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6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579篇
安全科学   498篇
废物处理   44篇
环保管理   101篇
综合类   1583篇
基础理论   263篇
污染及防治   150篇
评价与监测   94篇
社会与环境   51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971.
为加强闽清县大暴雨雨量风险预测能力,减小常规统计方法对雨量预测结果的误差,利用1971-2010年共18个大暴雨过程的雨量数据,基于信息扩散技术分别对台风和非台风(包括过程性强降水和强对流强降水)引起的大暴雨进行雨量风险预测.结果表明:24 h雨量100~120 mm为高风险水平,风险概率在34%~100%之间,其次为...  相似文献   
972.
李修涛  王宇 《内蒙古环境科学》2011,(11):227-227,251
摘要:本文针对大气环境影响,结合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测方法阐述了大气环境影响模型及应用。有力的分析和描述了大气环境影响的多种模式,使我国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更加科学性、具体性、多样性。  相似文献   
973.
利用薄膜扩散技术(DGT)原位富集天然水体中的甲基汞,溶剂洗脱后进入水相连行乙基化反应,与气相色谱(GC)联用,冷原子荧光光谱法(CVAFS)测定.实验结果显示,26"(3条件下在超纯水中放置24 h,典型DGT单元的最低检出限为0.014 ng/L;延长放置时闻或者减少扩散层厚度,可以得到更低的检测限.相对标准偏差<...  相似文献   
974.
等值线图绘制是大气扩散研究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C#编程技术,通过Surfer Active X Automation接口技术,在程序中实现了对Surfer等值线图绘制各方法和属性的调用,完成了等值线图的程序化批量绘制,并应用此技术实现了大气污染扩散的动态演示。该技术的运用使得大批量规格化绘制等值线图、向量图等变得简单易行,有助于提高研究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75.
用盐酸/正丁胺/硫酸铜法浸出废线路板中的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红燕  崔兆杰  姚雅伟 《环境科学》2010,31(12):3099-3103
采用盐酸-正丁胺-硫酸铜混合体系,以铜为目标模拟物,通过改变盐酸浓度、正丁胺浓度、硫酸铜质量、温度等条件,建立并优化了废旧线路板中铜的浸出方法.结果表明,在盐酸浓度为1.75 mol/L、正丁胺浓度为0.25 mol/L、硫酸铜质量为0.96 g、温度为50℃的条件下,8 h后0.25 g铜可以完全被浸出.在此条件下,9 h后1 g废旧线路板样品中铜的浸出率可以达到95.31%.该体系对铜有较好的浸取效果,有反应条件温和、浸出液可以再利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976.
以沂蒙山区的棕壤为例,利用野外原位模拟降雨试验,在分析荒草地、侧柏林、金银花、山楂园和花生地等5种典型覆被下棕壤坡地径流溶解态氮(DN)、磷(DP)输出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下棕壤主要理化性质差异对径流DN、DP输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雨强度(70 mm·h-1)、地形和植被覆盖度等条件较为一致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977.
采用理论分析结合现场实测数据,以黄河厚冲积层地质条件下某深大基坑开挖为实例,利用修正剑桥、西原正夫及改进的西原正夫等5种本构模型,通过FLAC仿真软件构建3D数值模型,分析基坑开挖引起的围护桩变形规律、墙后土体沉降变化特征、坑底土体上移趋势及抗浮桩侧摩阻力分布特点。结果表明:西原正夫本构模型可描述粘土体的蠕变变形,能准确追踪围护桩侧向位移;修正剑桥模型通过自动调整自身抗剪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参数,可给出墙后土体沉降的正确规律;摩尔库伦模型拟合得到的坑底土体上移曲线与现场实测数据较吻合;在改进的西原正夫及修正剑桥模型下,计算得到的抗浮桩侧摩阻力最为保守。上述规律可供预测基坑后续运营期间的结构变形、延长结构的服役年限参考。  相似文献   
978.
2004~2009年我国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地下水硝态氮评价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利用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2004~2009年31个典型陆地生态系统38个浅层地下水井硝态氮(NO 3--N)的监测数据,评价我国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地下水NO 3--N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农田(4.85 mg.L-1±0.42 mg.L-1)、绿洲农田(3.72mg.L-1±0.42 mg.L-1)、城市(3....  相似文献   
979.
巴蓓  石林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10):67-69,161
文章研究了粉煤灰在热处理过程中汞的逸出规律,通过改变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通气流量等条件,利用安大略水法,对逸出的零价汞(Hg0)和二价汞(Hg2+)以及总汞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加热温度达到400℃时,飞灰中的可挥发汞已基本完全释放,逸出量大约为0.2μg/g。当加热温度升高到600~1 000℃之间时,零价汞含量明显降低,而二价汞含量明显升高,可以观察到较为明显的零价汞氧化为二价汞的现象。汞的逸出量与氧化程度主要与加热温度有关,而加热时间与通气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在1 000℃,加热时间30 min,通气量0.5 L/min的条件下,可挥发汞将完全逸出并有部分零价汞被氧化。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在对粉煤灰进行加热处理时,需要对其中汞的二次释放现象加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80.
使用自制改性石墨/PTFE气体扩散电极作为阴极,铁电极作为阳极,构成电-Fenton反应体系对2,4-二硝基苯酚废水进行处理。一定电解条件下,研究了D(N/P)、D(N/P/Cu)自制气体扩散阴极电极对2,4-二硝基苯酚废水的处理效果及处理过程废水中金属离子、电导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电解60 min时D(N/P/Cu)电极对DNP的去除率达到80.9%,最大去除率比D(N/P)高22.43%。阴极电极中铜离子的掺入不仅提高了电解效率,而且也大大降低了铁阳极的消耗及铁泥的产生量。对D(N/P/Cu)电极电解后的沉淀底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发现沉淀物中除了未被降解的DNP外还含有分解产生的小分子烷烃类、胺类等中间产物。通过SEM对改性石墨电极表面进行了观察,发现电极材料粘合牢固紧凑,表面分布许多微小气孔,其中在改性石墨中掺入铜离子的D(N/P/Cu)电极表面更加致密光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