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05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以巢湖南淝河口湖湾区的黑臭水体为例,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了黑臭水体中不同浓度Fe2+、S2-与DO及流速的定量关系.比较发现:分位数回归方法能够定量分析流速和DO对不同浓度Fe2+、S2-的作用;而普通线性回归则无法给出它们彼此在不同浓度情况下的定量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水体流动主要通过分散作用降低黑臭水体中Fe2+及S2-的浓度;增加流速对降低南淝河口及黑臭水体边缘等Fe2+、S2-浓度梯度较大区域的污染效果显著;但对黑臭水体中间位置Fe2+、S2-浓度梯度较小区域污染没有显著影响.增加DO对减少S2-浓度达到0.043mg/L以上或Fe2+浓度达到0.80mg/L以上黑臭水体区域污染的效果明显;但对低浓度Fe2+、S2-污染的处理效果不佳.这些结果为治理浅水湖泊中的黑臭水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2.
为贯彻国家新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5468-91),本文探讨了准确测算烟气流速,干烟气平均分子量等关于锅炉烟尘和SO2排放浓度测试的技术问题,对不易测试的参数提供经验估算法。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对烟道"速度场常数"的研究,提出了利用速度场常数监测烟道烟气平均流速的方法,同时研制出速度场常数自动检测装置.解决了烟道烟气平均流速自动监测的技术难题.经实践检验:所研究的监测方法正确,检测装置结构合理,监测结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04.
分析实际监测中测流点的布置方法及其不足,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找出了圆型烟道内平均流速的代表位置,提出了测点布置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5.
几种简易污水测流技术介绍刘持会仲兆庆王福涛(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环保局淄博255200)污水流量的测定方法,除流速仪测定外,还有巴歇尔槽、三角堰、翻斗式流量测定装置和滚桶式流量测定装置等,现分别介绍如下。1流速仪重庆水文仪器厂生产的流速仪,依据水力学的...  相似文献   
106.
示踪试验中的浓度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用电导率仪直接测定动态水流中示踪剂的浓度变化情况,并对影响电导率值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不同弯度的铜镍合金管道在海水冲刷下的腐蚀规律,为弯头腐蚀控制奠定基础。方法以铜镍合金在海水中的极化曲线作为边界条件,通过k-ε湍流模型模拟30°、45°和90°三种弯头在不同流速下的腐蚀行为。结果流体进入弯头后,内侧流速明显加快,外侧流速减小,导致内管壁腐蚀严重。内侧局部强腐蚀区随弯曲角度的增大而后移,相应的腐蚀速率也会增加。同时,随着入口流速的增加,弯头管壁的腐蚀速率会加快,但不改变弯头内的最大腐蚀部位。结论弯头腐蚀速率与流速、弯曲角度密切相关。流速越高,弯曲角度越大,管壁的腐蚀速率越大。  相似文献   
108.
为探明伯克氏菌Y4(Burkholderia sp.Y4)对镉(Cd)胁迫下水稻幼苗的生长和Cd吸收积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水稻低Cd积累品种湘早籼24(X24)和高Cd积累品种T优705(T705)为材料,通过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试验,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和原子吸收等检测方法,研究外源施加伯克氏菌Y4对Cd胁迫下水稻生...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建立深海压力–流速耦合环境下有机涂层的寿命预测模型,并预测有机涂层在该环境下的服役寿命。方法 首先针对涂层的湿态附着力变化结果,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建立湿态附着力的GM(1,1)模型。随后再基于耦合环境下的试验结果,建立涂层水传输的扩散模型。最后,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这2种失效影响因素在涂层失效过程中所占的权重因子,并基于这2个影响因素建立涂层失效的数学模型。结果 经过数学统计验证和试验结果对比验证,该模型精度良好,可靠性高。结论 该模型能够对深海压力–流速耦合环境下有机涂层的寿命进行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110.
气升流速变化对SBR污泥颗粒化的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个相同的SBR反应器:R1保持恒定气升流速3.0 cm·s~(-1),R2气升流速由3.0 cm·s~(-1)逐渐降低至1.0 cm·s~(-1),对比研究了气升流速变化对絮体污泥凝聚和颗粒化的作用.结果表明:R1中35 d后絮体污泥全部转变成均值粒径为564.59μm的颗粒污泥;R2中24 d后絮体污泥全部转变成均值粒径978.71μm的颗粒污泥.R2气升流速由3.0 cm·s~(-1)逐渐降至2.0 cm·s~(-1)时,污泥的分形维数(D2)增大;气升流速由2.0cm·s~(-1)逐渐降到1.6 cm·s~(-1)时,D2先下降后上升,污泥粒径比增长率为0.16±0.01,微生物颗粒表面所受的剪切解吸附率随粒径的增长由调整前的1.35×10~(-2)mg·cm~(-2)·d~(-1)(以VSS计,下同)略微降低后升高至1.88×10~(-2)mg·cm~(-2)·d~(-1),颗粒结构变得更加致密;气升流速小于1.6 cm·s~(-1)之后,旋涡尺度作用减弱,D2持续减小.总体上,当气升流速递减后,R2中污泥混合液流变特性发生了变化,形成的漩涡尺度大于R1,促使更多体积分数的污泥分布在漩涡尺度的耗散范围内,加剧耗散对应范围粒径大小的污泥剪切凝聚,加快了污泥颗粒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