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03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针对荷兰生物毒性自动监测仪器存在的参比水调速难的问题,经过2个多月的反复调试,找出调速难的关键所在,并对调速方法进行了两个阶段的探讨,确定了最佳流速范围。该方法科学、简单、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22.
水动力过程对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准确、高效地获取湿地水动力参数对于湿地研究和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无人机遥感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机动性强、成像高度低、受天气环境影响小的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非接触地进行湿地水动力监测。梳理了无人机在水位、水下地形(水深)和流速(流量)3种主要水动力参数监测中的应用现状,总结了当前方法的不足和发展前景,以期为未来水动力监测及其在湿地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针对当前存在问题,提出了面对复杂湿地环境和监测需求的高标准化、自动化监测是未来无人机水动力遥感监测的重点发展方向。如何应对未来智能化、信息化湿地保护与管理需求,提高无人机监测效率、数据传输效率,促进无人机与其他多平台监测数据融合技术的发展,推动数字孪生湿地建设应被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23.
珠江三角洲感潮河口区底层缺氧现象严重,为分析测算主要感潮河口区耗氧速率,识别沉积物耗氧速率(SOD)主要影响因素,系统布设了17个点位,于2021年10月底进行沉积物采样,在实验室分别测定了各点位的SOD值并分析了与有机质含量间的相关性,选取沙田泗盛、莲花山点位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温度、上覆水流速、上覆水溶解氧对SOD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点位沉积物的SOD值范围为1.143~5.480 g/(m2·d),沉积物SOD与有机质含量间无相关关系,沙田泗盛、墩头基、鸡啼门大桥3个点位的SOD值排名前三,SOD值随温度升高、流速增大、溶解氧浓度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4.
对预测流速法用于炼厂高温高压烟道采样分析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介绍了针对高温高压烟道烟尘采样分析特点进行的技术改进,指出该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保证分析准确度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5.
测量不稳定流和受潮汐影响的流量一直是水文工作者所面临的难题。对于工作在海水中的走航式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在测量流速时,受风浪影响,往往引起测量平台的晃动,通过外接光纤陀螺,对平台的姿态进行修正,从而提高ADCP的测量精度。针对典型四波束ADCP建立了在考虑到平台晃动情况下的误差修正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明显提高测流精度。  相似文献   
126.
臭氧由于具有强氧化性,在众多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介质阻挡放电产生臭氧的特性。结果表明:外加电压增大时,臭氧浓度和产速都不断增大,臭氧产率则是先增长,达到最大值后又开始略微下降;气体流速增大时,臭氧浓度不断减小,而臭氧产速和产率都是先增长,达到最大值后又开始下降;电源频率在5.0~9.9kHz范围内改变时,臭氧浓度、产速和产率变化不明显;当电介质厚度不变时,在0.3~0.5mm范围内改变间隙厚度,小间隙厚度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7.
章爱卫  蔡五田 《环境工程》2012,(Z2):559-562
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阐述了常规洗井和取样(以潜水泵洗井,提桶或贝勒管取样为例)过程的一些弊端,并介绍了一种国内文献中未见的方法—低流速法。该法所采得的样品在代表性方面优势更加明显,获得的数据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28.
基于透射光法探讨水流流速对DNAPL运移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非水相污染物(DNAPL)在地下水中的运移分布受多种因素控制.选择四氯乙烯(PCE)作为DNAPL的代表,通过二维砂箱实验探究地下水流速对DNAPL运移分布的影响.采用透射光法(LTM)监测DNAPL在砂箱内的运移行为并定量分析DNAPL的饱和度,进而采用空间矩分析DNAPL污染羽的平均运移行为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透射光法分析得到的DNAPL计算体积与实际注入体积有良好的相关性(R20.98),LTM的测量精度较高,可准确反映DNAPL的入渗行为和再分布过程.DNAPL饱和度和污染羽一阶矩(质心)的分析结果表明,流速的增加能够促进DNAPL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运移使得运移路径倾斜,且其对DNAPL垂向入渗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污染羽二阶矩(展布)的分析结果显示流速的增加还提高了DNAPL在横向和垂向的扩散速度,导致污染区域增大.实验过程中,DNAPL的饱和度直方图在较小地下水流速下始终呈单峰分布,在较大地下水流速下则逐渐呈双峰分布,且流速越大,两个峰值的间距越大.  相似文献   
129.
为研究膜面流速和混凝预处理对微滤过程膜污染的综合影响,用旋流式膜混凝反应器进行了不同流量、入口管径、混凝剂投加量下的除浊试验。结果表明,直接微滤时,高膜面流速加剧了初期膜的孔堵污染,但抑制了滤饼层的累积,适于长期运行;在质量浓度为0~18 mg/L范围内增大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可显著抑制膜过滤阻力的增长;以速度梯度(G)表征絮体状态,由于絮体尺寸和错流的综合作用,投加混凝剂后,G在20~70 s-1范围内,414.64 s-1时微滤膜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130.
通过环烷酸动态腐蚀模拟装置,研究了动态高温条件下流速和酸值变化对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Mo的316L、317L耐环烷酸冲刷腐蚀性能明显优于304L和16MnR,流速30 m/s,温度300 ℃,304L不锈钢存在发生腐蚀速率突变的临界酸值,酸值(以KOH计)在2.5 ~4.3 mg/g之间.在酸值8.3 mg/g,300℃条件下,16MnR发生腐蚀速率急剧变化的临界流速≤10 m/s,304L不锈钢的临界流速应在10 ~30 m/s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