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78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我国的生态足迹状况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状况。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的生态足迹总量是30亿全球公顷(指具有全球平均生物生产力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和水域的面积,生态足迹的单位是全球公顷,1公顷相当于2.5英亩),高出第二位的美国8亿全球公顷,占到全球生态足迹总量的1/6。  相似文献   
32.
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价体系与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根据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特性以及与技术、市场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了可再生能源的资源评价体系,分析了资源量、生产率、生产经济性及不确定性分析等各环节中的具体评价方法和指标框架,并提出了最小和最大经济获利开发量以度量资源生产的经济性潜力  相似文献   
33.
海冰是渤海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区域现象。通常年份冰期可跨4个月,覆盖渤海40%的海域面积。海冰对海上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行为、典型生态环境和海上突发事故都有不同程度的直接影响,是渤海污染防治、生态保护、风险防范等任务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基于渤海海冰的生成条件和时空分布分析,论述渤海海冰对污染物迁移转化行为、海洋生物和海上突发事件的可能影响途径与程度;最后提出要从冰情、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海洋生物等几个方面加强冰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为渤海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4.
《环境教育》2011,(3):88-89
加拿大北部努纳武特地区的阿德默勒尔蒂湾,一头环斑海豹浮上水面呼吸。照片出自摄影师保罗·尼克伦之手,为了拍摄海豹,他来到北极,与当地因纽特人生活在一起,拍摄时潜到海冰下方。有一次,一头豹海豹曾用死企鹅"招待"这位勇敢的摄影师。  相似文献   
35.
利用2006年南极威德尔海西北海域冬末春初的冰芯晶体结构,和302组冰芯温度、盐度、密度、叶绿素-a、脱镁叶绿素数据,以及冰底面叶绿素a垂直分布数据,进一步确定积雪/海冰厚度、冰内温度、盐度、密度对冰内和冰下叶绿素a的贡献.利用环境制约与生态平衡原理,阐明积雪/海冰厚度通过阻碍光通量对冰底叶绿素的效应,以及卤水体积通过冰温度和盐度体现对冰藻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统计分析不仅确立了南极海冰冰内卤水体积-内叶绿素a的逻辑斯蒂上限含量曲线,并体现出粒状冰同柱状冰卤水排泄方式的差异及其对冰底春季叶绿素a快速增长的冰物理贡献.冰藻细胞活性指标小于0.5的仅占4.3%,该数据为南极冰藻是维持南极冰区浮游植物旺发的主导因子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6.
渤海的辽东湾是世界上典型的海湾结冰区,位于冰区中的石油平台油轮外输作业中,流冰连续不断地漂移、聚集形成堆积冰,给海上油轮的外输作业安全带来严重危害。本文概述了在国内首次利用船载雷达,在该湾冰区石油平台上,现场采用雷达海冰监测预报技术系统,进行遥感海冰数据源的获取,图像的解译和数值化处理,得到流冰类型、冰厚度、流冰密集度、流冰速度、方向、流冰漂移轨迹等要素。同时首次现场实时计算出雷达冰漂流场矢量图,并开展了雷达海冰数值跟踪预报,在冰区油轮外输作业中得到很好应用,为雷达技术对水体和海冰监测和预报、遥感应用新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7.
利用长江口南支上段东风西沙调查站位(121°15′45′′E;31°40′18′′N)2015年度鳗苗捕捞数据,通过CPUE波动趋势分析,确定当年日本鳗鲡鳗苗溯河汛期特征;进而采用Leslie和Delury两种方法估算东风西沙站位鳗苗资源指标。结果显示,2015年度东风西沙站位出现6个明显的鳗苗补充汛期,两种方法估算的汛期波动规律一致。各汛期捕捞持续时间5~27 d,平均为10.17 d。Leslie法估算的各汛期捕捞开发率43.38%~96.30%,平均77.14%;Delury法估算结果为43.36%~105.37%,平均81.43%;均为较高水平。高开发率表明东风西沙水域樯张网作业方式致使溯河迁移鳗苗处于高度开发状态,减少溯河鳗苗数量,影响长江流域成鳗资源。Leslie法估算日捕捞死亡系数和日捕捞死亡率平均值分别为0.23和20.02%,均分别低于De Lury法估算平均值0.27和22.79%;捕捞死亡系数将为采用年渔获量估算鳗苗资源量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8.
根据卫星遥感数据的分辨率、采集频次、获取方式等特点,将MODIS卫星遥感数据应用到渤海海冰遥感监测中。通过海冰在可见光和红外光波段的光谱存在特定差异的特性,对海冰发生面积进行提取。同时对渤海海冰进行了遥感监测,并完整地监测到海冰从发生到极盛再到消退的全过程。同时,在海冰发生最为严重的时段,对辽东湾海域进行了密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MODIS卫星遥感数据在海冰监测中有着及时、准确的优势。  相似文献   
39.
渤海海面冰情变化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地处中国北方,是我国唯一出现海冰的海域。海冰影响着航运以及海上油气的开发和生产。渤海海面冰情的发展和生消,与大尺度环流形势和海区气象水文条件密切相关。以环渤海地区的气候特征为背景,分析冷暖空气活动的特点,做出气温变化的预测,进而推测海面冰情的发展趋势。分析了1990—1999年冬季渤海周边10个气象台站的气温资料,挑出有明显降温的个例,并将当时的500hPa的高度场形势归为:远槽型、近槽型、低压型、横槽型、锋区型和槽后型共6种类型。不同的天气类型反映冷空气活动的不同路径。根据天气分型,选择500hPa和850hPa天气图中反映冷空气活动和描述冷暖气团状态的气象要素作为方程因子,如高空冷暖平流强度、冷气团强度、锋区强度、冷空气引起的降温幅度以及偏』匕风速等,建立10个气象台站的24,48和72h变温预报方程。方程平均拟合率在60%以上。将预测的变温对冰情的影响分成6个等级。验证结果表明,预报方程式能够预报出渤海海面冰情变化趋势,与海冰遥感监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0.
辽东湾海冰中微生物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报道了辽东湾4个采样点海冰样品中异差细菌异养真菌、粪大菌群等微生物的分离,并用海水和淡水培养基分别对其进行了菌数分离比较,同时还对其中两个采样的冰下水与沉积物样品做了分离对照。结果表明,海冰(化冰水)样品中异养细菌的丰度为:10^3-10^5CFU/dm^3,异养真菌为:10^1-10^2CFU/dm^3;弧菌为;〈10^2-10^3CFU/dm^3;石油烃降解菌为:10^2-10^4CF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