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6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380篇
安全科学   201篇
废物处理   48篇
环保管理   70篇
综合类   851篇
基础理论   120篇
污染及防治   194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0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为了研究太原汾河景区的水质状况并为其水质保护和水华暴发预警及防治提供依据,2012年6月至10月,对该区域8个采样点的浮游藻类细胞密度、氨氮、总氮和总磷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多数样点总氮超标,总磷相对稳定,均不超标,氮磷比变化较明显,多数采样点以7月份的细胞密度较高,下游端较上游端浮游藻类生长旺盛,污染情况也较为严重。多数采样点浮游藻类细胞密度与总氮和氮磷比呈负相关,与总磷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82.
正物种灭绝是21世纪地球面临的一大灾难。科学研究证实,因为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物种灭绝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了1 000倍,目前平均每小时就有一个物种灭绝。关于物种灭绝以及它在物种形成(新物种的形成)中的作用,进化论生物学家不断提供全新的思想。富有影响的思想之一来自哈佛大学的斯蒂芬·杰伊·古尔德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奈尔斯·埃尔德雷德。他们的断续性平衡理论认为,物  相似文献   
983.
钛合金和95~#钢的电偶腐蚀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3%(以质量分数计)NaCl溶液中钛合金与95#钢的面积比以及它们之间的偶对间距对95#钢的电偶腐蚀行为。方法测量不同阴阳极面积比和不同偶对间距的电偶电流密度、电偶电位曲以及钢的腐蚀速率。结果偶对间距从24 mm减少到12 mm,降低50%,而腐蚀速率约增加34~45倍。结论电偶腐蚀速率随阴阳极面积比的增大而升高,随着偶对间距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984.
目的研究远地式辅助阳极发生电流单元的改变和距离平台的相对位置对平台电位分布及保护程度的影响。方法以位于渤海湾JZ120-1在役导管架平台为原型,构建了一个1∶20的缩比模型。在平台底部一定距离处放置一座远地式辅助阳极,研究恒电流下辅助阳极与平台底部间距和辅助阳极发生电流单元的改变对平台电位分布及其保护程度的影响。结果单座远地阳极即可实现对整座平台的腐蚀控制。辅助阳极距离平台越远,平台表面电位差越小,电位分布越均匀;辅助阳极距离平台越近,单支阳极较四支阳极保护下的平台表面电位差越大,距离越远,电位差越小,距离相同时,4支阳极较单支阳极保护下的平台表面电位差小,电位分布更均匀。尽管海水稀释20倍,钙质沉积层的沉积与覆盖仍是影响平台表面电位分布的重要因素。结论辅助阳极发生电流单元的数量、距离平台的相对位置以及钙质沉积层的覆盖是影响平台表面电位分布和保护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85.
通过对砂石加工废水水质特性的研究可知,该类废水悬浮物浓度高、沉降性能好、且随时间推移,沉降泥渣的比阻呈增大趋势,泥渣的脱水越来越困难。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处理该类废水的新工艺,并在中试规模将其与现行处理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新工艺运行稳定、处理成本较低,为0.53元/吨水、泥渣脱水历时短、排泥管不易堵塞,较好地解决了废水中悬浮物沉降后泥渣的处理与排放之间的矛盾,SS去除率为99.8%,处理效果较好,可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986.
为系统了解事故的经济损失分类、评估方法以及发展方向,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回顾事故经济损失的研究起源,总结主要的分类方法,归纳评估方法的主要特点,分析评估难点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事故经济损失统计项目难以全部列出,须在其构成价值与评估所需努力之间相权衡;在事后全面准确评估经济损失仍是未来的研究重点,其有益于统计标准的制修订,而事前评估则是1个新兴的方向;很难选择合适的直间比来评估间接经济损失,未来需开发1种简单灵活的评估方法。研究结果可为未来事故经济损失分类和评估的研究应用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87.
