).研究表明,汶川地震后滑坡体上的植被大多都能够进行自然恢复,并逐渐向灌木和乔木林方向正向演替,但不同区域的恢复速度和建群种会存在差异;次生演替初期,小尺度范围内地形条件及地表基质状况的差异性对植被的恢复状况以及演替进程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5.
在对广西桂西地区9个特困县农村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生态环境恶化的特征后,提出在这些地区恢复生态环境的措施,并对这些措施进行效益分析,得出其可行性。最后指出解决贫困地区生态危机的途径。  相似文献   
846.
1序随着全球性的人口增长及工业化,人们对水的需求日益增长c人类的种种活动导致了河流在其多样性、流域范围、流量、流速及持久性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对河流恢复的规划及管理也变得虎来越紧迫、越重要并成为地区乃至全球环境管理的重点。同时我们认识到,任何有关河流恢复规划的制定都受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的影响与制约。一个好的河流恢复规划应具有固定、合理及灵活等特性。本文将从技术角度简要阐述将固定性。合理性及灵活性同时体现在河流恢复规划中的必要性及制定方法。2什么是河流恢复对一个概念的不同理解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47.
秦仁杰  刘朝晖 《交通环保》2003,24(Z1):167-170
探讨了高速公路旧路改建(维修)中的景观恢复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48.
849.
高速公路路域植被恢复设计与施工技术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龙  叶慧海 《交通环保》2002,23(1):13-16
在高速公路建设之后 ,对其破坏的植被尽快进行恢复是一项重要内容 ,多年来由于指导思想不同 ,实施效果与预想相差很大。本文力求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 ,从设计、施工和养护几个植被恢复重要环节进行分析 ,寻求适宜的高速公路生态恢复技术  相似文献   
850.
去年底,一份时间最新、内容详实的调查报告,向公众展示了目前令人堪忧的西部生态环境现状。由国家环保总局、中科院、国家测绘局、西部12个省市区及有关科研部门举办的“西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活动,自2000年4月展开,历时一年半。调查数据(截至1999年底)涉及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灾害等多领域,共9类193项。主办单位称:该调查进程详实、手段科学、结论客观,完全可以满足“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此前,已有不少生态专家指出,我国近年来对西部建设加大了各项投入,但投入的增加并未使西部生态得以尽快改善,有的地方甚至反而有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