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2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29篇
安全科学   139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85篇
综合类   745篇
基础理论   66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105篇
社会与环境   45篇
灾害及防治   40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南昌地震台地下水位变化异常的分析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篇文章主要通过对南昌台地下水位资料变化的处理分析,利用求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加速度来判别和分析地震异常,并初步进行试验预报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32.
结合2005年阜新市全年空气质量和气象因素实测数据及气象预报数据对多元回归法预测空气质量进行探索,筛选出多种优化回归效果的途径,用优化后的数学模式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关性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3.
针对主要污染排放源位于城市上风向的状况,对禄丰县城周围区域大气污染气象特征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大气污染物的主要迁移方向和优劣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34.
<正> 大气污染的发生与气象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形成山谷风、逆温等,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释稀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我们为了调查金竹山电厂二氧化硫的排放和其对东部地区的污染情况,于1985年6月和1986年6月,在金竹山电厂及其东部红安等地进行了气象观测,在电厂东部三条基本上成东北—西南走向的浅型山谷中进行了二氧化硫扇形布点采样监测。本文根据金竹山电厂地区观测到的气象资料以及二氧化硫浓度的监测结果,对当地的气象条件,如风向、风速和逆温对二氧化硫污染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5.
湖泊水质参数空间分析中异常值的识别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常值的存在对湖泊水质参数局部估计精度产生重要影响 ,制约了地统计学在湖泊水质研究中的应用。文章以太湖为例 ,介绍了在湖泊水质参数研究中的三种异常值识别和处理的方法。应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异常值的影响水平  相似文献   
36.
2004年12月26日和2005年3月29日在印尼苏门答腊北部分别发生8.7级和8.5级强烈地震后,对江苏地区前兆体应变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在这两次地震的震后都记录到了显著的异常,且异常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本文列出这些异常并浅析,以期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印尼大震对我国未来地震趋势的影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7.
自然降尘与常规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整理统计了1992年至1994年逐月自然降水和与之相应的常规气象因子监测数据,找到了自然降尘的季节性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求得了自然降尘分别与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气压、月平均风速、月平均温度、月降水量、月蒸发量的相关系数,并进行了检验,为污染预报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8.
在充分整理单台水氡资料的基础上,对发生在祁连山—河西走廊活动断裂系的5级以上地震进行了短临阶段水氡异常的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异常出现的频次、持续时间、异常结束到发震的时间、异常的范围等。进而对该地区5级以上地震水氡短临前兆异常的特征作了归纳。  相似文献   
39.
影响稻飞虱迁飞规律的气象环境成因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稻飞虱的迁飞与气象环境因素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与稻飞虱的迁飞规律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综合评述了气候条件对中国稻飞虱迁飞规律的影响。稻飞虱绝大部分集中在黄昏时分起飞,90.5%的稻飞虱集中在黄昏日落前20分钟内起飞,地面温度达25℃时起飞频繁。温度的空间分布决定了稻飞虱可以迁飞的空问区域,迁飞的上限高度为15℃等温线,稻飞虱空中群集的最适宜温度为17℃左右,且在最大风速层中迁飞,高湿度有利于其迁飞。迁入时期的强下沉气流及降雨可迫使稻飞虱大量降落。空中的风速是稻飞虱迁飞的动力速度。在我国,西南风和东北风对稻飞虱的南北迁飞起运载作用,副热带高压在我国境内的北进南退,是稻飞虱完成一次往返迁飞的动力。我国稻飞虱发生较重的年份大多出现在3—5月副高较强的年份。气候变暖、海温异常等大尺度气象因子主要通过影响大范围的气候环境来间接影响稻飞虱的发生与消长。  相似文献   
40.
根据区域水氡平均年离散度变化及应用“地下流体预报方法SHEP软件”,对水化资料和一些Rn,Cl-,Ca2+单项异常进行综合分析,于1996年10月提出:从1996年10月下旬至1997年下半年,在南长带海域(尤其是东经121°±1°,北纬33°±1°的区域)有发生Ms6.0级左右地震的可能,要特别注意1996年10月下旬至1997年上半年(信度CF=0.6)。本次南黄海6.1级地震映证了这一预报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