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3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03篇
安全科学   182篇
废物处理   41篇
环保管理   57篇
综合类   534篇
基础理论   78篇
污染及防治   136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1 毫秒
191.
应用复合碱式氯化铝对垃圾渗沥液进行预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法处理垃圾渗沥液 ,其出水CODCr、色度和含盐量等指标往往大于排放标准。应用亚滤技术作深度处理 ,可有效地去除剩余的污染物质 ,使出水达标。但由于渗沥液中存在大量的胶体微粒 ,对亚滤管产生阻垢作用 ,从而堵塞住亚滤管微孔 ,增加动力消耗 ,影响处理效果。故采用一种新型高效的复合型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硫氯化铁铝 (PAFCS)用于亚滤装置的预处理。通过与碱式氯化铝 (PAC)混凝剂的对比研究表明 ,PAFCS表现出比PAC更好的除浊、脱色能力 ,可有效地去除掉垃圾渗沥液中的浊度、胶粒和部分CODCr,从而使亚滤装置发挥最大效能。结果表明 ,PAFCS的投加量在1 50— 2 0 0mg/L左右 ,pH值在 5左右 ,沉降时间为 40— 50min的条件下 ,混凝效果最佳 ,浊度去除率可达到 90 % ,CODCr去除率可达 40 %左右。  相似文献   
192.
我国部分商品瓶装饮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应用Tekmar3000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组合分析仪,参照USEPA的标准分析方法,对我国某些商品瓶装饮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其含量一般在1~8μg/L,其中普遍含有具三致潜力的卤代烃与苯系物。虽然这些毒理性指标均可达到我国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但与国外优质瓶装饮用水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瓶装饮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主要与深度处理技术和组合工艺有关,可通过改进这些技术而得以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93.
采用预处理-混凝沉淀-微滤组合工艺对制革废水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制革废水经预处理后用硫酸亚铁酸洗废液作混凝剂是行之有效的,经此工艺处理后,COD、BOD5、SS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80.4%、87.2%、88.6%和91.7%,处理后废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且可回用于生产.在较低温度下,用硫酸亚铁作混凝剂仍能较好地完成混凝沉淀,验证了硫酸亚铁的低温混凝效果.此工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尤其适合北方寒冷地区.  相似文献   
194.
在钻井、完井、井下作业等油气田开发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钻井泥浆压滤液、压井液、洗井液、压裂和酸化返排液等含油钻修井废水,这些废水组成复杂难处理,无法直接外排或回注。文章对冀东油田钻修井废水的水质特性及组成进行分析,开发了1套钻修井废水一体化处理技术,介绍了电催化、絮凝沉降、铁碳微电解、多级砂滤等核心工艺,开展了絮凝剂、助凝剂及pH值调节剂的最佳条件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药剂添加浓度分别为絮凝剂50 mg/L、助凝剂6 mg/L,最佳絮凝效果反应条件pH值为9。同时,现场试验应用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后的污水水质能够达到SY/T 5329—2012《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相关指标要求,实现了钻修井废水的合规化处置。  相似文献   
195.
不同碳链长度的离子液体对大型溞摄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细胞计数法研究了不同碳链长度的离子液体对大型溢滤水率和摄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离子液体对大型溞的48 h急性毒性增大,其LC50在49μg/L和15 326μg/L之间.不同碳链长度的离子液体都显著地降低了大型溞的滤水率和摄食率,其最大浓度处理组分别比对照降低T60%~84%.结果提示,离子液体对大型溞摄食行为具有很大的毒性影响,因此对水生环境可能也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图1表1参25  相似文献   
196.
错流式生物滴滤床净化甲苯废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焦化厂污泥为菌源驯化甲苯降解菌,接种错流式生物滴滤床,净化含甲苯废气。研究了生物滴滤床的挂膜启动和长期运行情况,填料和营养液对滴滤床去除能力的影响,并对长期运行的压降进行了观察分析。反应器挂膜启动需要6 d时间,稳定运行的平均去除效率为95%,单位体积最大去除负荷为251 g/(m3·h)。结果表明,采用错流式生物滴滤床可以有效去除甲苯废气;以比表面积大的生物陶粒作为填料以及定期适量更换营养液,均有助于提高生物滴滤床的去除能力;错流式生物滴滤床具有压降小、气液分布均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7.
伴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不同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种类、污染范围和污染强度也在不断改变。作为一种强生物损伤性物质,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备受关注。鉴于生态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对其毒性效应机制研究的概括和总结尤为重要。因此笔者综述了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对斑马鱼不同生物结构层次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总结并比较了不同多环芳烃类污染物的毒性效应机制和毒性强度。同时就目前斑马鱼在水环境污染评价、水质综合毒性测定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和展望。研究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作用和富集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将对开展水环境中突发有机污染的早期预警及水环境安全评估、人体健康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8.
当前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纳米材料,特别是纳米金属,因其独特的物化性质,在各行各业中的使用量呈指数增长,致使其在大气、水域、土壤环境中的安全性问题引起公众关注。尤其是在受到人类活动密切影响的近岸海洋环境中,纳米金属的潜在生态效应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重点综述了由于海洋环境的理化因子以及纳米金属独特的物化性质导致的纳米金属的环境行为,海洋生物对纳米金属的吸收,以及纳米金属的生物效应和可能的致毒机制,旨在为评估海洋环境中纳米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完善纳米材料的监管机制及保障纳米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9.
萜类物质主要以挥发油的形式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尤以菊科植物含量丰富。萜类是天然物质中种类最多的一类,按结构可分为单萜、双萜、倍半萜、三萜及多萜等,是第二大类化感物质,尤其是单萜和倍半萜化感活性很强。萜类化感物质合成后大多通过植物体挥发或根系分泌等途径进入土壤,从而影响自身及邻近植物的生长。植物体中萜类物质化感作用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文章从萜类物质在植物中的分布、积累特点、释放途径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分析了萜类对植物化感作用的机理及特点,总结了近年来该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文章认为萜类物质具有独特的化感活性,往往在较低的浓度即能表现出很强的抑制作用,影响其释放的内外因素较多,而且因其种类繁多化感作用机制也较复杂。最后指出了萜类物质化感作用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希望研究者能进一步创新萜类化感物质的收集方法,关注土壤及空气等媒介对萜类物质化感活性的影响,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手段深入探索萜类物质的化感机理。  相似文献   
200.
纳米材料对藻细胞毒性效应及致毒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光学工程、催化等领域。随着纳米材料的生产量逐年增大,越来越多的纳米粒子被释放到水生生态环境中,其生态毒性效应影响也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根据纳米材料的分类总结了不同种类纳米材料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藻类的毒性效应,归纳了纳米材料影响藻类毒性大小的主要因素,如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水体性质和藻种等,并探讨了纳米材料对藻类的致毒机理,如金属离子溶出、氧化损伤和遮光效应等,最后总结展望了纳米毒理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纳米材料对藻类的毒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