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6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579篇
安全科学   498篇
废物处理   44篇
环保管理   101篇
综合类   1583篇
基础理论   263篇
污染及防治   150篇
评价与监测   94篇
社会与环境   51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61.
低温SBR反硝化过程亚硝态氮积累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采用SBR法处理经缺氧/厌氧UASB预处理的渗滤液,在SBR反硝化过程观察到明显的亚硝态氮积累现象.在此基础上,为深入了解反硝化过程亚硝态氮积累的机制,考察低温条件下5种类型碳源(甲醇、乙醇、乙酸钠、丙酸钠和葡萄糖)对SBR反硝化过程亚硝态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3.9℃情况下,甲醇、乙醇、乙酸钠、丙酸钠为反硝化碳源时,系统内均发生明显的亚硝态氮积累.此外,4种不同初始NO_3~--N浓度(64.9、 54.8、 49.3、 29.5 mg/L)还原过程中, NO_2~--N最大积累浓度分别为37.8、 21.5、 25.2、 18.8 mg/L,积累速率(N/VSS·t)分别为 0.117、 0.136、 0.235、 0.068 g/(g·d),并且ORP曲线先后出现"nitrate knee"和"nitrite knee"2个拐点,可分别指示NO_3~--N、NO_2~--N还原反应结束.  相似文献   
962.
何涛 《安全》2021,42(8):52-56
为确保某大空间会堂的防火安全,本文基于其使用功能需求和建筑设计特点,提出防火设计难点,从防火分隔、安全疏散、可燃物控制及消防设施等方面提出防火设计策略,运用火灾动力学和消防安全工程原理,提出消防安全目标,设定典型火灾场景,通过计算机烟气扩散和人员疏散模拟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防火设计策略能够满足人员疏散的安全目标.  相似文献   
963.
为研究环境风速对液化天然气(LNG)泄漏扩散过程的影响,采用Fluent建立LNG连续泄漏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开展不同风速下LNG泄漏扩散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LNG泄漏扩散分为扩散初期、扩散中期、扩散后期3个阶段,扩散过程中LNG从低温重气逐渐转变成轻质气体。环境风速对气云的扩散主要体现在:低于5级风时,云团以两侧卷吸为主,气云表现为"叶状分叉"、中间低两端高,此时气云横风向扩散较快,甲烷扩散距离与冻伤距离随风速增大而增大;而高于5级风时,云团以顶部卷吸为主,气云表现为云团坍塌、中间高两端低,此时气云垂直风向扩散较快,甲烷扩散距离与冻伤距离随风速增大而减小。初步建立了LNG蒸气云爆炸风险范围与冻伤区域和泄漏时间、环境风速的函数关系,可为爆炸风险区域和低温冻伤区域的预测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64.
典型水稻土中硝态氮垂直穿透状况及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硝态氮(NO3--N)不但可以污染地下水,也会造成河流和湖泊的富营养化.用穿透曲线(BTCs)描述室内土柱模拟的NO3--N在太湖地区3种典型水稻土(白土、黄泥土和乌栅土)中的垂直穿透状况并用Hydrus-1D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3种水稻土中NO3--N穿透土壤各土层所用的平均时间按从长到短的顺序为:黄泥土、乌栅土、白土,而峰值大小则正好相反,从大到小依次为:白土、乌栅土、黄泥土.因此,在白土样区过量施用氮肥最容易对水体造成污染.3种水稻土中NO3--N的穿透曲线都呈不对称分布,曲线尾部均存在一定的拖尾现象.通过对NO3--N穿透土壤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可知,土壤容重和粘粒含量是影响NO3--N穿透的主要因素,土壤容重越大或粘粒含量越高,穿透所需的总时间就越长,峰值就越低且拖尾现象越严重;有机质含量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用Hydrus-1D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模拟,所得的穿透曲线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都在0.9以上.同时,在模拟过程中还得到了土壤饱和导水率和NO3--N的垂直扩散率等难以实测的参数,说明利用Hydrus-1D模型不但可以准确地预测NO3--N在研究区土壤中的运移状况,也可以推算出该地区水分和养分运移的参数.  相似文献   
965.
锦州湾表层沉积物正构烷烃特征参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泽利  马启敏  程海鸥  徐绍箐 《环境科学》2011,32(11):3300-3304
研究了锦州湾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含量、组成特征、特征比值及其来源.采集18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经正己烷/二氯甲烷(体积比1∶1)混合液索氏提取、净化浓缩后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正构烷烃含量(Σn-Alk)范围1.9~4.2μg.g-1,平均值2.6μg.g-1,各个站位组成特征相似,都表现为双峰型,显示了陆源与海源双重贡献特征.ΣC25~31贡献值为20%~32%,短/长链比值L/H均值为0.67,C31/C19均值3.06,类脂物比值TAR均值为2.02,3个参数显示锦州湾沉积物外来源陆源贡献值要大于海洋源,特别是2、3和7站位受到陆源河流输入影响较大.碳优势指数CPI范围1.19~2.63,均值1.73,接近于1;姥鲛烷和植烷比值Pr/Ph为0.91~1.28;样品中普遍存在不可分离化合物UCM,U/R比值为2.2~4.3,此3个参数显示出13和15站位有石油输入特征.多种特征参数比值综合分析表明该海域受到了陆源输入和石油烃污染的威胁,这可能与锦州湾地区河流排污、港口航运有关.  相似文献   
966.
万安水库春季二氧化碳分压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为研究河道型水库二氧化碳释放特征,于2009年5月利用喷淋-鼓泡式平衡器-非分散红外检测器系统对万安水库二氧化碳分压[P(CO2)]进行了走航观测,并比较了入库水体和出库水体p(CO2)特征.结果表明,水库入库水体章水、梅江、桃江都具有很高的二氧化碳分压,分别为211.5、91.7、259.7 Pa;走航结果表明库区来...  相似文献   
967.
沉积物悬浮频率对水体颗粒态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大鹏  黄勇  范成新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10):2217-2222
通过室内试验模拟沉积物在不同频率下的悬浮过程,研究了悬浮频率对颗粒态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悬浮导致颗粒态磷的生物有效性显著降低,30d时,藻类可利用态磷(AAP)占悬浮物总磷(Tot-P)的百分比仅为初始状态(56.75%)时的26.24%(悬浮频率较小)和20.04%(悬浮频率较大).内源磷形态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968.
不同磷源对土壤镉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研究采用湖北省具有代表性的黄棕壤和潮土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5种磷源和5个施磷量(0、0.1、0.2、0.4、0.8g.kg-1,以每kg土中有效态P2O5含量计)对土壤镉(Cd)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8周后,随着磷酸氢二铵(DAP)、磷酸二氢铵(MAP)和过磷酸钙(SSP)施入量的增加,两种土壤的pH均显著...  相似文献   
969.
北运河下游灌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非点源氮素输出规律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通过对北运河下游灌区3种土地利用方式(农田、林地和村庄)进行降雨径流水质监测,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地表径流溶解态氮素的流失情况.结果表明,林地总氮浓度最低,为3.14mg·L^-1;农田较高,为12.68mg·L^-1;村庄最高,为17.81mg·L^-1.氮主要以有机氮、铵氮、硝态氮这3种形态流失,流失比例分别为3...  相似文献   
970.
Effects of humic acid on phytoremediation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s in soil simultaneously contaminated with heavy metals were evalu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