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篇
  免费   52篇
安全科学   123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99篇
基础理论   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41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海原地震是我国黄土地区影响深远的大震,其诱发的黄土滑坡不计其数.对海原地震中黄土滑坡密集发育的西吉、海原、固原地区开展调研工作,研究强震作用下黄土滑坡的基本特征、破坏类型,以及该地区黄土地震滑坡密集发育的成因机理.西-海-固地区黄土地震滑坡具有集中发育、扎堆群发的分布规律,且易发生在坡高较低、坡度较缓、山梁单薄、地貌破碎的斜坡地带,并具有方向性和运动液化的特点;考虑黄土特殊的结构特征及动力特性,黄土地震滑坡的破坏类型可分为振动软化——剪切破坏、振动液化——流动破坏、振动崩塌破坏及震后蠕变破坏四种;西吉县西南部黄土地震滑坡密集发育是因为该区处于海原地震地壳破裂带的几何投影中心,并受该区岩土分布特、地貌特征,以及所遭受地震波频谱特征控制.  相似文献   
772.
水库滑坡高速入水激起的涌浪是一种严重的次生灾害,直接威胁到航行船只和沿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甚至波及上下游拦河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以某水库滑坡为例,运用潘家铮滑速和涌浪计算方法,计算了滑坡下滑过程中各条块的加速度、速度,预测滑坡体在暴雨工况下的滑动速度、滑坡体滑入江中激起对岸浪高和下坝址处浪高。结果表明该滑坡最大滑速为21.525 9 m/s,在滑坡对岸引起的浪高达27.96 m,在下游坝址引起的最大浪高达2.728 m。涌浪灾害严重,计算结果为其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73.
本文以安宁河东岸西昌段蛇尾巴村滑坡、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针对研究区的情况,选取了坡度、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活动构造、地震作用等相关因素,分析了研究区滑坡泥石流的成因,揭示了研究区地质灾害的主要成因为活动构造和坡度。  相似文献   
774.
黄土水敏性及水致黄土滑坡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土是具有"水敏性"的特殊土,水是诱发黄土滑坡最积极的因素,黄土水敏性的力学机制及致滑机理已成为黄土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基础问题。本文在搜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将黄土水敏性及水致黄土滑坡研究现状按照黄土水敏性、考虑优势通道的黄土斜坡水分运移规律和刻画方法、水致黄土滑坡失稳力学机制、基于水的黄土滑坡防控关键技术共四方面内容加以总结归纳。建议明确黄土水敏性的概念和内容,以黄土水敏性力学本质为突破口,研究建立基于吸应力理论的黄土水敏性参数和指标体系,开展考虑优势入渗的黄土斜坡稳定性有限元分析,并建立一套基于水的水致黄土滑坡风险防控关键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75.
3"S"技术在单体滑坡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采用3"S"技术的单体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的原理,对单体滑坡的致灾因素和评估模型做了全面的界定.分析了光学遥感数据和干涉雷达技术在单体滑坡遥感信息提取的应用.对地理信息系统在评估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着重分析了数字高程模型、空间分析手段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6.
针对突发型滑坡存在位移趋势突变性,传统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方法存在位移预测精度不足的困难,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残差修正LSTM算法的突发型滑坡位移预测方法。首先,采用动态流转训练,将由累计位移得到的变形速率通过经验模态分解(EMD)得到周期项及趋势项;其次,通过多项式预测趋势项、动态LSTM预测周期项,并由2项之和得到主预测变形速率;随后,通过对比实测速率与主预测变形速率,得到残差项,并建立动态流转训练的残差LSTM网络预测残差速率;然后,由主预测变形速率与残差预测变形速率之和得到最终预测速率,并进一步得到累计位移预测值;最后,以某突发型滑坡为例,验证该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以及预测精度和优势。结果表明:将变形速率序列作为预测对象并进一步得到累计位移预测值,比直接预测累计位移值具有更高的准确性;而基于动态残差修正LSTM算法预测的MAE、MAPE、RMSE及R2指标分别为43.843、1.901%、79.394和0.960,相比于传统LSTM预测方法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77.
