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1篇
基础理论   1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6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 毫秒
41.
太湖地区的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原因与管理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52  
太湖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①1998年太湖达标排放以来北太湖地区与梅梁湾的水环境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得到显著改善;②太湖地区的洪涝问题并没有消除,相反随着经济的发展,其易损性增加;③东太湖的沼泽化与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极大地降低了湖泊泄洪能力与供水能力。东太湖的沼泽化与富营养化与养殖业的无计划发展有很大关系,主要是管理所造成的。洪涝问题则是由于流域下垫面的急剧变化导致洪峰提前和洪峰流量增大。  相似文献   
42.
43.
干旱和洪涝是造成水稻减产最主要的自然灾害,稻农通过采用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其对水稻的产量损失。基于2013—2015年中国水稻主产区1 080个水稻农户的调研面板数据,论文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实证分析了稻农通过采用保护性耕作应对干旱或洪涝的效果,并分别估计了采用者和未采用者的水稻单产情况。实证结果表明:1)采用者的水稻单产远远高于未采用者的水稻单产;2)在反事实假设情况下,如果采用者未采用保护性耕作,其水稻产量将相应减产457.95 kg/hm~2(约7%);如果未采用者采用保护性耕作,其水稻产量将相应增产225 kg/hm~2(约4%);3)户主种植经验、受教育年限和公共服务可得性正向影响稻农的采用行为。最后,论文建议政府应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加大对抗逆水稻品种的培育,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和管理,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  相似文献   
44.
声音     
《环境教育》2011,(2):6-6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近年来特别是去年频繁发生的严重洪涝干旱灾害,充分反映了水利‘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的突出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1月29日正式公  相似文献   
45.
采用动态最优路径搜索算法研究洪涝灾害约束条件下的动态优化最优转移路径,以福建省马洋溪流域为典型案例,选择2016年9月“莫兰蒂”台风登陆期间气象和区域地理条件为模拟数据,选取时间约束、危险性约束、转移容量约束三个评价指标,运用路段路阻综合评价体系计算出淹没时间序列数据对应下路网的综合路况,通过对指标层模型的标准化处理,提出准动态最优路径搜索算法,计算洪涝演进过程中人员物资转移路径最优解。根据特定频率/场次洪水的淹没范围、水深、到达时间等风险信息,通过对受淹居民区位置、人口数量、道路、安置区域等信息的综合分析和路网计算,得到居民区避洪转移安置方案和转移安置最优路径,并开发了马洋溪洪涝应急转移决策系统。结果表明:基于河道水力分析模型HEC-RAS模拟数据纳什效率系数(NSE)接近于1,即模型与灾情点记录数据吻合度较高,模拟值与灾情记录值之间的百分比偏差(PBIAS)为-9.2,表明模拟值略微高于灾情记录值,同时采用动态多目标路径规划算法选出最优应急避险路径寻优质量高,且具有较高的寻优稳定性。研究成果探究洪涝演进规律、掌控灾情演变信息、制定合理科学的避险转移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为现有防洪预案方...  相似文献   
46.
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经济损失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自然灾害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与发展,气象灾害尤甚,它们给人类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根据中国气象局资料统计,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大约占到70%以上。我国每年重大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大约达4亿人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3%。近半个世纪以来,发生在我国的重大气象灾害,受灾人口常高达数亿人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为此,对包括热带气旋、干旱、洪涝、低温冷冻和雪灾等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经济损失的总体概况,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可作为了解和认识我国气象灾害及其经济与社会影响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7.
气候变暖与我国夏季洪涝灾害风险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近十几年的月平均降水观测资料,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异常偏多和偏少的趋进行了分析,发现自70年代后期以来,东部地区降水量及降水异常偏多事件有明显的处升趋势;同时异常偏少事件则略有下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48.
灾害损失的快速评估是科学制定应急救灾决策、合理分配救灾资源的重要前提,关系到整个救灾行为的效果。从暴雨洪涝灾害发生机制出发,借助多因子加权评价法、Arcgis空间分析等,通过灾害危险度与灾损率的函数关系拟合,探讨了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的方法。结果表明:(1)洞庭湖周边县域成为暴雨洪涝灾害的高危险区,湘江、沅水干流沿岸附近县域也面临较高风险,而湘西南、湘西、湘东南地区县域洪涝成灾压力较小;(2)所提损失快速评估方法对减少灾情快速评估中的主观判断,增加科学性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如何应用高新技术改进暴雨洪涝灾害的风险预估和评估方法,提高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增强防灾、抗灾和减灾能力,愈来愈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以"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服务"为主要应用对象,设计了基于蓄满产流和D8汇流机制的淹没模型算法,开发了基于MapGIS平台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系统",实现了暴雨洪涝灾害风险预估、评估、效果检验等功能,并应用于2012年湖北汛期气象服务中,为防汛应急指挥调度部门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0.
徐良炎 《灾害学》1997,12(2):54-58
1996年,我国气象灾害十分频繁,特别是暴雨洪涝范围广、灾情重,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本文就年内所发生的洪涝、干旱、台风、风雹、雪灾、冻害等几种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特点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