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109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66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20 0 1年对洞庭湖地区 3种生态类型区鼠类群落结构的取样调查结果表明 ,黑线姬鼠和社鼠是洞庭湖地区 3种生态类型区的主要优势鼠种。黑线姬鼠以农田为主要栖息地 ,在不同作物地间进行季节性迁移 ,并侵入到丘陵山林之中 ;社鼠是林地内的优势种 ;山区和丘陵的林缘农田生境则以这 2种鼠为优势种。从洞庭湖区鼠类群落的历史资料看 ,曾经为农田生态系统优势鼠种之一的褐家鼠的比例已大大降低 ,形成了以黑线姬鼠占绝对地位的格局。在房舍 ,褐家鼠的优势地位已被小家鼠取代  相似文献   
152.
洞庭湖是我国最重要的湖泊湿地之一,在维持地区生态安全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由于早期经济发展等原因,在洞庭湖地区大规模种植杨树,对洞庭湖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生态系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由此实施了大规模的清理,并对清理迹地进行生态修复。基于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南洞庭湖杨树清理迹地5个原生及天然更新的主要植物群落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在5个植物群落中,杨树群落的细菌Shannon指数和β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群落,真菌α和β多样性显著低于部分草本群落;组成差异分析表明特异性细菌种类以杨树群落为最多,特异性真菌种类以原生芦苇群落为最多;在组成上,所有植物群落中丰度较高的细菌门纲类分别为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芽孢杆菌纲(Bacilli)和丹毒丝菌纲(Erysipelotrichia),丰度较高的真菌门纲类分别为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和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该研究探索了南洞庭湖杨树清理迹地生态修复后主要植物群落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以期为洞庭湖杨树清理迹地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3.
速览     
《环境保护》2013,(6):4
  相似文献   
154.
本文以洞庭湖流域水体中溶解态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来揭示小流域水体中微量元素的来源和行为。结果表明:各流域均因地质背景不同而表现出某些元素相对富集的特点;稀土元素除了一般的分布规律以外,则有在迁移过程中总量逐渐增加并最终达到某种平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5.
为全面了解洞庭湖水域多氯联苯(PCBs)的污染情况,采用同位素稀释-高分辨质谱法对洞庭湖及入湖河流共21处表层水进行了 209种PCB同类物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共检出50种PCB同类物,ρ(∑ PCBs)在0.077~10 ng·L-1之间,平均值为2.7ng·L-1,中值为1.9 ng·L-1,污染浓度为:入湖河流>湖...  相似文献   
156.
1988-2017年洞庭湖共记录浮游植物8门110属,其中蓝藻门15属、绿藻门45属、硅藻门28属、裸藻门7属、甲藻门4属、隐藻门4属、金藻门5属、黄藻门2属。洞庭湖所出现的物种主要是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分别占全湖种类的40.9%、25.5%和13.6%,而其他5门只占20.0%。洞庭湖浮游植物优势种群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以隐藻和硅藻为主转变为目前以硅藻和绿藻为主,在个别湖区(如大小西湖)已经出现以蓝藻为优势种群的现象,洞庭湖已经到了由中营养到轻度富营养化的转折点。洞庭湖浮游植物密度呈显著上升趋势,由20世纪90年代左右的2.06×104 cells/L上升到目前的32.3×104 cells/L。东洞庭湖浮游植物种类和密度显著高于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近30年来分析表明浮游植物密度和种类都与总氮显著正相关,都与溶解氧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7.
基于湖泊水环境系统多种不确定性共存或交叉存在的特性,将延拓盲数理论应用于湖泊富营养化评价领域,用延拓盲数表示各参数浓度,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模型相耦合,建立基于延拓盲数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模型.采用该模型评价了洞庭湖的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西洞庭湖、南洞庭湖洞庭湖出口的富营养化程度较低,处于中营养级别,东洞庭湖的富营养化程度较高,处于中营养-轻富营养级别,并且有恶化到中富营养级别的趋势.相对于常规的确定性方法,综合评价模型得出了评价区域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的可能值区间及其相应的可信度水平,较好地弥补了确定性评价方法的不足,更科学、全面地表征了评价区域的富营养状态与空间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158.
为了阐明洞庭湖出口径流变化及生态效应,根据城陵矶1960~2016年的日径流量数据,采用生态盈余和生态赤字两个生态径流指标,分别从年和季节尺度分析了洞庭湖出口径流变化,并讨论了其对洞庭湖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年生态盈余和年生态赤字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39和0~0.47,且年生态赤字比年生态盈余的波动更加剧烈和频繁;季节生态径流指标差异较大,春季和冬季生态盈余波动比较频繁,夏季和秋季生态盈余变化不大;除冬季外,春季、夏季和秋季生态赤字在水文变异后呈明显上升趋势,且高于生态盈余;季节生态变化总值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在水文变异后更加离散,表明生态系统受到了较大的扰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导致径流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降水对生态赤字的影响较大;人类活动导致了高流量减少、低流量增加,使季节生态径流指标发生较大改变。径流变化与生态系统关系的基本准则表明,洞庭湖出口径流与生态系统具有紧密的联系,且径流改变对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9.
收集了4种不同数据来源的再分析降水数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大气再分析数据(ERA-intreim)、英国East Anglia大学气候研究中心数据(CRU TS3.21)、全球降水气候学项目数据(GPCP V2.2)、TRMM多卫星降水产品——TRMM 3B43(V7)和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提供的降水实测数据(CMD),用均值、偏差和偏差百分比及标准差等统计指标对再分析降水数据在洞庭湖流域的模拟精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4种再分析数据年、季节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CMD总体相似,其中秋冬季节与CMD的一致性好于春夏季节。(2)ERA-interim数据对年均降水量的高估比例为20%以上,对季节平均降水量的高估比例为10.13%~33.65%,年、季降水量偏差百分比变化的年际变化较大;标准差的年内变化范围为12.40%~70.13%,数据集的离散程度最大。GPCP和CRU两种数据的年季降水量偏差在 -6.19%~5.71%之间变化,均值与CMD数据最为接近;CRU数据年季降水量偏差百分比的年际变化和标准差的年内变化均较GPCP的大。TRMM数据对年季降水量的高估比例为 3.67%~ 6.52%,降水量偏差百分比的年际变化稳定;标准差的年内变化范围为4.58%~14.03%,数据集的离散程度最小。(3) ERA-interim、CRU、GPCP和TRMM数据年降水量的偏差范围分别为 1 000.21~-649.51、 333.89~-643.82、292.55~-686.85、256.20~-561.27 mm。再分析降水数据对降水的低估区域均出现在以南岳站为中心的衡阳盆地,而高估区域分布则有明显差异:ERA-interim的高估极值出现在地势较高的西部,CRU和GPCP的高估极值出现在南部山地,TRMM无明显高估区域。ERA-interim数据离散程度的空间分异明显,CRU和GPCP居中,TRMM分异较不明显。所有再分析数据在西部和南部山地区域的离散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60.
地处洞庭湖畔的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巴陵分公司.为实现对社会的庄严承诺,构建和谐社会,巩固污水达标排放成果.采用先进专利技术——MB只(高效膜分离技术与活性污泥法相结合)工艺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整改。目前,该项整改的一期工程已建设成功.并稳定运行.到在建的二期工程投用.该公司污水处理系统将成为亚洲最大的MBR膜生物反应器(7200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