冯天骄  卫伟  陈利顶  陈蝶  于洋  杨磊 《环境科学》2017,38(9):3860-3870
水分是维持旱区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的关键因子.整地措施能够重塑地表微地形,利于旱区雨水收集、侵蚀防控和促进植被恢复,整地长期影响下的土壤水力学性质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以定西龙滩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与室内实验相结合,分析植被恢复过程中典型整地措施(鱼鳞坑、反坡台)的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水分常数,并辅以自然坡面为对照定量评价工程措施的土壤水力学特性.结果表明:(1)整地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水分含量.整地后土壤水分体积分数平均提高1.883%,相比自然坡面高出了22.62%.反坡台和鱼鳞坑整地后,土壤水分含量分别提高了29.69%和15.55%.(2)与对照相比,鱼鳞坑和反坡台的饱和含水量分别提高了7.52%和4.24%,有效水含量分别提高了4.74%和11.40%,整地措施能够提高土壤持水力和供水力,改善土壤水力学性质.(3)整地措施对表层土壤持水能力和供水能力的影响较深层大,与对照相比,鱼鳞坑和反坡台表层土壤(0~20 cm)有效水分提高了38.75%和23.84%,而深层(60~80 cm)有效水分与自然坡面差异只有3.34%和3.85%;土壤水分差异也随着土层深度而减少.本研究定量评价了不同整地方式和自然坡面的土壤水分特性,其结果期望为脆弱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和水土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8.
接种单一/混合污泥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快速启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泽文  李冬  张杰  郭跃洲  李帅 《环境科学》2017,38(12):5215-5221
在两组SBR反应器R0、R1中分别接种单一类型反硝化颗粒污泥和反硝化颗粒污泥与好氧硝化污泥的混合污泥(体积比为2∶1)来启动厌氧氨氧化,旨在探求不同接种污泥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快速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R0用时64 d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总氮去除负荷为0.26 kg·(m~3·d)~(-1),R1用时47 d,总氮去除负荷为0.30 kg·(m~3·d)~(-1),比R0缩短了17 d;在富集培养阶段,R1中红色污泥大量出现,系统厌氧氨氧化特征比R0更加明显;反应器启动成功后,R0的化学计量比为1.20和0.34,R1的化学计量比为1.26和0.21,比R0更接近理论值1.32和0.26,R0中污泥的MLSS和MLVSS分别恢复到初始种泥的51%(4.2 g·L~(-1))和38%(2.3 g·L~(-1)),R1中污泥的MLSS和MLVSS分别恢复到初始种泥的54%(4.4 g·L~(-1))和42%(2.6 g·L~(-1)),高于R0,可以推测,R1驯化过程中厌氧氨氧化菌(AnAOB)增殖速率比R0更快.采用混合污泥作为接种污泥能够加速厌氧氨氧化的启动进程,且启动成功之后系统的脱氮性能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989.
滇池草海间隙水与上覆水氮磷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连续12个月监测了滇池草海柱状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不同形态氮磷浓度的垂向变化,揭示了不同季节间隙水与上覆水氮磷浓度差异及其形态组成贡献率,探讨了间隙水氮磷组成及氮/磷比值在湖泊富营养化及内负荷控制中的重要意义.结果表明:(1)草海间隙水NH_4~+-N浓度显著高于上覆水,而上覆水中NO_3~--N浓度显著高于间隙水,春、夏和秋季(2~11月)间隙水SRP浓度显著高于上覆水,而冬季(12月和1月)则与之恰好相反;(2)草海间隙水以NH_4~+-N和SRP贡献为主,分别占DTN和DTP的61%和78%,而上覆水则以DON和DOP贡献为主,分别占DTN和DTP的44%和81%,与春季和冬季相比,夏、秋季间隙水NH_4~+-N和SRP贡献率显著增加,而NO_3~--N、DON和DOP贡献率明显下降;(3)草海间隙水DTN/DTP、(NH_4~+-N+NO_3~--N)/SRP和DON/DOP比值均表现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而上覆水氮/磷比值则以春季较高,夏、秋和冬季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990.
张金萍  赵文君  狄楠 《环境工程》2017,35(2):141-146
为了解住宅室内环境中PM_(10)的污染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且评估源排放强度,采用TSI AM-510型智能防爆粉尘仪对北京市4所住宅室内外的PM_(10)进行现场监测评价。结果显示:在室外PM_(10)浓度较低时,室内污染源会造成室内空气品质下降;室内PM_(10)受吸烟、烹饪、通风、室外交通及室外PM_(10)等影响;室内污染严重时I/O比较大;室内外PM_(10)污染呈线性规律的2个住宅室内PM_(10)的源排放均强度约为6.627,7.290 mg/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