五峰集镇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复杂,特别在汛期降雨影响下滑坡地质灾害频发,因此开展五峰集镇滑坡空间预测评价和降雨阈值研究,不仅对研究区滑坡的防灾减灾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同时对基于降雨阈值的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也具备较好的参考价值。本文以降雨型滑坡多发的五峰集镇为例,利用地理探测器法准确选取研究区评价因子,综合层次分析模型与 BP 神经网络模型计算全区易发性指数,得到基于斜坡单元的滑坡易发性分区;同时,统计每个滑坡点的降雨历时及有效降雨强度,分析研究区滑坡的致灾雨型,绘制诱发鄂西山区滑坡灾害发生的临界降雨 I‐D 阈值曲线,得到设计工况下的时间概率;综合易发性分区和时间概率得到基于有效降雨阈值的鄂西山区五峰集镇滑坡危险性分区图。研究结果表明:五峰集镇滑坡高和极高易发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 27.12%,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大型河流两岸;五峰集镇滑坡发生 10%、50%、75%概率的阈值曲线分别为 I = 31.42 × D-0.786 94I = 68.11 × D-0.786 94I = 84.74 × D-0.786 94 ;五峰集镇滑坡高和极高危险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 19.33%,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及东南部河流两岸。本文所构建的五峰集镇滑坡危险性评价体系,以及适用于鄂西山区的基于降雨阈值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能够为山区地质灾害防控以及危险性评价研究的不断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78.
选取川东华蓥市东部山区林地作为浅表层滑坡研究区域,采用综合评价法和权重分析方法,构建林地浅表层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研究区内林地浅表层滑坡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探讨浅表层滑坡易发性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工程地质岩组、坡度、平面曲率、剖面曲率、土层厚度是浅表层滑坡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除此之外,在林地中平均树龄、林分类型等植被因子也是重要的影响因子;通过历史滑坡点的验证得出评价模型的准确率达到92.37%,考虑植被因子的综合评价模型适用于林地浅表层滑坡易发性评价;在考虑植被因子的条件下,易发性评价结果显示高易发性及以上的区域的易发性指数大于6,面积为38.75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2.00%,其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侧与平原交界的山脉一带,与软弱岩组的空间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779.
2022年1月3日19时23分,贵州省毕节市金海湖新区一在建工地发生垮塌,造成人员被困。按照应急管理部黄明部长、宋元明副部长批示要求,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立即指令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勘测队支援现场救援。2022年1月4日9时,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勘测队调运部署在贵州的两台边坡雷达赶往现场,并安排专人远程协助前方开展应急监测工作。边坡雷达于2022年1月4日11时开始监测,为科学安全搜救提供了可靠数据支撑。目前,被困者均已被找到。  相似文献   
780.
不同流域大量发育的沉积物不仅记录了晚新生代的气候信息,也为地貌演化等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我国著名的第四纪地质单元——昔格达组,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的大河流域中广泛发育,如攀枝花地区金沙江湖相地层。因此,对该地区湖相地层的沉积特征、形成时代及其成因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形成时代至今仍存在较大争议。昔格达组颜色上以黄色、灰白色为主,厚度介于几十米到几百米,主要由黏土、粉沙、细沙等细粒组分组成,发育水平层理多数呈半成岩状态;该套地层的分布受现今河流的严格控制,呈孤立状态分布于金沙江及其支流的河谷中。本文在金沙江中游奉科地区发现出露典型湖相地层,厚约20 m,在奉科剖面采集5个样品,开展ESR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套湖相地层年龄为440—556 ka,属于中更新世沉积。野外地质地貌考察结果显示:该套湖相地层直接超覆于基岩之上,且在上覆湖相地层中未发现砾石层和沙层等典型的河流相二元结构,结合ESR测年结果,初步判断奉科湖相地层为大型滑坡堵塞金沙江形成的堰塞湖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