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6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22篇
安全科学   108篇
废物处理   90篇
环保管理   176篇
综合类   1121篇
基础理论   79篇
污染及防治   221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0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SCAL型间冷系统的循环废水中含有大量铁铝腐蚀产物,根据间冷循环水的水质特点,通过理论分析拟定了回收方案,通过工业实验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实施回收前需要对废水的温度、pH值、浊度和铁铝含量进行测定,当循环废水的水质指标不能满足水处理设备进水要求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将间冷循环废水和厂区生水在生水箱中混合后再进行回收处理。  相似文献   
222.
溶解性有机物(DOM)结构、组分复杂,传统水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深度处理工艺等对DOM去除有限,在消毒过程中可能生成消毒副产物.DOM的结构、组分影响其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效果.为了深入了解DOM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结构、形态变化,需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对其变化进行表征.本文围绕DOM在不同饮用水处理工艺中的分子量、馏分、芳香性及荧光组分等性质的变化,综述了当前饮用水研究较为广泛的预处理分级(物理分级-超滤膜过滤、化学分级-树脂吸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等表征方法的研究进展,对不同表征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期为准确评估水处理过程中DOM的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3.
本刊讯:2020年3月19日,中国锅炉与锅炉水处理协会以中锅协字[2020]15号文形式,公布了2019年度(首届)锅炉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的通知,全文如下:各有关单位:锅炉科学技术奖(奖励编号“0300”)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旨在奖励全国锅炉产业链科学技术活动中,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取得显著创新成果或做出特殊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相似文献   
224.
当进行高浓度废液纳滤膜分离工艺设计时,必须首先进行纳滤膜分离工艺试验,通过工艺试验确定:纳滤膜型号,完成膜的筛选工作;确定纳滤膜分离规律、分离模型、膜污染规律。利用获得的数学关系式确定主要操作运行压力、浓缩液流量、膜面积、组件数目、膜组件排列方式、冷却循环系统设计、纳滤膜污染的预测与清洗系统设计。纳滤膜清洗系统与自控系统应该根据试验结果并考虑纳滤膜生产商提供的数据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225.
饮用水生物预处理除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饮用水中氮元素各种污染形式间的转化机量,介绍了国内外利用生物预处理技术除氮的工艺和经验,讨论了运行控制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对生物预处理技术的除氮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26.
金属氢氧化物包被砂过滤柱吸附与去除水体中的微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氢氧化铁与氢氧化铝原位沉积包被砂作介质的过滤柱 ,用于去除脱氯自来水中人为污染的高浓度脊髓灰质炎病毒PV1、脆弱拟杆菌噬菌体B .fp和大肠杆菌E .coli.结果显示 ,包被修饰砂颗粒表面Zeta电动势由原来的 - 4 2 .8mV上升到 5 4 .7mV ,并因此提高了对微生物的吸附去除能力 .修饰砂过滤柱经 12 .5d连续过滤 30 0L水样后 ,仍可使进水微生物浓度分别高达n(cfu) /mL-1=5 .2× 10 6、2 .4× 10 5、2 .3× 10 5的E .coli、B .fp和PV1去除 92 %、97.2 %和 99.6 % .而未修饰砂柱 ,在相同条件下仅分别去除 5 3%、5 9%和 70 .6 % .修饰砂柱可在较大pH变化下稳定高效地去除微生物且在中性条件下效果最佳 ,这与未修饰砂柱明显不同 .扫描电镜显示 ,两种砂具有明显不同的表面结构 .修饰砂柱流出液中检测不到用于包被的铁、铝金属 ,说明氢氧化铁、氢氧化铝修饰物同砂结合牢固并因此提高了砂过滤柱的使用寿命 .修饰砂过滤介质可为饮用水处理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的去除病原微生物方法 .图 4表 4参 19  相似文献   
227.
利用离子色谱法检测臭氧处理的饮用水中痕量BrO^—3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阎炎  宋强 《环境化学》1997,16(3):292-293
70年代,研究发现饮用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Cl_2容易产生致癌物,例如三卤甲烷等.因此,环境保护部门和饮用水处理部门开始进行多种尝试,改变消毒方法,力争将危害身体的消毒副产物降至最低.臭氧消毒最有可能代替氯化消毒,然而臭氧消毒会将Br~-氧化成Bro_3~-,这使源水中Br~-的存在成为一个潜在的问题.即使浓度低至μg·1~(-1)级,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国家环保局(U.S.A.EPA)将BrO_3~-列为潜在致癌物.许多有关的法规制订部门都将潜在致癌物危害人体健康的标准定在10~(-5)g·1~(-1)甚至更低,美国国家环保局认为臭氧处理的饮用水中BrO_3~-的浓度应控制在1μg·1~(-1)以下.因此,分析方法必须能够对此浓度级的BrO_3~-定量,以便在设计臭氧处理工艺时将此污染物的浓度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228.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微生物絮凝剂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一种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因而引起科学界的高度重视.自70年代以来,美国和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已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包括合成絮凝剂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絮凝剂的化学本质、遗传基础和微观结构、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和絮凝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微生物絮凝剂的合成条件和提取方法等方面.文中还给出了微生物絮凝剂在污染治理等领域实际应用的若干事例.  相似文献   
229.
《环境化学》2007,26(1):I0001-I0001
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6日至9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大会由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专业委员会水处理化学学科组主办,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承办.来自全国3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环保部门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内蒙古大学党委副书记赵东和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局副局长石玉山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汤鸿霄先生和水处理化学学科组主任、华东理工大学姚重华教授作了大会发言.  相似文献   
230.
聚硫氯化铝絮凝效果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俊梅 《化工环保》1998,18(1):7-10
采用聚硫氯化铝(PACS)为絮凝剂进行废水处理试验,对其絮凝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PACS的SO4^2-含量,碱化度,投加量和水的pH对絮凝效果有影响,当Al^3+/SO4^2-(摩尔比)为14 ̄16,碱化度为65% ̄70%,pH为6 ̄9、PACS投加量为2 ̄4mg/L时,絮凝效果最佳,试验结果还表明,PACS比聚氯化铝(PAC)的絮凝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